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隋溺:混乱的阶梯 > 第32章 十八路反王

第32章 十八路反王

    信都郡高鸡泊

    宽阔的湖泊上芦苇丛生让人无法看清方向,湖泊中心的一处浅滩上,十几路大大小小的叛军首领汇聚于此。

    号称:山东十八路反王会盟。

    “来人,亮名号。”

    “知世郎王薄,齐王孙宣雅,平原公郝孝德,活阎王张金称。”

    身为高鸡泊的主人,高士达立于主位,很是威风的说道。

    “东海公高士达,这几位是鄙人盟友,诸位远道而来,还请通报姓名。”

    信都郡的义军势力报完名号便轮到其他郡前来会盟的首领。

    “渤海燕王格谦,此乃本王心腹大将高开道。”

    “平原郡杜彦冰、王润。”“我乃阿舅贼李德逸,见过诸位大王。”

    “齐郡卢明月,无上王。”

    “齐郡杜伏威,总管。”

    杜伏威有些难为情的将自己的名号报出,心道这些人不是王就是公,一个比一个牛逼,早知道自己也想个牛逼的名头。

    “东海公,左孝友。”

    “北海卢公郭方预,见过各位大王。”“博山公左才相,这是本帅大将李子通。”

    “济阴宋公孟海公,诸位万好。”

    “东郡白马王吕明星、封丘王帅仁泰、离狐王霍小汉。”

    “鄙人瓦岗寨翟让。”

    待所有人都自报家门,高士达率先开口道。

    “此次邀请诸位前来不为别的,只想成立联盟共同对抗隋廷暴政,朝廷的实力想必大家很清楚,先前王薄、孙宣雅、郝孝德足足二十多万兵马却依旧败于隋廷铁蹄之下,鄙人不得已收留,便想着若是能联络各路义军,共同做大,定能推翻暴隋成就大业。”

    “嘁,三个不入流连县衙都没攻破的货色,在场的哪个不是占据一县之地?居然拿我们跟他们比?”

    杜伏威不屑的嘲讽道。

    他说完连名号都没的杜彦冰、王润尴尬的摸了摸鼻头,在场的估计只有他俩的实力最弱。

    ......

    “今杨玄感叛乱,隋帝已经返程,若不联手等着百万大军讨伐吗?”

    “说的好听,消息真假我们也不知,你究竟是想联合我们还是要吞并我们的人马,谁知道呢?”

    会议一开始便争吵不休,各路人马互相讥讽谩骂,根本商议不出一个结果。

    与翟让一起来的徐世绩左右没事,便和门口守卫之人攀谈起来。

    “兄弟,你如此健硕,怎么只当个小兵?”

    “我不是小兵,我乃东海公手下将军窦建德。”

    “哦,呵呵,失礼失礼。”徐世绩赶忙赔礼,道:“方才听闻隋帝班师,消息可是真的?”

    “不错,从幽州传来的消息,狗皇帝已经放弃了东征,据说是窝里斗,具体的还要进一步的证实。”

    “既如此更不能联合了,应该如群星四散,也好让朝廷大军疲于应对。”

    “你瓦岗寨想的倒周全,难怪派了个叫王君廓的在武安郡的邯郸周边劫掠,怕不是想祸水东引。”

    就在众人持续争吵的同时,一名小兵划着船抵达浅滩快步朝高士达跑来。

    “不好了将军,朝廷派兵围剿来了。”

    “什么,消息可真?”高士达不敢置信,其余人听闻也纷纷惊讶。

    “是真的,敌人见高鸡泊芦苇丛生,正在沿岸放火。”

    “好你个高士达,什么东海公,你居然敢联合朝廷坑我们。”

    杜伏威一句话点醒了众人,一个个怒不可遏的看向高士达,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再不跑就来不及了这些人才恍然大悟朝自己的小船奔去,临走时个个放狠话让高士达等着。

    “妈的,那个崽种杜伏威,三番两次坏老子好事,晦气!”

    谩骂完高士达也不敢耽搁,准备撤离。

    高鸡泊外围

    “好一个高鸡泊,浅滩无数沼泽遍地,又有芦苇遮挡,骑兵不能进船只又难行难怪朝廷久攻不下。”

    “李狗蛋,本将命你前去周边县城村落,征集船只不得有误,抗征者...以寇论处。”

    尉迟融扫视了周围一圈,说道。

    “遵命!”

    高鸡泊地处信都郡中心,湖的北面有衡水城,南有郡治长乐城,此地南有漳水汇入,北接滹沱水,周围低洼处常年积水故而沼泽丛生滩涂遍地。

    很快李平抵达了一处名叫北关的湖边小村,当地的村民面对突然闯入的军队立即丢弃手上的物品四散而逃,很快便被士兵给围堵聚拢在了村口。

    “诸位父老乡亲,不要怕,我们是来征集...”

