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人在秦时,政哥求我别极端 > 第六十八章 匈奴入侵

第六十八章 匈奴入侵

    韩国,袁华山庄。

    侍从为袁华送来了政哥发给他的紧急军报。

    上面就一句话:匈奴老单于时日无多,准备大规模入侵赵国和秦国,在这场战争中表现最好的部落首领,就是下一任匈奴单于。

    “匈奴要入侵赵国?”袁华看完以后脸上露出了一个欣喜的笑容:“这真是太好了!”

    袁华对于匈奴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在这位老匈奴单于死了以后,继任的就是头曼单于。

    这家伙就是赫赫有名的冒顿单于的父亲。

    可惜这家伙打仗的水平一般般,在历史被蒙恬一路追着暴打,战损比超过了一比十,接近一比二十。

    蒙恬一举收复了诸夏的所有失地。

    对此,史书上只有一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正是因为被蒙恬打的太惨,所以这货不得不认蒙恬当了义父,假意投降秦国。

    和所有的义子一样,这头曼单于,也有“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怎能郁郁久居人下?”的想法。

    可惜他打不过蒙恬,只能一直装孙子。

    可以说,这段时间,不仅是诸夏的气运高光时刻,也是草原的气运高光时刻。

    当年,强大不可一世的秦帝国崩溃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之中,原本政哥之命驻扎在河套地区,监视和打击匈奴、东胡等诸游牧民族的秦国长城军团也覆灭在了巨鹿之战。

    整个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真空地带。

    匈奴人趁势而起,抢占了秦军留下来的地盘、营地和草场,然后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击败了东胡,取得了草原的霸主地位。

    经过冒顿、老上两代单于的努力,匈奴帝国的疆域前所未有的膨胀起来,从汉地的长城一直到遥远的西域,匈奴人建立起了一个幅员上万里的庞大帝国。

    冒顿单于和老上单于,两代匈奴统治者给了诸夏极大的打击。

    世人只知道西汉七代明君,忘了匈奴单于其实也是代代雄主。

    单论个人能力而言,袁华这样的诸夏战士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匈奴单于比满清的野蛮人大汗,难对付的多了。

    皇太极和多尔衮,比起冒顿和老上来说,差的不是一点。

    若不是遇到了更厉害的西汉七代明君,匈奴就要入主中原了。

    至于匈奴犯傻,至少也要到军臣单于上位,这货是老上单于的长子。

    要不是这货锐意西进,几乎将匈奴帝国的所有力量都投入到了对西方的征服之中。而且对汉朝执行和平友好的政策,使得汉家边关连续十七年没有遭到大规模的侵略,让汉家天子可以从容的整顿军备,扩大养马场。

    汉军的战马扩充了六倍,这才有资本和匈奴逐鹿草原,才有霍去病封狼居胥。

    真到了那时候,袁华估计都快老死了。

    袁华很清楚,匈奴是只有诸夏陷入内乱才能崛起的。

    傻乎乎的和匈奴和平发育,那是白痴想法。

    如今匈奴入侵赵国,正是一波干死匈奴的良机。

    头曼单于要是被干死,冒顿和老上单于就不会出生!

    至于什么认蒙恬为义父就躲过秦军打击的蠢事,再也不会发生了。

    包死的老弟!

    袁华可是杀伐极其果断的狠人,直接就准备把冒顿和老上弄死在娘胎里!

    这看起来既不能体现袁华的能力,也不能体现袁华的水平,但是袁华不在乎。

    用些许名声就能换回无数诸夏老百姓的生命,在袁华看来简直太值了。

    须知,功成不必在我!

    想到这里,袁华高兴的连饭都多吃了一碗。

    但除此之外,却并没有太过声张,还嘱咐手下不可将此事传扬出去。

    最后直接下令:“敢有泄密者诛灭九族!”。

    显热,袁华准备阴一波匈奴了。

    君不密失国,臣不密完蛋。

    只要消息不泄密,坑死匈奴的事情,成功的把握大增!

    于是袁华直接给政哥写信,提出自己的谋划。

    ......

    大秦,咸阳宫。

    袁华的信件被用最快的速度传递了回来。

    政哥打开了信件一看,里面的内容和他想的简直是不谋而合。

    一份谋划,同时完成陷害李牧,重创匈奴,秦赵和解三件大事,水平确实很高。

    政哥的诏书很快就变成了秦国的战争机器的全面启动,整个关中地区都被充分动员了起来。

    ......

    赵国,邯郸。

    秦国使者几乎是一路骑马飞奔而来,为赵王送来国书。

    “赵王,我秦国得到密报,匈奴即将南下入侵赵国和我们秦国,所以秦王特意派我前来示警。”

    赵王和相国郭开顿时就懵逼了,匈奴入侵赵国,关你秦国什么事?

    对于匈奴入侵这件事,赵国上下早就习以为常。

    反正匈奴年年都来入侵,要是哪一年不来了,反而才会很奇怪。

    见赵王不放在心上,秦国使者急了。

    “赵王,这次匈奴入侵不同以往,他们几乎是倾巢出动,就是为了选出下一任的匈奴单于。

    所以秦王希望和赵王结成反匈奴同盟,一起来对抗匈奴入侵。

    作为诚意,秦王可以先支援赵国一批粮食。

    这样,我们两国都削减边境上防备对方的军队,用来反击匈奴。

    秦王说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么有诚意?

    赵王反而有些不信了。

    万一这是秦王的阴谋诡计,那可就糟糕了。

    鬼知道赵国削减了防备秦国的部队之后,秦王会不会转头猛攻赵国。

    见赵王不相信,秦国使者就给了相国郭开一个眼神。

    那意思是,你拿了秦王的钱,就帮忙说话啊。

    相国郭开马上会意,对赵王道:“王上,臣以为,秦王还是有些诚意的。如今的秦王和以往的秦王不同,他的母亲是赵姬,也是赵国人,所以他对于赵国,也是有感情的。”

    郭开这么一说,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让赵王都相信了几分。

    正常来说,母子之间都是非常亲密的。

    如今的赵王还不知道赵姬是个什么奇葩,他是真的以为赵姬给秦王灌输了一堆爱赵国的理念。

    见郭开的话起作用了,秦国使者马上乘胜追击:“是啊,赵王,秦王真的是很有诚意的。只需要赵王答应秦赵和解,再嫁一位公主给秦王就可以了。”

    联姻?

    听到这话,赵王陷入了沉思。

    战国时代,老百姓打的你死我活,但是贵族之间的联姻,那是一直存在的。

    秦国和晋国之间,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但是两国王族之间却一直联姻不断。

    若是能用联姻就能换来秦国的支持,那么北方的匈奴就不是什么大麻烦了。

    就在几十年前,秦赵同盟都搞过,如今一个联姻都做不成?

    没有这个道理。

    想了想,赵王点头同意了:“好吧,寡人答应嫁一位赵国公主给秦王。至于秦王,他也要履行同盟的约定,支援寡人粮食,也要重重打击匈奴。”

    秦国使者闻言笑道:“赵王放心,我们秦王的信誉,一向很好。”

    赵王对此不置可否,甚至有些想笑。

    秦国的信誉,早就被前几任秦王给祸害干净了。

    如今的秦国使者,只能重点提秦王的信誉,对于秦国的信誉,那是闭口不谈。

    赵王对此心知肚明,但是眼下确实要解决匈奴入侵的危机,只能对秦国使者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