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在淮北种橘树 > 第七十八章 二十载故人

第七十八章 二十载故人

    白日里的狐岐山气象与夜晚截然不同,夜晚多是寒风萧瑟,割人如刀。但白天就好上许多,最起码漫山寒梅是一道赏心悦目的景致,多少可以消去些身上寒意。

    儒家君子到且兰已经二十年了,但这狐岐城却还真没来过几次,还都是在春秋之际,鲜有看见这等景象。

    美中不足的是,狐岐山寒梅的花期虽然较之寻常地方要长得多,但也就是一个月的样子。

    今年雪来得早,花也随之开得早许多。

    三九天里,原本是梅花正好的时候。但儒家君子细细看去,还是发现了朵朵梅花露出的一丝疲态。

    随着掉落的花瓣越来越多,上山的游人越来越来,狐岐山的泥土也会带上一缕寒香。

    年年如此。

    但今年的暗香却又格外的清冽一些。

    或许是狐岐山上最陈最香的那朵梅花即将凋零的缘故?

    儒家君子自从来到狐岐之后,基本都在文笔峰上逗留,二十年来,四足方鼎中的水之所以越攒越多,基本全赖儒家君子的足不出户。

    这也就导致了他对于近在咫尺的狐岐城颇为陌生。

    狐岐山上那位功勋卓著的老王爷他曾经见过一次,刚来狐岐城的第一天,那时的他还没有到这种风烛残年的地步,虽然腿脚不太方便,但还勉强能走到文笔峰去与自己共谋一醉。

    后来儒家君子常年待在文城中,积攒鼎中文运,老王爷则是枯坐山巅凉亭,操着他那在儒家君子看来不算高明的棋力谋篇布局,彼此之间虽然只隔了几十里路,但却再没有见过。

    有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儒家君子觉得不见也好。

    他们要做的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就像他与师姐的那个丈夫一样,同道而非同路,见面多了只会渐渐地相看两厌,不若神交。

    这一拖,就是二十年。

    儒家君子二十年前便看出了老王爷的尽头,这次出来,除了要给弟子出口气,便是为了送这位老朋友一程。

    儒家君子大概也能猜得到,除自己以外,恐怕那个老人也没有几个朋友。

    刚好,这次登狐岐山,算是还了当年他拖着残躯赶赴文笔峰之情。

    儒家君子为人虽然不拘小节,但却不愿意欠别人,尤其是这种情分之类的东西更是如此,半点不敢欠。

    即便在老王爷眼里,这算不得什么,甚至于去文笔峰找年轻的儒家君子喝酒更多是出于自己的需求,儒家君子仍然将这当成了一份待客之情。

    这个老人嘛,还算可敬。

    至少在儒家君子看来,他是条汉子。

    踏雪寻梅,算是件为数不多的雅致之事。

    梅允常的梅。

    老人一大清早便下了山巅,甚至还特意嘱咐孙子给自己捯饬了一番,不仅将披散的头发用王冠束了起来,甚至穿了大半辈子的金梅白袍也都脱了下来,换上了空置许多年的远游冠服。

    按照礼制,远游冠服在南北天下列国之中也唯有太子及封王可穿得,通常只有在朝会或是代天巡狩时才会穿上。当然了,面见重要客人穿也没有问题。

    但这已经算得上是待以国礼之尊了。

    儒家君子是儒家心行城派来坐镇且兰的文城之主,说起来倒也够得上这般礼遇,但总归有些逾制。

    但老王爷并没有在乎这些。

    漫漫长长一辈子,他曾会见过不少的国宾,从不曾穿过什么远游冠服,无人敢说什么。

    同样的,他要穿着远游冠服见儒家君子,就算传到了当今天子的耳朵里,也最多是一笑而过。

    绵延了八百年的梅氏,如老王爷这般的人嘛……

    拢共也没几个。

    儒家君子远远地便看见了拄着一根长戈的老王爷,如二十年前一样,虽然身弱力疏,却依旧要强的拄着兵器前来相见。

    他将手里提着七八个红泥小罐略微晃了晃,算是示意。

    “老王爷,姜不器给你送行来了。西城隆兴巷平康坊的罐子烧,之前只是听你提了一嘴,我走了好几圈才找到,花了一个半金错刀,可还中意?”

    梅允常拄着战戈,疲弱的身子此时站得笔直,他中气十足的笑道:“极好,姜城主降尊纡贵亲自来送本王一程,怕是皇兄也没这等福气。”

    儒家君子定定的看着他,忽然大步上前,接过他手里的战戈,道:“老了就莫要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了,坐个步辇我又不会说你什么,怎么,王爷不把姓姜的当朋友?”

    梅允常拂开了他搭在长戈上的手,笑道:“若是城主是为本王一人而来,自然用不着,可若论及天下事,还是讲规矩些比较好,免得姜城主挑本王的理。”

    儒家君子僵在原地,哭笑不得。

    “老东西!”

    梅允常的脸色其实并不算好,即便是抹了些女子用的胭脂来遮盖,仍旧能看出眉间的一团乌青。

    他吃力的拄起战戈往山上去,边走边说。

    “狐岐别苑我也不常待,喝起酒来总是缺点意思,山上盖了座亭子,赏雪、赏梅或是饮酒品茶都不错,我们上去?”

    儒家君子拱手道:“客随主便,听王爷的。”

    他略微思索,而后还是取下了老王爷手里的战戈,有些抱怨。

    “王爷这铁戈还是交给我来拿着吧,要是你死在了半路上,世子只怕要来找我拼命。”

    梅允常任他取走战戈,转过头来,哑然失笑的道:“他?姜城主不是刚打了他一顿吗?莫说他不愿,就算有这份心,只怕也不敢找你才对。”

    儒家君子嘿嘿笑道:“王爷就当我是在安慰你也未尝不可嘛!走了走了,赶紧上去,我的时间可金贵得很,陪你聊二十枚小刀钱的,还有别的地方要走上两趟。”

    梅允常翻了个白眼,道:“你若真的急,不如背着本王上去,想必快得很。”

    儒家君子目不斜视的朝山上走去,压根不理会后面的梅允常。

    “我可不等你,平康坊的罐子烧就这么些,若是我先上去喝光了,王爷莫怪客人不讲礼数哦。”

    梅允常看着迅速远去的背影,骂骂咧咧,抬步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