三五小说网 > 江湖百年烟雨 > 第十七章 天道与人间

第十七章 天道与人间

    原本服侍的舞女收到瑞王眼神示意去一旁拿起枣木雕纹,形似麒麟的鼓槌敲响矗立在高台一侧的巨鼓。

    沉重鼓声砸落在场每个人的心头,咚!咚!咚!嘈杂的人海平息,宛若暴风雨前平静的大海,所有人都向高台望去。

    高台上,瑞王手扶高台的玉石雕栏,向众人喊话。

    “大家先停一停,本王有话要说!”

    擂台上比试的两个道士看着高台然后不解的看向对方,面面相觑,但还是终止比试。

    见有人叫停,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有人认出瑞王,行拜礼高呼,“拜见瑞王!”

    陆梓铭这才看见此起彼伏的人群行礼,

    一声声“拜见瑞王!”响彻耳边。

    瑞王笑呵呵的点了点头,“大家起身吧!”

    只不过等众人起身看清瑞王的衣着,不由的惹起一阵非议,

    但是他本人对此毫不在意,缓缓开口道:“本王今日一时起兴前来观这论道大会,只是看过后却是乘兴来,败兴去。

    昔日我记得论道大会时,我在王府就看见天空之上种种神异,可是如今一看,却只有两个道士在台上讲道,这是何意?!本王总感觉被人戏弄,看的不尽兴。如果仅是这样的话本王觉得索性不如不办。

    本王觉得不如现在改改规则,各位先听听我的意见如何。”

    陆梓铭听完瑞王说的话嘴角抽了抽,问道杨不凡:“这理由是不是有些太牵强?”

    “瑞王的身份摆在那里,作为王爷不需要什么理由合理,只要有理由那他做的就是对的。”

    陆梓铭点了点头,内心感慨一番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瑞王见众人没有出声反对,继续说道:“按原先实在是太繁琐了,不如各位道直接长自行上台,厉害的人站台上,其他人自然会不战而退,既省力又高效,如何?”

    听着瑞王讲话,陆梓铭思绪又不由得飘远,随后又注意到什么,向杨不凡开口问道。

    “等等!王爷刚才说论道异象?!论道不是张口说说自己对道的理解吗?不会还有像是佛教四莲讲法似的境界吧?”

    佛教“四莲讲法”是口吐莲花,步步生莲,地涌金莲,天花乱坠。

    据说佛法集大成者便可做到讲道时大乘莲花绽,小乘莲花舞。

    杨不凡朝陆梓铭翻了个白眼,“哪有这些东西,不论是天上异象还是四莲讲法都是故弄玄虚罢了,主要为了传播名声。”

    抗议声打断了二人的谈话。

    “我们拒绝!”

    “对!这不行!”

    “其实说的有理,但是好不容易热闹一回,改规则……”

    “这样也挺好的,我们本就是来观道的,那些台上的九流之辈着实没什么让人好学习的呢。”

    “……”

    各种意见纷纷而至,人海不再平静,人潮汹涌不止。

    杨不凡看到这场景,皱了皱眉头,环顾四周随即迎上瑞王看不出想法的眼神,叹了口气,起身站立在众人眼前,高声呼喊:

    “不知,正一大法师可否在场?!谒,圣上亲封龙虎山正一大法师,臣子杨不凡暂借圣上威势,愿道长于论道大会守擂!”

    “哎~”

    一声悠悠叹息,让人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似世外隐士超凡脱俗,又像闹市高人红尘纷染,叹息从四面八荒传来,寻着众人目光望去,没有任何花里胡哨,苍老的祈吾真人缓步走上擂台,盘坐在中心,众人见后一阵寂静,就连抗议声也随之消失。

    那些吵闹着的道士和商贩也不由的收了声音。

    祈吾道人,未经论道大会朝廷破格亲封龙虎山正一大法师,唯一一个不在朝廷履职的大法师,也是天下道家公认的第一人。

    祈吾既然上台,说明他认同改后规则,作为被道教子弟私自默认的道首,道士们也不好在说些什么。

    不管是否知道龙虎山正一大法师这个名号,百姓见老道上台后突然安静的场面,道士门也不再说话,也没人再张口抗议。

    仿佛祈吾身上就有一种魔力,能安抚所有人浮躁的心,让人莫名信服的力量。

    台上的两名不知从何处无名之地而来的道士,见到这场面也是急忙下台。

    陆梓铭也是惊讶的喊道:“祈吾真人?!祈吾真人就是龙虎山正一大法师?!”

    纵使他在山上不问世事,整天泡在藏书阁也知晓龙虎山正一大法师的传奇,只是他玩玩没想到,正一大法师就是祈吾真人!

    高台栏杆边杨不凡见场面安静,大手一挥,“论道继续,若一柱香内无人挑战本次论道第一便归正一大法师。”

    大底是在回位时听到了陆梓铭的惊呼,杨不凡开口问道:“你认识祈吾真人?”

    但出乎意料,与其一同问出这个问题的,还有崇祯子。

    两人一愣,互相撇了对方一眼,冷哼一声。

    看着面前两个三四十的人突然变得像像孩童一般孩子气,陆梓铭强忍笑意将与祈吾的相遇讲述一遍。

    杨不凡点了点头,“那还真是巧了!话说,你不参加吗?我记得你说过你是代表崇阳山来的吧?”

