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万仙斗法兴秦传说 > 第024回 秀英赵国封皇姑 孙膑燕营会侄媳

第024回 秀英赵国封皇姑 孙膑燕营会侄媳

    廉府夫人与秀英小姐在绣房中休息了一夜。次日清晨,小姐梳洗打扮后,向夫人恭敬地行礼,说道:“母亲在上,女儿今日欲向您辞行,前往易州军营报仇雪恨。”

    夫人皱起眉头,关切道:“你才刚回家,尚未休息一二日,怎么就急着要离开我?况且你三叔公孙膑拥有三卷天书、六甲灵文,尚且无法战胜王翦。你又有什么本事能是他的对手呢?”

    小姐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说:“母亲,您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女儿虽然不才,但凭借胸中所学,哪怕王翦有三头六臂,我也定能手到擒来。这是圣母的命令,女儿不敢违背。如果母亲您坚决不同意我上易州报仇,那我就只好回到仙山,向圣母禀报此事,继续侍奉梨山修真悟道,再也不下山了。”

    夫人闻言,叹了口气,道:“既然我儿要遵从圣母之命,为娘也不便强留。待我同你上朝面圣,讨一支人马,领几员勇将,与你一同前往易州,为娘才能放心。”

    小姐点头同意,于是夫人吩咐摆饭。母女二人用过早膳后,修写了一封奏章。夫人换上朝服,与小姐一同坐轿上朝。

    正值赵云王早朝结束,秀英在朝房等候旨意。夫人则步行上金阶,拜舞已毕,将奏章交给侍驾官呈上御案。云王看完奏章后,传旨道:“廉夫人,你还有个女儿是梨山老母的徒弟,刀马纯熟,神通广大,这是真的吗?”

    夫人恭敬地奏道:“臣妾在御前,岂敢谎奏。”

    云王又问道:“廉小姐今年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夫人回答道:“臣女今年一十四岁,名唤秀英,现在朝门候旨。”

    云王传旨宣秀英上殿,承值官来至朝房宣旨。秀英跟随承值官来到白石阶前,山呼见驾后传旨平身。她站立起来,侍立在丹墀之下。云王仔细打量她,只见她容貌绝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气质出众。云王心中暗自思忖:“这样一个娇弱的女子,岂能临敌作战?奏章上的言词未必是真。何不宣她上殿来,问个明白?”

    于是云王令承值官宣廉氏母女上殿。

    廉夫人与小姐遵旨意,一同踏上金銮殿。她们向云王行了国礼,云王微笑着道:“免礼,平身赐坐。”母女俩恭敬地叩头谢恩,然后起身,按照旨意入座。

    云王目光转向秀英,温和地问道:“你父兄与我共同治国安邦,名扬四海,可惜都已尽忠报国。你虽然是将门之后,但身为女子,终究不能亲自担起这重担。你奏本中所说,你上山学艺归来,精通武艺,有神通广大的本领,想要上易州与王翦对决,这是真的吗?”

    小姐坚定地回答:“吾主在上,臣女不敢妄奏。臣奉师命下山,一心要捉拿王翦,为父兄报仇雪恨。臣女所言非虚,临敌之时自见分晓。”

    云王闻言,心中大喜,赞叹道:“小姐果然有本领,能为国增光,实乃大幸。”他转向廉夫人,询问道:“小姐可曾许配人家?”

    夫人恭敬地回答:“臣女前几年曾接受过山东临淄南郡王孙膑的聘礼,许配给他的侄子孙燕为妻,但尚未完婚。”

    云王点头笑道:“我听说过孙燕,他是易州的好汉,又是昭王的外甥,金枝玉叶,与你正是天作之合。待你凯旋归来,孤王亲自为你们主婚,让孙燕入赘为婿。孤王膝下无子女,今日就封你为公主,义女皇姑,并加封为归西侯之职,禄米三千石,白金三千两。”

    他传令内侍开宝藏库,取出金牌、蟒袍、霞帔、玉带、紫金盔、黄金甲、九点桃花马等宝物,赐给皇姑。又吩咐光禄寺摆设宴席,邀请满朝文武百官共同庆贺。

    夫人和小姐叩头谢恩,随后在大殿上与君臣们共同饮宴。虽然席上没有珍馐美味,但酒肉如山,气氛热烈。宴席结束后,夫人和小姐再次向云王谢恩。

    云王关切地问道:“皇姑此去易州,需要多少人马?”小姐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千人马足矣。明日是黄道吉日,最适合出兵。”

    云王闻言,立刻传旨:“选御林军三千,由皇姑统领,户部辅佐钱粮,兵部负责分发头盔、衣甲、器械和鞍马。明日孤与皇姑一同送行。”言罢,他袍袖一挥,驾退回宫。

    小姐和夫人谢恩后,乘轿返回了府邸。小姐再次向夫人叩头,夫人用手扶起她,笑道:“你现在可是朝廷封的贵人皇姑,归西侯之职,兵权可不小啊。你的鞍马和盔甲都准备好了,还需要什么兵器吗?”

