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隋溺:混乱的阶梯 > 第67章

第67章

    “先生,那不如将其送往柳城暂且安置,反正我们现在也在柳城郡内。”

    “这倒是个好办法,走,我们先去看看。”

    离开劳役的通铺,李平掀开大帐的帐门,里面的观音奴正在照着镜子给自己梳妆打扮。

    见有人不请自入,又因昨夜的事情造成的阴影,观音奴当即拔出匕首朝门这边警戒起来。

    “呀,是李将军啊。”

    见是李平,观音奴迅速将匕首背在身后,一改刚才的严肃脸上笑吟吟的。

    ‘玛德,还好老子没色迷心窍,否则被这小妮子给阉了都不知道。’

    心中一阵后怕,李平突然想到自己昨天好像发誓再也不踏进这大帐一步来着,还好还好,当时发誓的时候没有附加处罚。

    “昨夜的事情是本将疏忽,你没事吧。”

    “没事。”说着观音奴顺手将刀鞘拿来并将匕首入鞘,接着道:“昨夜那人实在无理,不经过我的同意就想对我动粗,本姑娘可不是好惹的。”

    “行,没事就好。”李平脸上纠结,提议道:“你杀了我军将士,不管谁对谁错,你肯定是不能在这待着了,等会我会命人带你去柳城暂居,到时候你是走是留全凭你自己,我还有事,就不奉陪了。”

    “唉~!”

    观音奴伸出手想要挽留,见李平头也不回的离开,失落的坐回梳妆台,再打扮时也没了刚才的心情。

    李平离开没多久王麻子带着一名中年汉子便找了过来。

    一见面李平便认出了此人。

    “将军,您要的望远镜制作出来了。”

    此人便是榆关铁匠铺的大匠,说话时从腰间拔出一根铜制柱状物捧在手心。

    接过望远镜,李平将孔眼较小的一边凑近眼睛,闭上另一只眼后朝远处看去。

    “啥也看不见啊,你这望远镜有问题吧。”

    仔细的看了看,镜头里面一片模糊,没等大匠回答,却见一只手搭着自己望远镜的一端往外面拉,在对方拉的某个节点,李平视野中出现了清晰的图像,而后再次模糊。

    自己主动调节了下距离后,李平终于看到了远处山上的景象,粗略的判断放大的距离应该有三倍。

    “不错,这望远镜可以,你们怎么造出来的,还有这拉远拉近是干什么用的,为何不固定?”

    “这个,咱们粗人也把握不好距离,就将两个镜片分装在两个套筒内,然后拼接,想要看的时候再调节距离。这玻璃镜片是按照将军您的意思用沙子熔炼的,之后尝试了各种办法,最终用筛选过的细沙加石碱和石灰,按照一定的成分熔炼而成。”

    “那这镜片怎么打磨的?”

    对于加石灰和碱李平并不惊奇,基本古代是个东西都能加石灰,主要作用就是漂白,哪怕是吃的都有可能加了石灰和碱,李平反而更关心着玻璃镜片是如何抛光的如此光滑透光。

    “这个我们用了很多办法,最后是用铜锭制成模具,将粘稠的玻璃倒入其中压制成型,待冷却后用解玉砂制成的石膏涂抹在铜制磨具上慢慢抛光。”

    大匠仅挑要紧的说,说多了外行人也听不懂反而嫌弃啰嗦,就光铜锭磨具压制成型他们就试了几百种办法用时二十多天,最后还是用加热缓慢退温的办法才不至于让玻璃直接爆裂。之后的抛光,试了一个又一个,各种大小弧度挨个匹配,最终才筛选出刚刚好的尺寸。

    玻璃不是很透明,还有淡淡的青色,看到的物品也有些失真,并且会有红蓝光边,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他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行,辛苦了。”李平重重的拍在大匠的肩膀上,给予鼓励的笑容后便让王麻子带他去领赏。

    “王麻子,去领十斤白银给大匠,让他带回去分给铁匠们。”

    几人离开后刘仁轨迫不及待的找李平要来望远镜,并好奇的打量。

    经过李平的指导,刘仁轨很快便能熟练的使用望远镜观看远处的事物,原本一里外的人只能看个大概,在刘仁轨的眼中却能清晰的看到对方的表情,扫过一处木棚,刘仁轨正好看到一名劳役在那撒尿,连水柱都能清楚的看到。

    “神了,这莫非是千里眼?”

