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金末:从小兵开始崛起 > 第81章 人各有长

第81章 人各有长

    正大七年七月庚寅朔(七月初一),以平章政事妨职枢密副使。

    任命移刺蒲阿与完颜合达共同驻扎闵乡,守备潼关。

    初,移剌蒲阿面奏:

    “合达在军中久,今日多事之际乃在于省,用违其长。臣等欲与枢密协力军务,擢之相位似亦未晚。”

    故有此授。

    金哀宗一面提拔蒲察官奴、刘益和高显等将领守卫汴京,一面重用胥吏和酷吏。

    其中的代表便是完颜白撒、赤盏合喜二人。

    ……

    从南薰门沿御街向北,第二个路口,可东去横街,李天秀车队便从此处经过。

    太学,国子监立于横街北,贡院则在西边武学巷。

    车队一行沿横街向东经过“繁台春色“,之后便到达此行目的地中太一宫,五岳观和九成宫也在近旁,此处也可沿蔡河岸回御街。

    蔡河是汴京四条人工运河最南边一条,河上架桥十三座,龙津桥连御街两端。

    蔡河河岸景色甚美,杨柳低垂,能偶见钓鱼人垂钓。

    李天秀一行人到达中太一宫后,便让亲兵在宫外等候,刘世用带两个人保护宋韵儿、王盈及其他五个女眷前去各处殿堂神像前祈福,他没有去参与。

    李天秀在中太一宫中,随意逛着,没有去参观各处殿堂内景观。

    他刻意往人少的地方走,在一处水池前遇到一匆忙行路的道士,便上前将对方拦住。

    李天秀先是行了个道家礼仪,然后询问:

    “请问真人,你们中太一宫提点于宗师现下可在宫中?”

    道士回了一礼,见李天秀面善,也是耐心回答道:

    “居士,于宗师目前正在宫中,监督座下弟子处理观务。”

    李天秀再问:

    “这位真人,晚辈姓李名天秀,字颖宝,乃是陛下新册封的东海郡王,不知可否求见于宗师?”

    说完,他还把从身上剩余的的两千多贯会子中,提前数好放在一边的一百贯会子塞到道人手上。

    道人先是四处张望,然后惊慌道:

    “居士这是干什么?我们太一道笃人伦,翊世教,遵守教门戒律,居士身份尊贵,还请不要坑害我。”

    李天秀往前走了两步,靠近道人小声说道:

    “真人不必为难,若有人问起来,这钱是我自愿捐给道观的香火钱,你只管收好便是。吾有要事想求见于宗师,还请真人成全。”

    道人见李天秀说的诚恳,便再看了一下四周,趁着无人快速把纸钞揣入怀中,然后对李天秀说:

    “那居士随贫道往一处地点等候,我会把你的身份向于宗师汇报,若于宗师愿见自是好的。”

    说完,这道士便在前带路,李天秀跟着他身后而行。

    最后二人来到了一处位置不错的殿宇内,里面没有神像,一看便是中太一宫的道士们单独接见客人的地方。

    道士告退一阵,李天秀没有去坐,他在里面一边等,一边参观起屋内摆设、装饰、墙上诗词等。

    看着屋内清幽的陈设、物品,屋外庭院内种植着各种盆景和花卉,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身居其间,浓郁的道家氛围,使身心变得宁静与祥和,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大约等了三四刻钟,李天秀终于等到了于善庆于宗师。

    于善庆先是让弟子点了两杯茶水,这名弟子是位年轻道士。

    李天秀看着年轻道士从碎茶、碾茶、罗茶、置盒到最后撮末于盏,特别是罗茶之时,把茶粉进一步细筛,以确保均匀,极为消耗时间。

    李天秀觉得这样很繁琐,且加了不少佐料,口味不见得适合自己,但他还是耐心地看着。

    于善庆进屋后只是向李天秀微微点头致意,李天秀也点头回敬,二人皆未言语。

    然后于善庆是在主位上端坐,眼神凝聚于年轻道士的一举一动,似在品评其点茶技艺,又似在想其他事情。

    李天秀没有去打扰于道人,他今天要做的其他事情,都不是特别重要,可以无限压缩时间。

    反倒是中太一宫一行,十分重要,这关系到他是否能得到于善庆看重,拉拢一批道徒,作为以后治下传道种子。

    道家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加上其掌握的各类传承中,不少知识涉及实用。

    若是能借助其影响力,稳固治下民心,再把道家掌握的传承提炼一下,与自己知晓的部分知识相结合,说不定还能获得不少有用的黑科技。

    系统性的学科知识自己拿不出来,所以除了砸钱,指点方向,请专业匠人花时间研发以外,自己只能寄希望于某些黑科技。

    年轻道人把时间控制在一刻钟以内,两碗新鲜的茶汤便出炉了,茶汤细腻丝滑,茶色绿如翡翠,茶香甘美醉人。

    然后于善庆也没介绍茶的种类,只示意李天秀品尝。

    李天秀心想:估计是于善庆认为我懂茶,所以没介绍吧。

    看着明显属于蒸青绿茶团茶的茶汤,李天秀只是斯斯文文地品尝着,也猜不出来茶叶产地。

    于善庆默默品完茶汤,才开始与李天秀交流,他直接问道:

    “不知信士前来中太一宫有何贵干?”

    李天秀不想拐弯抹角,但出于礼节,他还是先自我介绍了一番:

    “于宗师,我先自我介绍一番,吾姓李名天秀,字颖宝,近期与两位恩师一同从许州昌武军过来,面圣后吾得授上护军,兼元帅右都监,封东海郡王,不久后会东征收复海州。我求见于宗师的目的,是想让中太一宫派若干道家真人随军前往海州传道,安抚民心。最好是于宗师能亲自前去,晚辈愿以礼相待。”

    于善庆想了想才回答:

    “其实前往海州一行,一路上总会碰到一些名山高道,游方道士,郡王完全可以在行军路上顺手招揽便是。至于贫道,贫道乃是方外之人,一心苦修,并不适合参与郡王殿下政务。”

    李天秀心想:‘我信了你的邪,你能当中太一宫提点,今年还帮金国祈雨,未来还会被蒙古请去,这叫不适合参与政务么?无非是只想选最强大的那几家,看不上自己这种小虾米而已。’

    内心无力的吐槽,不过转瞬而过,李天秀诚恳地说道:

    “于宗师,天秀十分敬佩懂学术的道家高人,天秀也是诚心求得道家帮助,待天秀收复海州,稳定地方以后,借助道家力量安抚人心,同时也会选择合适地点,给贵派新建观宇,提供大量资源进行学术研究,到时候吾与贵派共享成果,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于善庆暂时还在考虑,他只是随口问道:

    “既然信士自诩遵崇道家,不知道信士对吾教思想懂得多少呢?可知晓吾派之教义?”

    李天秀有点后悔来太一宫了,他摇摇头道:

    “于宗师,天秀实话实话,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吾只专注于四书五经,又忙于整军备战,对道家发展了解不深。吾只知晓贵教是上古时期就已存在,因黄老之道而发展壮大。我十分崇尚道家师法自然,探寻自然之理的思想,并不是假话,但把弘扬道家文化的事情交给贵派专业的人来做,才更合适。”

    于善庆见李天秀说的有几分道理,也是点点头,认真考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