    小姐回答道:“孩儿在下山的时候,圣母赐给我一件兵器,名叫绣绒刀,放在后院里。我这就去取来。”没过多久,小姐果然取出一把金背钢刀,刀光闪烁,寒气逼人,果真是一口宝刀。

    小姐说:“让我披上战甲,试给母亲看看。”夫人说:“那你就耍一段刀法给我看看。”小姐应了一声,随即摘下头上的钗环首饰,用青丝帕包住长发,戴上盔衬帽,换上锦袍、黄金甲和大红袍,装备齐全后,又戴上了紫金盔。

    小姐披挂整齐后,低头一看,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丫环问道:“小姐这般打扮,就像一员小将,怎么笑起来了?”小姐笑道:“你看我上半身像个临阵的将官,脚下还穿着红绣花鞋,怎么登得上踏蹬?快去把我的战靴取来。”丫环取来战靴,小姐换了鞋,全身披挂整齐,手提绣绒刀,再次回到堂上,问夫人:“母亲,我这身装扮如何?”

    夫人一见,满心欢喜。这位小姑娘打扮起来,竟是一位堂堂的武将。于是她说道:“我儿,你就在这厅堂上,试演一下刀法给我看看。”小姐答应一声,就在大堂上手提钢刀,施展起刀法来。她的刀法精湛,犹如一座刀山,让人眼花缭乱,看不到人影。

    小姐演完刀法,夫人赞不绝口:“果然是仙传,与众不同。我儿,你进去卸了戎装,休息一晚,明天就动身吧。”小姐向夫人辞别,回到绣阁。这里就不细说了。

    再说夫人,她传唤家将上堂,吩咐道:“你挑选五百名家将来听令。”家将头顷刻间就完成了挑选,带领着一群精壮的后生来到帅府月台下,向前叩头后站起来,两边排开,拱手听令。

    夫人开口道:“你们这些人有的是太老爷手下养的,有的是大老爷、二老爷手下养的。今日我廉家不幸,父子都亡故了,只剩下一个姑娘。她要领兵上易州相助,我恐她是女流之辈,未经大敌,全靠你们保护。养军千日,用军一朝。你们一定要小心在意。”众家将齐声答应道:“小人等敢不尽心拼力,保护小姐上易州见阵?”夫人大喜,吩咐家将头,每人赏给银两,回家收拾鞍马器械,以备明日起程。众将磕头谢赏,退出帅府,各自去准备。这里就不必细说了。

    夫人回到后堂,又挑选了二十名丫环仆妇,服侍小姐。此时天色已晚,一夜无话。

    次日天明,秀英小姐起床梳洗打扮,一切准备妥当,英姿飒爽地来到教场。她精心挑选了御林军三千,迅速搭好行营,等待启程。随后,她进宫向云王辞别。云王喜出望外,亲自递上御酒三杯,为皇姑送行。秀英跪下饮完,恭敬地叩头谢恩,然后辞别云王,回到西府。

    廉夫人早已准备了丰盛的宴席。秀英小姐来到堂前,翻身下马,步入后堂,向母亲叩头辞别。夫人见到这一幕,泪眼婆娑,扶起女儿,心中五味杂陈:“儿啊,此行万事小心。两军对敌非同小可,关乎性命。到了易州,务必早日传来捷报,让娘少些担忧。切记切记,娘不再多说了。”

    小姐拭去泪水,安慰母亲:“母亲请放心,女儿自有打算。”随后,夫人命丫环斟上酒来:“让娘为你敬一杯,祝你一路顺风。”小姐跪下饮毕,叩谢母亲,翻身上马,率领家将出了府门。廉夫人哭得如痴如醉,转身回到绣房。

    秀英率领五百家将来到教场,点动人马,祭旗放炮,传令起行。一路上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数日之后,他们来到了易州西南角。前方探子飞报,野猪林、棋盘山西山已在望,离易州仅有三十里。小姐询问家将:“从山里头走过有多远?”家将回答:“西山口至东约十里。”小姐传令,就在此地安营扎寨。三声炮响之后,大营安下,黄罗帐支起,军情紧急。

