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人在秦时,政哥求我别极端 > 第六十九章 荀子到访

第六十九章 荀子到访

    韩国,新郑。

    刚刚带着张苍来到新郑的荀子,马上就得到了袁华最为隆重的登门拜访。

    此刻的袁华秉持着一个晚辈的礼仪,恭敬的对待荀子。

    “荀夫子此来新郑是探亲访友呢还是?”袁华恭敬的问道。

    像荀子这种德高望重的人,现在在各国都是有着许多亲戚和关系户的。

    但袁华很清楚,现在这几年是荀子最后的余晖了。

    作为老师,荀子毫无疑问极为成功的。

    李斯,韩非,张苍,荀子的学生可以说一个比一个牛逼。

    但是作为传承者,荀子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毕竟荀子的弟子,那都是一个比一个有个性。

    他的的嫡系传人和再传弟子,干脆直接改换门庭。

    比方说大汉帝国富国强兵的主持者张苍,他是荀子的关门弟子,但他也抛弃了荀子,走上了黄老学的道路。

    还有更著名的李斯、韩非,更是直接相爱相杀。

    后来的荀子学派,其实是几个跟荀子没有太大关系的路人,在读到了荀子著作后,深感这才是道理,这才是学问!

    于是,这群人遵奉荀子为祖师爷,再次打起了荀子的性本恶和化性起伪的大旗,逮着诸子百家,一顿乱喷。

    结果,让他们喷出名堂来了。

    天下各地,与他们抱有相同想法和相同观念的士子,纷纷前去与他们汇合。

    同志越来越多。

    终于,成为了一个学派。

    若不是在挫宋遇到了更不要脸的孟子学派,荀子学派还能一直嚣张下去。

    作为学生,恐怕会有无数人想要成为荀子的弟子。

    百分百相国资质,成材率高的有些过于离谱。

    所以,袁华准备忽悠荀子去当老师,好好教育教育下一代。

    毕竟,除了孔子本人,荀子确实是儒家教育中最厉害的一个。

    如此人才,不忽悠过来996,实在是太可惜了。

    罢黩百家,独尊儒术这种蠢事,袁华可不准备干。

    除了荀子,像别的学派,都是要拉来改造的。

    嗯,必须进行大一统改造。

    否则直接干死。

    虽然有些简单粗暴,但是确实比罢黩百家,独尊儒术这种蠢事高明的多了。

    没办法,在这个时代培养一个读书人,成本是很高的,跟后世的唐宋明时代是两码事情。

    在现在,想读书除了有钱之外,还得有机遇。

    因为,知识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中,大部分的人都没机会接触到。

    若不是荀子不在乎出身,对李斯这种小吏和张苍这种平民,以及韩非这种王公贵族一视同仁,他的弟子也没法都这么成功。

    “老夫此来新郑,大概要待个一年半载。”荀子笑呵呵的答道。

    他当然不能说,他这次来新郑是为了救韩非一命。

    “原来如此。”袁华对于荀子的真实想法有了几分猜测,但是这种事情也只能揣着明白当糊涂!

    真要说起来,恐怕会很难堪,袁华也只能装傻。

    于是袁华满脸的真诚的道:“不知荀夫子,可否帮晚辈一个忙?”

    “小友请说。”荀子看着袁华,对这个年轻人很有好感。

    毕竟,袁华干的一系列事件,实在是太对荀子的胃口。

    诸夏亲昵,开科举,不以出身选拔官员。

    这些都是荀子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

    故而荀子看着袁华,就像是看到了另外一个年轻又成功的自己,自然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是这样的,晚辈建议秦王最近在新郑举行诸夏第一次科举考试,想要选拔一些人才来治理国家。

    但是,当今之世,许多人所学的知识,很多都在传承中出现了错误和遗漏。

    为了更好的解释儒家经典,晚辈想请荀夫子在科举考试之前,先办一场讲学。

    晚辈认为,荀夫子作为为儒家的代表,若是能讲授正宗儒家的经典,为一众学子们,解答疑惑,便是再好不过了。

    不知前辈意下如何?”

    袁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算是为日后搞一个诸夏大学,在做铺垫了。

    借助科举考试的机会,狠狠拉来荀子等一波强人,在这里大规模的传道授业解惑。

    只要这个事情做成了,诸夏大学要建立起来,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然而,此事的难点就在于,诸子百家的权威大佬,都在老家。

    想把他们请来,难如登天。

    袁华直接给他们上眼药。

    不来是吧,好,那就邀请他的死对头上去授课,看他还能不能坐得住!

    可以说这一招非常阴险,也很不要脸。

    但袁华,什么时候要过脸?

    只要能把诸子百家的大佬坑来,那就是成功!

    而且,儒家简直是诸子百家中,最强的嘲讽,吸引了诸子百家绝大多数的仇恨。

    墨家,法家,公输家,纵横家,农家,兵家,道家......

    总之,诸子百家,全部都和儒家的关系很差。

    为了抢夺话语权,在民间,儒家跟诸子百家之间已经是打的头破血流了。

    一言不合,直接拔剑互砍,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不然,真以为孔子带的七十二堂口,三千小弟是为了防备谁的?

    因而,当后来儒家坐大后,自然就毫不客气的把其他诸子百家赶出朝堂,统统贬为在野党!

    而荀子的到来,几乎是完美的为袁华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来儒家就很拉仇恨了,而儒家内部,不爽荀子的也大有人在。

    荀子来这么授课一波,李斯,韩非,张苍三个再来包揽一波科举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那岂不是直接直接仇恨拉满?

    毕竟政哥的官位就那么多,荀子的学生们包揽了丞相的位子,其他诸子百家能咽得下这口气,才是见鬼了。

    但是没有办法,他们要是不来授课,就只能看着荀子不停授课,眼睁睁的看着越来越多的荀子弟子当官。

    长此以往,天下百姓都会知道荀子学派好,学荀子的学问能当官,那诸子百家就要完蛋了。

    所以,这是阳谋,等于是逼着诸子百家来诸夏大学,也逼着他们进行大一统的理论改革。

    荀子并没有想那么多,他请到袁华邀请他讲学的要求,顿时就来了兴趣。

    儒家的大佬嘛,对于这种开明宗义的讲学,是非常喜欢的。

    当年孔子为何那么牛,名声为何那么大?

    还不就是开坛讲学,门下弟子三千?

    如今政哥要举行诸夏科举考试,怎么也能弄来上万考生。

    哪怕缩水缩水再缩水,荀子也觉得能有上千考生来听讲。

    简单换算一下,那也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孔子了。

    “既然是为天下学子答疑解惑,老夫自无不可。只是老夫唯恐才疏德薄,难以服众啊!”荀子摸着自己的胡子,推辞起来、

    “谁不知道,前辈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学者,是秦王无比尊重的长者,天下儒家的代表。只要前辈开讲,天下学子必然非常高兴的前来旁听,希望前辈就不要再推脱了。”

    袁华自然知道荀子的套路,反过来一个又一个的高帽子套在了他头上,直接把荀子套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