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金末:从小兵开始崛起 > 第79章 会有人赏识

第79章 会有人赏识

    李汾是懂起了,他在旁说道:

    “京叔,听老友一句劝,颖宝是一个合格的人主,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颖宝对你有招揽之意,倘若你能投效,相信把你引荐给王盈那都是小事一桩。对了,京叔可还记得李冶。”

    “仁卿我自是记得的,毕竟他上个月刚好考中进士。”刘祁回答道。

    刘祁被李天秀、李汾左一句,右一句,虽然被弄得有点糊涂,但还是听出一些重点,他有选择地在回答,同时在心中权衡着得失。

    李汾又说:

    “李冶没有去钧州上任,而是已转投东海郡王颖宝手下,他离开许州南下前,给我和王郁各写了一封信,总之是对颖宝极为赞赏,称其有人主之资。我和飞伯都选择相信他的眼光,我们二人也验证过了,当然颖宝也必不会让京叔兄失望。”

    刘祁在不断消化这些内容,他也是问道:

    “可惜长源、飞伯和我三人,都还未得进士出身。不像仁卿,今年已高中进士,终究是不完满,我很想能证明自己才学。”

    李天秀一听,原来症结在这里,这也是个强迫症选手,对进士身份十分在意。

    李天秀看了看四周,防止隔墙有耳,然后主动小声劝道:

    “京叔兄,不必追求完美,庆之兄不也没有进士出身吗,我也不会因此而看轻他,相反我很欣赏庆之兄的诗画水平。

    又比如我,面圣时因为回答四书五经比较流利,陛下一句话便赐了我同进士出身。这说明什么?才学到了就会有人赏识,科举身份会因为人主一句话就变化了。

    实话说吧,我以后是要一边抗蒙,一边积累基业,最后是要立国的,所以十分重视人才。三位仁兄以后在我手下必然身居高位,至于科举出身,立国后必赐予各位进士出身。”

    刘祁听完也是一惊,旁边的李汾、王郁倒是稍微面色正常点。

    二人在前天参加花满楼宴会时,便从李天秀言语中,以蛛丝马迹猜出不少信息,后来第二天早上分别时,还相互印证了一下。

    刘祁咬牙说道:

    “那我就试着去劝说一下家母和祖母,说实在的,看着蒙古人四处肆虐,我也是心痛至极,只是母亲坚持让我考科举功名,以继承先父遗志,所以我才一直没有做出改变。”

    李天秀给刘祁建议道:

    “那我建议京叔跟家母说一声,已转投在海州兴海军苏椿元帅门下为官,毕竟考科举功名只是过程,为官造福一方才是目的,相信你母亲应该会同意,我会按照长源兄、飞伯兄的年俸聘请你,也是五百石起步,将来理清官制后,再按官位品级增加。”

    “那我晚上回去就说,明天就离开太学。”刘祁于是定了心,准备回家一试。

    李天秀最后又说道:

    “京叔不必急着过来,说实话,我的东海郡王府有点挤不下了,兖王府和胶东郡王府也不打算启用。你们可以在家中继续住着,等大军启程前,再变卖房产,随军东行。王盈那边我以后也会为你引荐,你若喜欢太学氛围,这段时间还可以再继续读书,潜心钻研学问。”

    李汾没有去关心后面的话,因为他感觉听到了一些重要信息,便问李天秀:

    “李兄,我之前还在好奇为何胶东郡王在也住在你的府上,原来是他自己府邸不曾起用,但这是什么缘故?”

    李天秀又花了不少时间,把蒙古威胁论,汴京瘟疫论,破城劫掠论一股脑抛了出来。

    又假设遇到三峰山这样的大败后,金国主力损失贻尽,那么汴京城就会直面危险,弄得三人也是听得一阵胆颤心惊,头皮直发麻。

    由于李天秀说得很有技巧,让几人听着十分动容,也是对李天秀判断多多少少有些相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刘祁这下更坚定了要举家投效的决心。

    在李天秀的一番拉拢下,刘祁终于表态投效。

    他匆匆向李天秀等人告辞,回家做家人思想工作去了。

    李天秀内心十分满意,这下想拉拢的人,基本上都已初步投效,剩下的只是不断磨合。

    不过自己与完颜守禧交流的比较少,对方之前只是在完颜璹的安排下,被动接受,自己还是要找机会与其单独谈心,这样更稳妥。

    要让人才彻底归心,乖乖跟自己走,需要花很多精力去维护主从关系。

    李天秀不是十分担心,既然大家已经定下意向,产生变数的可能性不大,自己只要这段时间再努点力,把灶烧热还是比较轻松的。

    事情定下后,李天秀便带着李汾、王郁、李宝三人往回走。

    亥时刚过不久,李天秀刻意往新桥桥头白氏香饮子店绕行,如愿见到了白方,看到练完武一身汗水的白方在帮祖父和姐姐白氏一起忙生意。

    李天秀没有多聊,只是把白方叫到一旁,询问了一下今天收获,然后勉励他加油,练好武艺,将来一展身手,便带着人转身离开。

    白方也是口头再三感谢,最后带着感激的神色目送李天秀一行人上了新桥,过桥,再逐步没入人群之中不见身影。

    李天秀回府后便安排李汾,王郁,李宝各自回去休息,他也洗漱完毕直接回自己院落,他没有去找王盈。

    因为李天秀知道未来汴京的惨状,几年后,南宋端平入洛时,汴京开封府曾经的百万人口所剩无几,最后只剩下守军六百余人,居民一千多家。

    所以他离开许州时便安排留守情报人员以后走归德,徐州,邳州一线,之后视情况选择水路或者陆路,全程接力传递信息。

    这条线虽也是蒙宋未来交战的重灾区,但情况比汴京略好,总之他现在没有在汴京留守情报据点的欲望。

    为了迎娶完颜心月,整训军队,他会按照计划停留一个多月时间,到八月初再出发。

    这一个多月也有足够时间去请教王盈,当然李天秀招揽王盈指导情报工作,带她出汴京,也是不忍心她留在汴京被蒙古兵祸害。

    想完这一切,李天秀也回到了屋内,陪着宋韵儿温存了起来。

    今天的事情已经做完了,最重要的事情基本告一段落,他只等着明天继续做好明天的事情。

    后半夜的汴京城下起小雨,淅淅沥沥的雨声轻轻拍打着窗户,宛如一首催眠曲,让人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