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隋溺:混乱的阶梯 > 第36章 隋军的架构(谢谢哲学家光点每日的推荐票支持)

第36章 隋军的架构(谢谢哲学家光点每日的推荐票支持)

    走了没多远的杨絮再次折返,命令李平等人跟上,不多时众人已经抵达了一处农庄。

    这里说是农庄实际则是庄园,不仅建筑面积高达百亩,农庄名下的良田更有一千顷之巨,足足五万亩。

    农田、桑田、菜田、柴田,私人孔庙、寺庙,各种作坊匠铺乃至私人马场,五千多仆从佃户供养着整个清河崔氏一百多口直系亲属,以至于在农庄的周边形成了一条集市。

    清河崔氏的根基却在武城,宗祠亦在武城,这不过是崔氏庞大实力的冰山一角,整个清河各县遍布崔氏族人。

    可以说,清河,崔氏就是天。

    而今清河的郡治在清河城,崔氏族人也大多在此,崔氏如今的家主崔珏正好在这农庄内修养。

    “启禀老爷,去岁本处农庄共产粮一万石,布匹丝绸三千多匹、柴薪十万捆,各类家禽、铁器农具、陶器青瓷、各类米酒黄酒不仅能满足庄园和主家自身所需,还对外出售获利不菲。”

    “嗯,不错。”

    崔珏满意的点点头,按照每亩田平均产量一石佃租二斗的标准,五万亩良田的佃租正是一万石,且庄内女性奴仆大概三千左右,每年需要缴纳给庄园的课税也符合三千匹布的数量,其他的细节则大差不差。

    按照隋朝的标准,平明百姓每年需要缴纳每亩二斗的粮食为税,女性则需要缴纳一匹布,同时隋炀帝规定每户男丁每年需要服徭役二十天,而门阀的佃户在农闲时都要去给老爷们上工,是为纳课。

    伺候老爷少爷日常也好,煮饭烧菜也罢,搬运货物修房铺路全年无休,主家除了管饭之外不会给任何额外的报酬。

    若真的如此,那些有的选的百姓断然不会选择门阀郡望,况且朝廷还分田,奈何朝廷所谓的标准不过是空中楼阁,从来没实际实行过,百姓不仅分不到足额的田还需要缴纳足额的赋税,说是每年二十天徭役实则频频征发,更有死在途中的风险。

    如此一来百姓皆逃入门阀郡望的名下,在朝廷的眼里这些人就成了隐户,查无此人。

    在地方上郡望只手遮天,朝廷派下来的人不是与其勾结就是被频频阻挠,根本无法彻查人口。

    “这些细枝末节老夫还是信的过你的,自去岁起逃入农庄寻求庇护的流民剧增,以后的佃租就上涨为每亩五斗,愿意就让他们留下,不愿意的直接驱逐。”

    “经营农庄事小,督促族中子弟用心学习事大,不可本末倒置。”

    合上账本,崔珏站起身问道:“崔载那小子呢?听说跟公主在一起?真是没出息。”

    崔珏无奈叹息,想当年他崔氏何等威风,区区公主嫁入他崔氏也只是下嫁,如若不是从杨坚开始实行关中本位,到杨广又青睐什么科举制度,以他崔氏的名望和实力,朝中又怎么会无一席之地?

    “老爷,少爷在前院客厅会见客人呢,听说是公主的朋友。”

    前院的客厅内,几人互相客套了一番杨絮便拉着李平去了门外花厅,她有很多事想问李平。

    那日李平离开后杨絮便去了洛阳城西,看到了李平描述的流民景象。

    “你不是说回老家吗?怎么参军了?”

    “这...”

    李平本想说还不是为了活命?若不是被强征劳役你以为我想参军?

    此时的李平就像成年的闰土见到鲁迅一般,只敢叫一声老爷再无其他想法。

    “为国效命嘛。”

    “你是不是知道我是公主后就有了顾忌?这可不是你之前的性格。”

    杨絮侧着脸一双大眼睛仔细盯着李平。

    “怎么会,咱们...咱们可是一起患难过的兄弟,是不是,呵呵。”

    李平继续搪塞。

    杨絮显然不信,便继续追问。

    “那你就告诉我你为啥会参军,从你之前的表现看来,可是对朝廷有很深的怨念。”

    “行行行,你既然问,那我可说了。”

    李平眼见糊弄不过去,便干脆破罐子破摔。

    “当初我是要回老家,谁知路上被强征了徭役,好在尉迟融将军看重在下,否则我估计已经死在岗位上了,满意了吧。”

    “嗯,这倒不像在撒谎。”

    杨絮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道:“父皇让你们来清河,没带什么特别的旨意吧?”

    “什么旨意?”李平则十分疑惑。

    “哦,没什么。”见李平不知情,杨絮心下终于放心,看来杨广已经改变了主意不再要求她去和亲突厥。

    李平和尉迟融能够被调来清河,自然是杨广的手笔,但却不是为了保护崔氏,杨絮虽然偷偷的跑了,但杨广一直知晓她的行踪,此次尉迟融实际上是来保护公主的。

    “喂,李狗蛋,我心情不好,你给我讲讲西游记。”

    短暂的冷场后,杨絮突然说道。

    “行,上次说到哪了?”