    陆梓铭为难的笑了笑:“算了吧,我看祈吾真人守擂,无人敢上台挑战,就知自愧不如。这样的结果还是挺好的,大家没有分出胜负之说,也不用担心给师门丢脸。”

    “哦,我倒觉得梓铭还那么年轻,前去试试也无妨。”瑞王笑盈盈的看着陆梓铭。

    陆梓铭继续推托,“还是不了,我就不自讨苦吃了。”

    一旁崇祯子从其背后拍了拍陆梓铭的肩膀,陆梓铭回头看去,看见崇祯子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咳咳!师弟,我觉得师父让你来的本意是让你历练一番,绝对不是为了让你为宗门扛起重任。”

    陆梓铭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谁知还没反应过来便被丢出高台,落在祈吾面前。陆梓铭揉了揉被摔痛的肩膀,也不知道自己师兄到底是什么境界,自己居然毫无反抗之力。

    面前的祈吾真人看着摔得七荤八素的陆梓铭,露出惊讶的表情,“哦?!没想到第一个来挑战的是陆小友,到底还是年轻人有闯劲。”

    陆梓铭看看周围汇集的人群,目光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不由得一阵脸红,尴尬的笑了笑,

    “哈哈,没想到,道长一眼就认出来了?”

    陆梓铭下意识的挠了挠头,又觉得场合不对快速收了回去,但又觉得收回去太明显,手放在空中一时间不知道是收还是不收,惹得台下人群哄堂大笑。

    陆梓铭脸色更红了,收回手后厚着脸皮当做没事发生的样子,摘下了面具,毕竟现在这身装扮也没有用处了。

    “那个,祈吾前辈!开始论道吧?”

    祈吾真人笑意更甚了,“那你想怎么论?”

    陆梓铭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他第一次参加,也没沉下心观察他人论道,不太清楚流程。

    “额……讲述自己的道?”

    陆梓铭试探着问道。

    祈吾微笑着点了点头答应,“好,那就讲述自己的道。小友打算怎么讲?”

    陆梓铭一下子又不变得不知所措,“额……我的道……,额……”

    祈吾看出陆梓铭的为难,

    “我之道是乃清静无为,说到底道家何道,终究离不开道经思想,那小友的道又是何?”

    陆梓铭看着默默看着他的祈吾真人,脱口而出,“我之道为人。”

    祈吾也是微微惊讶,“何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辈道教子弟,当为人族主持天理。世间公道自有我们自己判定。”

    祈吾好似没有经过思考,轻描淡写反驳道

    “天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万物恃之而生,莫之知德;恃之而死,莫之能怨。

    无为为之而合乎生死,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无为即是使人无灾无难而安康。”

    陆梓铭皱皱眉头,

    “如今闹得沸沸扬扬的银两贪污案有何是天道惩之,不皆是人奋力而为之?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这也是圣人之道,为人族善,是为人族圣,我为人族是为正道。”

    祈吾没有反驳,只是提出自己的问题,“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你打算如何解释?”

    陆梓铭声音朗朗,高声答,浩然正气照乾坤: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

    不仁是不循天地规律,为刍狗是将平等待人,圣人为人,圣人平等是为万世开太平,天地平等,是万物无道生死有命。但我不信天,人的命运应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若是清静无为,那这天下要道教存在何用?!人定胜天!”

    陆梓铭话音刚落,周围人群产生一阵骚动,

    祈吾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叹了口气。

    道教有一言是乃:道不可道,

    天下的道其实没有标准,道教不应像是儒家一般,困于典籍准则,说到底陆梓铭完全是少年心性,一腔热血融入对道的理解,陷入误区罢了。

    祈吾没有说出来,因为不管是谁都要经历挫折,外力过于参与会使树苗易折,力不可过刚,要循环渐进。

    祈吾笑了笑,在陆梓铭不解的目光下缓缓起身下台,边走边唱道: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我道无为,所为不争。

    我名祈吾,祈求吾安。

    我名齐物,万物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祈吾的歌声渐渐模糊不清,最后随风飘散断断续续,身影也渐渐消失在人群。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起哄,“陆道长!陆道长!”一时间人群沸腾。

    高台上杨不凡目光随着祈吾的身影消失而收回,喃喃自语道:“人法地,说到底还是要效法自然啊。”

    而崇祯子则是魔怔般反复默念: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生主,逍遥游,庄子语录百字碑,妙啊!”

    藏在人群中的各大名门高人静静看着祈吾的做法,也没有做出其他动作,皆是默默选择离开。

    台上被百姓高呼着的陆梓铭看着离开的祈吾真人并没有觉得很开心,反倒是一阵后怕。

    作为正一大法师的祈吾怎可能那么容易落败,“正一”二字可是取自道教正一派的正一,不论龙虎山还是崇阳山也都不过是正一派的一支罢了。

    而且,当时听到“论道”二字时下意识想到是谈论自己的道,

    但是二人之道大相径庭,若一人论自身道胜出,另一人道则毁,这可不是说着玩那么简单!这也是他后怕的原因,他可不认为自己能与正一大法师相提并论,二人争论下去,必是他败,陆梓铭现在还在庆幸着祈吾即使收场。

    就像是我们有时一直坚守的想法或者事情的对错,其实在别人指出要害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坚持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他欠了正一大法师,天大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