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追风者2乘风破浪 > 第五章 疯狂的库券3

第五章 疯狂的库券3

    建设库券的热度很快让整个上海陷入了疯狂。

    随着提前回购的消息,越来越多的市民投入到抢购建设库券的热潮中去。有一些散户甚至不惜抛出手头的其他公债、库券,变现后大量买进建设库券。

    银行界面对这种行情,还认为这是一个只赚不赔的绝佳机会,纷纷抛售手里不多的库券。他们当时的普遍想法是:建设库券跟其他证券、股票一样,有涨就有跌,现在先以打折价位抛出去,就算以后涨至百元,没人接盘了,那就只好跌下来。一周后,一半以上的银行已经把建设库券抛出来了。可奇怪的是市场上的库券一旦抛出,立马被吸筹,别说七十块抛出买不回来,就是七十五元也买不到了。继而有人就把价位升至七十六元,这下先前抛售库券的银行慌了起来,若是三个月后无法向财政部交回相关库券,这些银行界的响当当的人物都会被军法处分。

    可越是这样,库券的价格就越高,甚至出现了倒卖建设库券的黑市。

    这日,印刷室的电话响了起来,要求所有职员全部到主楼,这是顾培风第一次踏进上海财政局的主楼。

    进了主楼大门,豁然开朗、镶木走廊,环走廊可见一楼大厅,直接中央楼顶,东西边各有楼梯上下。

    所有职员都站在大厅里,有些人顾培风从未见过,大家并不知道聚在这里要做什么。很快一个中年人的身影出现在东边楼梯上。

    “是崔先生,肯定出什么事了。”大家窃窃私语。

    他们口中的崔先生正是那个楼梯上的中年人,也是上海市财政局预算执行局局长崔中石。

    “各位,事态紧急,有暴徒闯入,税警不足,需要大家现在站出来保卫财政局。”崔中石面向门口,声音镇定。

    顾培风望向门口,距离大楼十几米的大院正排列着整个财政局仅有的几个税警,他们正拿着盾牌跟警棍。而大楼门前,十几个银行行长带着各自银行的打手齐聚,大家就这么僵持着。

    直到一人喊道:“崔中石,你们财政局跟央行都不是东西,连自己人的骨血也吃。”

    喊话的是交通银行的行长沈宝昌。

    原本沈宝昌已经年过半百,身体有疾,正盘算归隐故乡,林下养老。正好建设库券出笼,财政局跟央行硬性要求各家银行吃入。一开始沈宝昌不敢贸然出手,只在旁观察。可是十几家银行钱庄全部抛出,他也跟着抛掉手里的库券,如今四面八方都在风传建设库券要被财政部收回的消息,他终于坐不住了,要么作为“破坏债信”的案犯被“军法从事”,要么就倾家荡产去黑市把以前低价卖掉的建设库券买回来。两条路都是死,他也顾不得身体有疾,带着其他银行大佬齐聚财政局要个说法。

    崔中石冷哼道:“我们财政部联合央行发行建设库券,是为建设上海,这是每个银行都应尽的义务。沈行长,你别忘了,你也在保证书上签了字,三个月内只买进不卖出。你自己出尔反尔,反倒怪起财政部跟央行来了,这是什么歪理。”

    沈宝昌反讥:“我呸,建设上海,谁不知道这钱是去西南“剿共”的!你让我们各大银行做“冤大头”,刀切豆腐两面光,打得一手好算盘,扒了我们的皮向上邀功,没那么容易!各位财主,今天我们就要跟财政局讨个公道!”说着就让打手跟几个税警拉扯起来。

    不到几下,仅有棍棒的几个警察就被打到在地,暴徒冲了进来,财政局的职员哪见过这个场面,男职员还能推搡几下,几个女职员直接晕了过去。一个暴徒抓住了爷叔,正在推搡中,顾培风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胆量拎起楼梯边的花盆砸向暴徒,将爷叔拉到了楼梯后面。

    啪,一声枪响。

    接着传来崔中石的声音:“退出去,要不谁上来我毙了谁!”

    所有人都停了下来,接着又传来沈宝昌的声音:“别怕,崔中石他只有一把枪,能杀几个人,我们今天来了,也没有退路了,倒不如拼死一搏!”接着暴徒声音又起,崔中石又向空中鸣枪,还是不能阻止,沈宝昌越加嚣张,眼看沈宝昌离崔中石越来越近。

    培风安顿好爷叔,趁沈宝昌不注意,从楼梯后抄出抱住沈宝昌大腿,一面让沈宝昌停下,一面让崔中石快走。沈宝昌不买账,身边保镖虽顾忌沈宝昌不能拿顾培风如何,奈何沈宝昌抬起右脚就向着踢顾培风踢去,才几下顾培风就被打得鼻青脸肿。崔中石不走,大喊让沈宝昌住手,沈宝昌对培风却越狠。

    正在这时,大门口射来两道车灯,虽然阴影绰绰,还是能看出是一辆轿车。此时此刻能坐轿车来财政局的除了上海军政界,还能有谁?

    “开门,敬礼!”顾培风心生一计,大喊道,放开沈宝昌,一边闯过大厅,向大门迎去。

    车灯扑面而来,门开了。轿车擦身而过,开进院门,顾培风却猛地一怔。车牌:“央行上海001”。

    原以为来的是上海警备司令部,万没想到竟然是上海中央银行行长何其沧。

    叶士钊的祖父是晚清政治家叶孝胥,因妄图改革被慈溪罢黜,回到广州老家远离尘世,安贫乐道。何其沧在从美国留学归国后曾拜访他,提及现代的中国,叶老一脸沉痛参杂着看穿世事的绝望“目前,中国处在绝望之中,摆脱当前的困境,只有等待英雄的出现,而等待英雄的出现几乎就是在等待奇迹的出现。”

    何其沧不相信奇迹,他从哈佛大学带回了经世救国的学问,就在广州,中山先生的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他更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正在广州筹建中央银行的宋先生,他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国一定会推动财政统一与金融系统的现代化改革。

    叶士钊的父亲也不相信奇迹,他将儿子远渡重洋送去了日本。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叶士钊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技术和战术课程,可是忠于天皇与军国主义精神的灌输让他尤为不适,学业未成便匆匆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