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人在秦时,政哥求我别极端 > 第七十章 吐血的韩王

第七十章 吐血的韩王

    对于荀子来说,这种抢夺话语权,树立权威,还能在青史留名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好。

    嗯,其他的诸子百家虽然讨厌,但是一时半会也干不死这群狗东西,那就只能先把话语权从法家哪里抢过来才是关键!

    虽然荀子的弟子里面出了很多法家,但是这个时代,抢夺话语权,还是非常重要的。

    农家许行,把孟子都喷的无话可说。

    后来,农家直接被儒家灭绝了道统......

    “前辈几时有空,晚辈好为前辈准备。”

    袁华直接大包大揽,准备安排荀子的开讲。

    下一步,就是把诸子百家都忽悠上讲台了。

    既是百家争鸣,当然要公平对待了。

    至于某些过于离谱的家伙,嗯,袁华也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

    “老夫随时有空,小友若是布置好了,可随时邀请老夫过去。”荀子笑眯眯的答道,他现在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袁华作为大秦的国师,公然对他发出讲学的邀请。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秦国正在和儒家和解!

    意味着秦国很快将不再是法家的一言堂!

    身在这个世界,没人能逃出名利二字。

    荀子虽然不怎么钟爱利益,但是还是很看重名声和自己的道统的。

    人只要有欲望,就容易被忽悠瘸了。

    ......

    与此同时,在韩王的王宫之内,一场君臣谋议正在进行。

    韩王安的文武大臣之中,除了负有边境安全重任的血衣侯未到之外,其他人全数在坐。

    “这秦王政近来名声鹊起,寡人也不甘落后。”韩王安率先为今天的会议定了基调。

    没办法,袁华山寨过来“横渠四句”,直接变成了政哥的名言,一瞬间就吸引了一大批士人学者的好感。

    而政哥发布的求贤令,更是说的简单直白。

    “寡人听闻昔日有毛遂自荐,深感佩服。

    然而寡人疑惑的是,毛遂先生明明很有才能,为何不被提拔?

    以至于不得不自荐,才能得到重用?

    如今天下有多少和毛遂先生一样,被埋没的贤才呢?

    寡人以为,应当是很多的。

    而寡人治理国家,只看才能,不问出身。

    故而天下贤才,皆可以来参加科举考试,自荐于寡人。

    若真有才能,寡人不吝重用。”

    这话说的非常简单易懂,一个稍微接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听的很明白。

    此言一出,那些在韩国不被重用的人,瞬间就感觉找到了组织。

    毕竟在韩国,一不是贵族,二不是相国张开地的手下,三不是夜幕姬无夜的人,哪怕再有能力,也没有出头之日。

    在这个完全被裙带关系垄断的国家,有才能的人,一条上进的路都没有。

    他们,怎么可能不怨恨?

    怨恨,就对了!

    本来这群人看着韩王,怎么看都觉得昏庸和不顺眼。

    如今政哥更是给他们说,不是你们的错,是韩王眼瞎,不给你们机会。

    要是愿意,可以来参加秦王的科举考试。

    考上了,就能来秦国当官。

    这群人听到政哥这么说,马上就沸腾了。

    他们原本的人生信条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秦王!”

    如今秦王对他们打开大门,他们直接就干脆跳反了。

    矜持一点的已经准备来新郑参加科举考试,不要脸的干脆直接去秦国要求面试了。

    而之前和韩王签署的《秦韩友好互助通商条约》,又禁止韩王派兵封锁边境,于是这群人直接逃去了秦国。

    这,一下子就让韩王忧心忡忡。

    虽然韩王自己不想给这群人官位,但是也不想让秦王给他们官位。

    有一句古话怎么说的来着?

    邻之厚,君之薄也!

    秦国更强大了,韩国自然就相对更弱小了。

    可以说,韩王宁可这群人才饿死,也不想让他们投奔了秦王。

    奈何,原本看起来好好的《秦韩友好互助通商条约》,居然是允许老百姓自由流动的。

    看起来非常公平,但,现实就是,韩国的人才一半直接逃亡了,另外一半都在新郑等着秦王开考呢。

    现在韩王明白了,袁华在这里挖了这么大的一个坑给他。

    袁华这小子,不安好心啊。

    尽管韩王知道自己被袁华坑了,可偏偏他就是什么都做不了。

    真为了这个和秦国开战?