    撤掉望远镜刘仁轨用肉眼再次看向那边,仅有模糊的景象,再抬起望远镜又变得十分清晰。

    “差不多吧,这其中也有公式,如果能掌握原理还能造出五倍、十倍乃至更多倍的望远镜。”

    “先生教我。”李平说完,刘仁轨当即双手交叉行了一个弟子礼。

    “咳咳~!”李平高声的咳嗽后却不知如何开口,只能胡乱道:“这个...这个望远镜就是一个放大镜加缩小镜,具体的原理嘛就是光线穿过放大镜被放大了,然后又被缩小镜缩小了。”

    “那直接用放大镜不就行了。”刘仁轨不解,既然望远的原理是放大,那么怎么不干脆直接用放大镜,还缩小干啥?

    “这就是原理了,总之,光线有什么散射折射之类的。”李平脑海中只能想到这些只知其名的名词,具体什么意思那是一概不知。

    “先生,何为散射,何为折射?”

    “折射就是水里的东西肉眼看去距离会偏移,大概就这么个意思,至于散射,就是光会散开...哎呀,你自己研究。”

    说到最后李平头都大了,一把夺过望远镜便快步离开。

    “先生,先生...”

    叫了几声也不见李平回头,刘仁轨暗自揣摩道:莫不是先生在考验我?不行,我要研究出其中的原理,先生如此博学,学生得时刻勉励自己追上先生的脚步。

    一连十几日,在三个月限期的最后一个月初,李平的军道终于修到了辽河平原的西南端,仅仅五里的距离,就能完全贯通。

    而李平也并没有将整个辽西走廊用沙土填埋,只是在沿海顺着垒砌的堤坝边修建了一条足够容纳十人同时前进的夯土道路,再每隔五十里地修建一处巨大的平台以供大军修整。

    也就是在今天,一支身穿随军铠甲的骑兵在对岸出现,隔着泥泞的滩涂地和李平的工程队相望。

    “隋军?辽东有我们的军队吗?”

    “有是有,但那些人不是隋军,而是高丽军队,你看他们的旗帜的样式。”

    见状,李平拿出望远镜,远远看去,乍一看那旗帜确实与大隋不同,再看,上面隐约绣着乙支二字。

    正是高丽大将乙支文德的队伍,所谓乙支就是尉迟,同属鲜卑姓氏,只是在中原的叫法不同而已。

    “你看看。”

    李平将望远镜递给连战十三,静静的等待对方的判断。

    良久,连战十三虽震惊手中的宝物居然能看到那么远,不过还是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分析道。

    “这支军队大概几百人,应该是乙支文德帐下的游骑兵。”

    所谓游骑,不同于探马,他们是负责巡逻边境的轻骑兵,负责盘查过往人员同时也有作战的能力,往往几百人一队。

    “首领,南边的是中原狗,他们似乎在修路。”

    “用不着你说,本将有眼睛。”冷静的观察了一会,此人发现对方居然在高丽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沿海修了一条如此宽阔的大道,心中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

    “你们在此监视敌人,本将去安市城汇报军情。”

    驾~!

    那人说罢便率领几十骑沿辽河平原的沿海往东边而去,最东边,是高丽处于辽东的重镇安市城。

    这一切都被李平看在眼中,看了眼最后的五里地,李平下令道。

    “传令下去,所有骁果军将士暂停手中工作,前往此处集结,在敌人到来之前必须在对岸建立据点。”

    想要修通道路,就必须在对岸集结军队,否则即便敌人不攻过来用弓箭射你也无法工作,难不成每个劳役配一个举盾的士兵掩护?

    这时,许久不见的副将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朝李平建议道。

    “将军,此地离柳城只有两天的路程,与到安市城的距离相当,何不让柳城郡的边关将士前来助阵?”

    “本将又如何能调动边疆的军队?”

    如果可能,李平巴不得将东莱郡的水军给调来,那也得有权利不是?

    “此地本就是柳城郡的防区,此军道更关乎陛下东征大计,于情于理,柳城方面都不可能坐视不理。”

    副将不愧是经验老辣之人,简单的一句话便分析出利弊,此地既然归属柳城防区,若是此地的军道被毁,陛下必定会迁怒此地的将领。

    “那我去走一趟,嗯...”沉吟一番李平朝副将拜托道:“除了本将军中能和朝廷搭上话的只有你一人,不如你就代替本将走一趟蓟城,将此地情况如实上报,我想陛下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那此地防务...”

    远远的看了眼对岸的敌军,李平料想这支军队只是偶然巡逻至此,否则若是发现了李平的动作他们不可能就这点人前来贸然打草惊蛇,便说道:“本将去了柳城后会立即赶回,此地有几位团长主持暂时不会出什么岔子,你就放心去吧。”

    不做迟疑,李平便踏上了前往柳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