    小姐吩咐旗牌官,随营准备白布一百桶、白绢五十桶,即刻运上大帐,不得有误。旗牌领命而去,很快将一百五十桶布绢运送至中军帐缴令。小姐随即命令旗牌官将这一百桶白布分发下去,让五营四哨的大小三军每人制作一领孝袍、一顶孝帽、一条孝带和一条长领。军士们则每人分发孝帽和孝带。那五十桶白绢则分发给有职位的偏裨将佐,每员制作孝衣一领、孝帽一个和孝带一条。所有衣物均需用白旗白号,满营挂孝,不得有误,违者按军法处置。旗牌得令后,迅速将白布白绢分发下去,众人遵命行事。

    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万世伟业。某日,他高坐龙椅,文武百官齐聚一堂。他向着金子陵询问道:“朕自挥兵以来,吞并六国,直至易州。却不料在此遭遇了孙膑,连连败退,损失惨重。虽然用攒天箭射死了孙膑,但真假难辨,易州何时能平?长久征战,耗费巨大,朕想退兵回国,再谋良策。”

    金子陵磕头奏报:“陛下,您的意志如天,吞并六国乃天意所归。孙膑逆天而行,如今已死,微臣夜观星象,孙膑本命星已不在,必死无疑。若易州无此人,破燕山易如反掌。”然而,他并不知道孙膑有移星转斗的手段,可以掩住本命星。

    此时,王翦出列,跪下奏道:“陛下,敌军三军挂孝,一日三次举哀,孙膑必已真死。微臣愿打探其出丧时间,抢回尸首,以报一箭之仇。任凭他有多少兵马,微臣定能让他们命丧黄泉。料想他们营中并无高人名将,易州指日可下。”秦始皇听后大喜,称赞他们为国立功。

    君臣正在帐中商议,忽有远哨蓝旗飞报进营:“野猪林、棋盘山西山口出现一支不明人马,号炮屯兵,特来禀报,请陛下定夺。”王翦闻报,请命前往打探。他领命后,提刀上马,率领数百军校,展旗放炮,直奔西山口。离营不远,他看见满营白旗白号,三军挂素,心中生疑。

    正在观望之际,赵营已有反应。营门军校大声喝问:“你是何处人马,敢在此观望?再敢前行,休怪我等放箭!”王贲闻言,勒住马匹,用刀一指营门道:“速请你们主将出来答话。”军门报入,不一会儿,只见营中走出一位少年女将,打扮齐整,美貌无双。她身后跟随着八员偏将和五百家丁,威风凛凛。

    王贲见状,心中一惊。那女将美貌动人,身披连环锁甲,头戴四凤金盔,杨柳细腰,樱桃小口,宛如人间仙子。她斜踏葵花蹬,轻挑柳叶裙,年纪虽轻,却流露出风流俏丽的英气。王贲心中暗自赞叹,这必是位不凡的女将军。

    王贲骑在马上,赞叹不已:这少年女将真是英姿飒爽,无可挑剔。若我能将她擒回营中,献给秦皇,再请求他赐婚,让我与她结为夫妻,那我这一辈子也不算白活了。只是,我还不知道她是哪家的小姐,何不向她问个明白?

    于是,王贲挥刀一指,大声喝道:“那位女将,请停下马来,速速通报姓名!”小姐听到有人呼唤,便勒马上前查看。只见对面站着一员少年将官,身穿龙鳞甲,大红袍,骑着浑红马,手持金背刀,气度不凡。

    小姐也挥刀一指,傲然道:“穿红的小子,你想知道我的名讳吗?那我就告诉你,我乃赵国云王麾下大元帅廉老爷之女,敕封义女皇姑归西侯,本小姐姓廉名秀英,奉旨领兵前来易州助战。”

    王贲心中暗想:“原来她是邯郸人氏,我在赵国界牌关时曾听闻西府有个女儿被风刮走,不知下落,如今算来已有三年,莫非就是这位小姐?”

