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金末:从小兵开始崛起 > 第80章 一举两得

第80章 一举两得

    七月初一清晨,雨已经停了,李天秀依然选择早起。

    在古代,灯光曾经是一种奢侈品,使用灯光是一种昂贵且相对不常见的奢侈享受。

    哪怕是北宋或者金国时期的汴京城,也只有部分夜间营业的店家,以及富贵之家才会花额外成本去照明。

    如果能从空中俯瞰,夜晚的汴京城,只有一部分街道,或者各处大宅院门口有灯光照明,更多的地方,以及大部分普通家庭住宅只有星星点点的微弱灯光。

    受这些条件限制,哪怕是汴京这样的京城,夜生活也只是相对于其他地方更丰富一些,但丰富得有限。

    李天秀晚上没有太多事可干,所以一般都在子时前就睡了,并不算晚。

    并且夜间不会想着去看一眼手机等物品,睡眠质量也格外好,所以他已养成了辰时之前起床的习惯。

    李天秀起床后,看着院内外湿润的地面,他告知宋韵儿等太阳出来后,地面干爽一些再出门。

    然后李天秀到外院用早餐,顺便把宋韵儿那份也安排好,然后到书房进行日常练字,练够半个时辰再出门。

    苏椿昨下午去求见陛下,回来也比较晚。

    他用过早饭后,便要去参加今天的朝会,时间完全来得及。

    他拉着李天秀一起往饭厅走,顺便讲着昨下午面圣的情况,事情比较顺利,想要的特殊油墨已经有了着落,只是到底在哪边增加防伪还没有与交子务商量,二人都倾向于把油墨弄回府邸,在家慢慢处理。

    宋九嘉起来得更早,已经在外院走来走去,散着步,他看到苏椿、李天秀二人,也是知道用餐时间到了,便靠了过来,一起往饭厅走。

    三人互相沟通着昨天的各项工作成果,把一些不适合独自决断,需要三人共同拿主意的事情拿出来商讨。

    李天秀中途想到一件事,他对宋九嘉、苏椿二人讲:

    “两位师父,有一件事情需要定下基调。我们昨天刚搬过来,东海郡王府也挂了牌,估计接下来一段时间,会有一批善于活动关系的人来拜访送礼,疏通关系。

    我昨天下午闲在家中,有一低阶官员来拜访,我询问得知他是刚好路过,贺礼估计也是在附近临时准备,跑我面前混了个脸熟。那些眼明手快的,有可能这两天就会逐渐多起来。

    颖宝认为,不管中下层官员、胥吏、富商或者游侠儿,我觉得没必要一律拒绝,可视情况接见其中合适的,借此筹备一部分军费,顺便挖掘一些中下层人才,两位师父怎么看?”

    宋九嘉听完,便同意了:

    “是应该收拢一批中低层人才,那冲着兖王和我来的人,也一并接见吧,我们三人谁在府内谁就负责接见,有合适的就招揽。中低层官吏有大用,精干老员可以让我们将来节省不少精力。”

    苏椿也笑了起来:

    “那敢情好,可以一举两得,礼物一律照单全收,求办事的,能办就办一些,办不了的就退还,然后安抚一下,顺便可以挖掘人才。我们把表面功夫做好点,让来客都能感受到王府的热情。”

    李天秀感觉,自己有点势利过头了,把两位师父拉下了凡尘,但为了大业,又不得不这样。

    几人简单吃过早餐,才刚才辰时不久,李天秀就告辞回书房练字了。

    李天秀凑够练字时间后,便走到书房窗前,看了看天空。

    夏天的风已经把大部分乌云推走,只有几处死硬分子,赖着不走。

    太阳已经斜挂在东半边,在卖力地烘烤地面,仿佛在宣示自己的权威。

    李天秀让彩珠去叫宋韵儿、王盈准备好出门,要把小竹、唐小福、两个清倌人都带上,以便采购后,大家都帮忙拿些物品。

    毕竟陪同亲兵不会特别多,又主要负责保卫工作,其中一部分人拿了物件,总不能人人都手不得空,那样不妥。

    李天秀打算给宋韵儿、王盈至少备上十几套丝衣罗纱、锦锻袍裙,其他女使、女眷人均三五套。

    还要储备一批中上质地丝绸布料等,这样下来就比较多了,李天秀打算把贴身人员照顾好,以免以后轻易就背叛自己。

    一行人走到门口,看着门口亲兵租好的的牛车,刘世用及一中队九名亲兵整装待发。

    李天秀临行前给宋韵儿、王盈说了声,先轻装简行,一起先去城内中太一宫祈福,回来一路上再慢慢采购。

    一共三辆牛车,几位女眷各自上车,李天秀、宋韵儿和小竹一辆,王盈与两个清倌人一辆,彩珠、小福乘一辆最小的。

    第一辆牛车缓缓起步,后面两车及时跟上,亲兵分布于车队前后步行护送,两旁各有一人在警戒。

    李天秀在车上,与宋韵儿偶尔调笑几声,又时不时地想着自己的安排。

    去太一宫,是因为他前世本人对自然之道十分推崇,所以对道家思想很有好感,对一部分学术型道家高人更是充满尊敬。

    毕竟道家在悟道、修道、制符、炼丹等过程中,对文学、数学、材料学、化学等无意间作了许多贡献,在特定时段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在金代历史背景下,金朝统治的山东、河北一带先后出现了由一些汉族士人创立的新的道教派别——太一道、真大道和全真道。

    金代的汴京城中,经恢复重建,有新宋门内上清宫,以及东、西、中太一宫等道观。

    洛阳上清宫于隋唐兴建,因宋太宗赵光义,也十分看重上清宫,但由于他长住汴梁,难以亲近洛阳上清宫,便于至道元年(995年)正月下诏,在汴梁城内仿建了一座上清宫,和洛阳上清宫的格局一模一样。

    汴梁上清宫,于庆历三年毁于火灾,之后重建,全仗着唐宋遗存的文化余音,勉强在那里嘤嘤吟唱,不过维持着香火罢了,当下沦落为一处观景胜地。

    自泽州沁水灵墟观清虚大师孙景元,于贞佑初年被召为汴梁上清宫开讲大师,提点太上升玄内教秘箓弟子赐紫袋,屈节应命,非本志也,于贞佑三年(1215年)不告而归,之后十余年直至金亡,汴梁上清宫便无道教名人可考。

    而中太一宫这边,正大三年(1226年),金廷遣中使专召,于善庆就任中太一宫提点。金正大七年(1230年),河南大旱,于善庆奉诏举办斋醮求雨,醮竟天降甘霖,是年秋丰收,因是功金廷命于善庆兼领五岳佑神观事。

    李天秀打算直奔中太一宫,碰碰运气,看今天能不能求见到于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