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穿越之我要当球长 > 第十四章 六字真言

第十四章 六字真言

    “殿下,

    若是均由内务府负责所有衣物的话,

    内务府现有的制衣人数和布匹上面恐怕会缺口太多吧。

    毕竟除了武托率领的阿布哈兹兵团已经换装完毕,您打算亲征所率领的3500人的兵团正在加紧赶制,物料充足外。

    其余的还有四千多人的待整编部队等待换装,再加上大约有五万人的领民,这些人员所需要的布料数量太多了。”

    按照吴潇宣布的移风易俗令中的规定,负责掌管内务府事,承担着移风易俗所需物资重任的吴巴出言说道:

    “目前正是夏季,短衣短衫薄裙之类的衣服,内务府多紧一点,再招募些人手勉强还是能供应上,但是夏去秋来,乃至入冬后的衣物需求,恐怕内务府这边是无法满足的。

    不仅仅是人手和布匹,光是染料这一点缺口就很大,现有的染料恐怕过上一个月就会消耗殆尽的,而衣物处下属的染坊仅靠巴库城周边的出产,能够生产的染料有限并且颜色种类很少。

    再加上织布、印染、成衣、运输各个环节所需要的花费,这将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殿下您下达的试衣间仁政,并不需要领民们用金钱来购买。

    但是那些收回的破旧衣物实在是没有任何价值啊,按照一个平民领民一件夏秋衣衫平均三枚银币、冬春衣衫平均七枚银币来计算,一个人春夏秋冬各备2件,就需夏秋四件十二枚银币、冬春四件二十八枚银币,合计200万枚银币,也就是20万枚金币啊。

    这只是普通领民的价格,那些待换装军队的每人衣衫价格是普通领民的三倍,那就需要48万枚银币,也就是4万8千枚金币啊。

    仅仅是衣物这一块就需要整整24万8千枚金币,虽然是分成六个月来进行支出,但费用还是太高了啊。”

    吴巴话音刚落,身为枢密院副使,贱人文教司正司的华生出列说道:

    “殿下,除了吴巴殿下刚才所说的衣物事宜,

    本人分管的文教方面,也需要很多的人力和财力倾斜,”

    自来到巴库,并在吴潇手下任职以来,之前在草原部落中被虐待劳役的痕迹早已从华生的身上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华夏文人那特有的一身书卷气,只见华生缓缓道来:

    “教习领民们掌握简单的华夏用语,需要大量的掌握华夏语的人员,而目前巴库书院中的学子们,都不过刚刚入学,尚且排不上用场。

    虽然有六个月的时间,届时第一批的学子们勉强可以前去教导,但是相对于领民那五万人的规模,无异于杯水车薪。

    再加之推广华夏语所需要的书卷、纸张、笔墨等等,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文教司下属那正在组建的纸坊,在纸张的产量上也是不足的。

    在下刚才简单测算了一下,移风易俗令中仅文教之一块,大概需要2万枚金币的经费才能勉强满足需求,这还不算人手上的缺口。”

    移风易俗,最核心的就是服饰和语言文字,对于吴巴和华生分别提出的问题,吴潇非常的重视,思考后缓缓说道:

    “两位刚才说的都有些道理,

    但这些困难并不能影响移风易俗令的推迟,

    因为移风易俗令将是我们能否继续强大的核心政策,

    这一点是不可更改也不容置疑的。

    而你们所提出的问题和困难,

    在我看来主要是人力和财力这两点”

    看着吴巴和华生两人纷纷点头,而周围人对于华生刚刚只提到了华夏文却没有提突厥文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反应,不知道是忽略了还是装作不在意,吴潇借着举杯喝水的间隙观察了一圈后,缕了一下思路后继续说道:

    “首先我要说的是人力这方面,

    衣物这块除了那些精细的工序外,

    内务府可以面向巴库全城进行短工招募。

    工钱上可以稍高一点,而招募的人手不要局限于男子,

    那些各家各户,尤其是贫困领民的女眷们,

    也要让各里坊的里正坊正们去动员她们出来做工。

    我的治下,不允许有那些对女子们过多的束缚,

    做同样工序的女子们的工钱要和男子们的一样,

    不准克扣,要充分发掘领民人口上的劳动潜力,

    按劳计酬,多劳多得。

    文教那边,可以与内务府的匠人处合作,

    把那个古登堡鼓捣出来的活字印刷机用上,

    那可是个好东西,印书上面又快又清晰。

    至于人手方面,我并不需要领民们都能掌握书写这一点,

    所以,大可以从现有的华夏族人中,

    按照三人五人组成一个工作队嘛,各里各坊去交流嘛,

    各家各户组织起来聊聊天之类的就能把华夏语教会了嘛,

    并不非得要靠那些学子们去做这件事,让学子们还是以学业为重。

    至于你们两方所需要的钱财,

    就分别从内务府的内库和枢密院的财政司进行支取,

    现有贸易路线上的收益,再加上接下来从格鲁吉亚和塔巴里斯坦那里的收获,

    金钱上面虽然会紧张一些,但我想还是能够满足需要的。”

    “如果领内的产出却是满足不了需要的话,

    你们就可以让商队去特拉比松找威尼斯商人,

    或者去克里米亚找热那亚的商人们,

    从他们那里购买一些布匹、染料、纸张等来补充不足嘛。

    顺便还可以把领内产出的精盐、石蜡,还有那匠人处最近制成的玻璃也可以出售给他们,那可是个能卖大价钱的物件。”

    对于吴潇轻松的回答,吴巴和华生两人欲言又止,看到两人的表情,吴潇轻笑一声拍手说道:

    “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你们认为花销太大了对不对?

    就那些普通领民至于发放崭新的衣物吗?对不对?

    你们不用急着否认,我能够理解你们,毕竟你们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嘛。”

    示意两人不必急着感谢后,吴潇右手托着下巴缓缓说道:

    “你们啊,眼光还是要放远一点,放大一点。

    不要光看到这20多万的金币要花出去,

    还要看到这些金币花出去后的好处。

    想想吧,不仅仅是这心新衣服对领民们带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以及对周边民族人群所带去的那种吸引力。

    就拿衣物和文教这两件事实施过程中,所给付给领民们的劳工费,

    那些在此过程中掌握了工序后所生成的那些熟练工、工匠和宣传队们,

    这些以后都是能排上大用场的。

    这些金币花出去后,会吸引来多少闻风而来的商人?

    这些商人又能为巴库城带来多少之前没有的东西?

    是不是又会拉动领地内的各个行业的发展?

    人口会不会更多?

    巴库会不会更繁华?

    这些都是要考虑进去的。

    我敢说,移风易俗令若是推行完毕,

    不仅仅是领民们能够变得一条心,

    也将让咱们的实力更上一层!

    区区20几万金币而已,花的值!”

    听完吴潇的解释,议事堂内的众人一时间哗然大悟,纷纷夸赞吴潇的高瞻远瞩。

    对于众人的夸赞,吴潇内心为前世华夏的发展历程大大点了个赞。

    在这个并不具备宏微观经济学的时代,谁能够明白那一条经济方针的精髓呢。

    拉内需,促发展,这六字真言,可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的。

    执行好的话,那可是事关上下游各行各业的大动作,四两拨千斤也不过如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