    李平一提到征集周围的百姓当即跪了下来,哭爹喊娘的道:“将军,村里没粮啊,剩下的都是些种子,您要是给征了去,我们可就活不成了。”

    “大家误会了,我们不是来征集粮食的,而是想借你们的船一用,待剿灭了大军就还给你们。”

    知道了李平的来意人群中几个年轻的汉子当下皱眉,不经意间和其他人眼神交流,其他人见不是来抢粮倒是心下松了口气。

    这时,其中一个汉子站起身道。

    “军爷,村中去岁的粮食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如今村里就靠几条渔船打鱼果腹,您要是将渔船征走,我们可就要饿死了。”

    那人看年龄不过二十出头,但衣不蔽体更是骨瘦如柴,此话从他的嘴中说出来显然很有说服力。

    “闭嘴,此乃朝廷的命令,而今我们为了剿匪连命都不要了,区区几条渔船你们还敢吝啬?”

    跟随李平一道前来的副手当即呵斥,他常年管理后勤,和这些泥腿子打交道的多了,知道他们欺软怕硬,只需拿出朝廷的大旗恐吓一番便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而李平扫视了村民一圈,发现各个面黄肌瘦,皱着眉走近其中一户人家,打开厨房的米缸,里面除了蜘蛛网一无所有,灶台上一条即将腐烂的半截臭鱼横置在案板上也不舍得扔。

    害怕李平抢夺自己家中财物的屋主跟了进来,见状哀求道。

    “将军,这条鱼是草民一家今天的口粮啊,您可千万别拿走,今岁朝廷东征将家里仅剩的粮食给征走了,这些天草民不是吃草根就是吃鱼,实在过不下去了。”

    “哎~!”

    李平叹息一声,没有回应的径直走出了屋,抵达士兵的身边李平只是说了句撤便上马离开了村子。

    这些年,李平虽然练就了见死不救的心态,可让他主动去断人生路还是于心不忍。

    接下来,李平去了十几个村落,所过之处无不是如此,李平甚至在一户人家发现了人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些渔船确实是他们活下去唯一的寄托。

    直到太阳落山,李平仅仅征集到了不到十条渔船,这些还是当地的一个地主富户为了巴结主动献上来的。

    返回大营,面对尉迟融的询问李平如实道出了实情。

    “你!”

    尉迟融惊怒交加,瞪着李平半天没说出话来。

    见状,李平主动请罪下跪道:“这一切都是我的主意,还请将军责罚,属下实在不忍百姓饿死。”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以七尺之躯立不世功勋,你如此心慈手软,怎么不去当圣人?”

    怒斥了李平一番,尉迟融好半天才缓过神来,闭眼叹息道。

    “咱知你心存善念,这点咱很欣赏,可百姓的生死自有定数,他们若是不想死,早该加入叛军了,既然没胆就活该受难,你身为咱的人就该办好咱交代的事情,战场之上岂能儿戏?咱们现在在给朝廷办事就该从朝廷的角度思考问题,你如此体恤那些泥腿子,从现在起我放你离开你去找叛军去吧?”

    “我...我再去征集。”

    见对方如此生气也没责罚自己,李平深感辜负了尉迟融的期待,仔细品味对方的话,李平觉得有几分道理,既然被压迫就应该反抗自救,而不是等待别人的救助,李平今天一时心软看似放过了他们,可是明天呢,以后呢?

    “晚了,今日我大军突袭,才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而你去了附近村庄又无功而返只怕消息早已走漏,你再去即便杀光了村里人估计也搜不出一条船了。”

    “罢了罢了,本将再思考其他的办法,你下去领二十军棍。”

    说罢尉迟融便手托下巴开始思考对策,见李平转身离开快到帐门的时候尉迟融轻声说道。

    “生于微末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只有对自己狠才是对自己好,有了权利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尉迟融身为鲜卑人可并不野蛮,相反他虽然从小身处底层但却拥有一颗坚韧的心,不仅能在平时和手下人同甘共苦,更能在关键时刻杀伐果决,这也是他能从一个小兵混到今天地位的原因。

    军法无情,二十军棍下李平的屁股早已皮开肉绽,这不过是战前准备,若是换成战斗关键时刻,李平的人头恐早已被尉迟融拿来立威。

    即便如此,李平也不能休息,第二天依旧被尉迟融唤去随他外出。

    “今天我们去长乐城找那些世家门阀借船,等会见到他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若不是迫不得已咱才不想招惹这群瘟神,若是一个处理不好事后必遭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