    会被打死的吧!

    作为无能狂怒的代表,韩王自己确实解决不了问题。

    但是不要紧,韩王会压力他的手下啊!

    “诸卿都是寡人的心腹,左膀右臂,寡人请诸位一起为寡人商议一个能和秦王分庭抗礼的主意出来!”

    不过,跟其他人野心膨胀后就想着些歪主意,企图靠下黑手来争权夺利的统治者不同。

    韩王,他不敢耍流氓。

    无他,实力不允许啊。

    谁让韩国谁也打不过呢?

    真要下黑手,秦王的大军怎么对付?

    打不过,就要死了。

    军事上的失败,就注定了政治上的溃败。

    韩王,实际上只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取胜,绝对能去用那些下三滥的招数。

    特别是政哥已经树立起一个一个光明磊落,让天下人都尊重的贤王形象的时候,玩这种下三滥,很容易被史书骂上几千年。

    如今暗的玩不了,明的玩不过,韩王就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极度愤怒。

    嗯,不过要是他的大臣们,能给他出点好主意,玩明的赢了秦王,那韩王安的名声马上就起飞了。

    只要这么一想,韩王安的心里顿时就激动万分,目光炯炯的看着自己的大臣,希望他们能有好主意。

    “大王,臣听说那位秦王要在新郑开科举考试,以此来笼络人心。

    臣以为大王不妨也搞一个科举考试,那秦王据说只招募五百人,大王就招募一千人。

    如此,天下士子必然心向大王!”

    见众人都不说话,韩国的一个小官马上就出来出谋划策。

    韩王顿时就皱了眉,这是哪里来的傻缺,和秦王比财大气粗?

    谁给他的勇气?

    那秦王背靠少府这个机构,赚的盆满钵满。

    韩王有没有少府,国内的好处都被贵族们分了。

    仅存的那点油水,韩王还要享受享受,他怎么可能拿出比秦王还优厚的待遇来招人?

    要是历代韩王都能拿出勾践那种卧薪尝胆的气魄来,也不至于把韩国弄成这样啊。

    没有钱,就是没有钱。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就是这样的。

    所谓真实的权斗,无非都是为了钱从哪里来,和钱到哪里去在斗。

    像女频那种张口就是金钱从天而降的神话,在韩王这里,是没有的。

    钱财斗不过秦王,还搞这种下三滥的事情,要是传扬出去,岂不坏了他的名声,殊为不智!

    韩王虽然不怎么英明,但是也没有那么蠢!

    于是韩王只能安抚两句:“爱卿所言甚善,只是寡人不想学那秦王,卿等大才,必能为寡人想出一策!”

    一众韩国的臣子听了,纷纷在心里骂娘。

    这韩王,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这怎么可能会有人去跟着他混呢?

    “大王,臣有一策!”又有一位大臣出列献策。

    韩王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学了儒家的年轻贵族。

    这家伙的文章,是极为好的,韩王也看过几篇,还是很满意的。

    只是,比起他的文学素养来,这位贵族的政治见解在韩王看来简直就是迂腐至极!

    这特么是你死我活的战国啊,这小子还在死命的吹捧周代的事情。

    别的不说,真要严格按照周礼,韩国就特么不应该存在。

    鼓吹周礼,实际上就是在挖韩国的坟!

    若是袁华在这里,只会告诉他,儒家的东西嘛,当个理想,做个牌坊就可以了。

    真要做事情,还得用法家的手段跟纵横家的机变,其他诸子百家也是要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可惜,韩王的个人魅力接近于无,也没有什么法家和纵横家的人才来投奔他。

    如果韩非和卫庄身上没有流着韩国王室的血,他们根本看都不会看一眼韩王。

    哪怕是韩非和卫庄,在韩国也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故而韩王看着这个贵族一眼,只能无奈的死马当成活马医:“爱卿请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