    “大闹天宫。”

    二人在花厅内有说有笑,一直坐在客厅的崔载也不跟尉迟融说话,自顾自的喝着茶,眼神时不时的看向门外,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像他这样的家族即便对尉迟融再鄙夷,但主动邀请而来就是客人,拥有厚厚一本家教的崔载断然不会做出将客人独自晾在客厅的事情。

    不一会,崔珏抵达,不同于崔载的纨绔性格,崔珏显然为人老道,热情的和尉迟融交谈起来。

    有了父亲待客,崔载便能抽身离开,抵达偏厅,崔载唤来自己的贴身跟班,嘱咐道。

    “去找张金称,让他南下清河,这般这般...,告诉他,务必在战场上给我杀死那个叫李狗蛋的泥腿子。”

    原来,这崔氏在暗地里早就和张金称勾结,这张金称便是清河人,自起事来却从不劫掠清河,居然还有这方面的原因。

    次日,李平跟随尉迟融的大军进入清河城,与此同时朝廷委派的右侯卫将军冯孝慈也带着本部一万多人抵达,大军分五路沿清河郡北边的经城、清河、武城、漳南、历亭驻防,尉迟融的三千人马也跟随尉迟融一道被划拨在冯孝慈麾下。

    根据隋朝的编制,十二卫府管理二十四军。

    每卫设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二人从三品,总府事。

    每军设护军四人,号虎贲郎将正四品,副护军六人,号虎牙郎将从四品。

    下设鹰扬府,主官鹰扬郎将正五品,副官鹰击郎将从五品。

    每军五校,一校两千五百人,由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各二人分别统帅骑兵与步兵,最后一校由鹰扬郎将直属。

    每校分两个千人旅,领军为旅帅;每旅分十个队,长官为队正,多出的五百人由校尉直接统领。

    十二卫轮番上戍京师把守各个要道,战时接受调令随军出征。

    右侯卫将军冯孝慈便是切切实实的从三品武将,其下手握佽飞军。

    然战争时朝廷并不会按照这个编制来调拨大军,为了避免各军最终成为将军的私人军队,不仅军政分离更会在作战前将军队重新整编。

    届时会以百人为队,千人为团的模式按照需求搭配,此时四个虎贲郎将便会被随机任命为千人或几千人的主官,若虎贲郎将战死则虎牙郎将替补,而这些统帅则归各卫府将军统辖指挥,鹰扬郎将在整个编制中一直充当训练士兵的角色。

    军营内,冯孝慈立于主位,待升起大帐所有重要将领皆到齐后喊道。

    “尉迟融!”

    “末将在。”

    “传陛下口谕,命你为左侯卫护军,赐号虎贲郎将,统领麾下三千士兵跟随本将剿贼。”

    “末将尊令!”

    尉迟融的手微微颤抖,这一刻他等了太久太久,终于等到了今天。

    “李狗蛋!”

    “嗯?”

    李平一愣,心道有自己什么事?

    还没回过神便被尉迟融推了一下,见状李平赶紧上前听命。

    “草民在。”

    “传陛下口谕,你率领后勤士兵十余人以寡击众,勇气可嘉,现命你为虎牙郎将,统领千人驻守经城,望你用心剿匪以报国恩。”

    “尊令!”

    李平疑惑的看向尉迟融,对方也不明所以的摇头。

    这次任命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这可是朝廷下达的正式任命,不再仅仅是个临时的职务。

    高鸡泊内,崔载的仆从轻车熟路的找到了躲藏其中的张金称,将来意叙说一遍后,张金称谦卑的看着面前趾高气昂的奴仆眼中却闪烁出奇异的光芒。

    ‘好你个崔氏,还以为老子是当初什么都不懂的泥腿子?眼下老子正愁不好撕破脸南下清河,这可是你主动请老子去的。’

    张金称嘴上答应心中却在冷笑。

    自大业七年张金称起事起,其一直暗中受崔氏的资助,当其的狗腿子劫掠其他望族,其起事前只不过是崔氏的一个佃农。

    在他的世界里崔氏无处不在,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魇,即便造反也不敢得罪崔氏。

    而今,张金称已自号活阎王,以农户身份起事的他对待平民比官吏更加残暴,也因为这些事迹让其对崔氏不再打心底的惧怕。

    不仅南边的富庶让张金称垂涎欲滴,更因为这些天从北边南下的骑兵昼夜不歇仿佛无穷无尽令其惊恐交加,身边更有大军围剿,损失惨重的他认为高鸡泊已不再安全,急需寻找新的出路和劫掠更多的人口充军。

    那些骑兵自然不是为了围剿高鸡泊的反贼,而是由宇文述引军南下围剿杨玄感的援军,十万大军分十个批次行军,大军所至之处方圆五十里内如雷霆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