    王贲心中犹豫之际,小姐却有些不耐烦了:“小子,你问我的名讳,为何不报上你的姓名?”王贲抱刀陪笑道:“小姐若问我的姓名,我便是殿西侯的义子,姓王名贲。”

    小姐闻言一怔:“你这小子,莫非就是在赵国界牌关我二哥帐下的先行王贲?”王贲点点头道:“正是在下。”小姐顿时大怒:“你这反贼,不能尽忠报国,反而投靠翦贼为子,害我二哥。今日你见了我还不下马受缚,反而来问我的底细,真是岂有此理!看招!”说完一抖丝缰,飞马杀向王贲,手中绣绒刀比闪电还快,直取王贲的顶梁。

    王贲急忙举刀挡开,陪笑道:“小姐息怒,岂不闻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如今西地秦皇应运而兴,并吞六国。那易州燕山孙氏一门父子已被斩尽诛绝,只剩下孙膑也被攒天箭射死。眼见得国破家亡在即,你助他们又有何用?依我之见,你不如下马归顺我主。你是云王的义女我是殿西侯的义子我们门户相当年貌相当你我结为夫妻共图夫荣妻贵岂不美哉?”

    小姐闻言气得柳眉倒竖杏眼圆睁:“你这反贼怎敢出口污言真是气死我了!”说完两手抡刀照头就砍王贲急忙招架。二人马上盘旋双刀并举战了二十余合仍不分胜负。

    小姐心中暗想:“和这贼子争战什么不如用宝物伤他。”想罢虚砍一刀往下败走。王贲以为有机可乘紧紧追来。小姐见王贲追来心中暗喜忙从怀中取出一面宝牌连敲三次。只见满天霞光滚滚征云小姐大叫:“狗子休得追赶看天兵来拿你!”

    王贲正追得兴起忽听得天兵二字抬头一看只见半空中出现一队神兵盔甲鲜明刀枪簇簇都是黄巾力士杀来。王贲吓得魂飞魄散从马上摔了下来。小姐趁机回马举刀一挥将王贲斩为两段。

    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小姐以神法斩杀了王贲。她手持长刀一挥,身后的八员偏将和五百家丁立刻响应,率领三千御林军如狂风扫落叶般追杀秦兵。当他们杀过东山口,终于看到了燕山的西门和远方的燕寨。

    小姐心中暗自思忖:“虽然三叔公已经不在人世,但军中必定有新的统帅。我何不先到他的营中探个虚实,然后再进城拜见祖母大人。”主意已定,她卸下了战甲,换上了一身孝服,带领几名家将前往燕寨。

    她命令军政司通报:“告诉你家兵主,赵云王义女、归西侯府廉老将军之女秀英小姐,领兵前来助战,与孙家有亲,特地前来参灵。快去通报!”军政司不敢怠慢,急忙进入青纱帐报知。

    孙膑听闻后大喜,原来侄媳妇已经到了。他吩咐大开营门,中军前来迎接:“贵人,南郡王爷有请。”小姐满心疑惑:“我三叔公是南郡王,既然他已经去世,怎么又会有南郡王呢?”她决定进去一探究竟。

    中军将小姐引至青纱大帐,只见帐上坐着一位王爷,身着豆青袍,脚蹬鱼皮靴,旁靠着一双沉香拐。正是南郡王孙膑。小姐一见之下立刻下拜:“三叔公在上,侄媳廉秀英叩头。”孙膑扶起她道:“贤侄媳不必多礼。”

    秀英站起身来,孙膑问道:“贤侄媳此次前来有何要事?”小姐便将梨山老母打发她下山、赵云王封她为义女、皇姑归西侯之职、领兵前来助战以及路杀王贲等事情娓娓道来。孙膑听后大喜:“贤媳到来,定能助我一臂之力。”

    小姐好奇地问道:“三叔公,营中为何带孝?”孙膑解释道:“我曾被王翦攒天箭射中,幸得毛遂相救才得以活命。为了诈死埋名并定下这哭丧计捉拿王翦,我们只好全军带孝。没想到你领兵前来相助,真是天助我也。”他吩咐家将送小姐进城拜见祖母和其他贵人。

    小姐辞别孙膑出营,翻身上马,由家将护送进城。她来到都尉府拜见燕丹公主和高、李二位夫人。

    与此同时,秦营中败残的人马逃回营中向王翦报告:“小将军在棋盘山哨探时被廉秀英斩于马下。”王翦闻言大惊失色,连连叫苦不已:“可惜我在界牌关认他为子本想让他陪伴终身不料今日却死于非命。有朝一日我定要拿住那贼婢碎尸万段方能消此恨!”

    王翦的丧子之痛暂且不提,让我们回到孙膑的营帐。门军前来报告:“孙燕小将军前来交令。”孙膑点点头,示意他进来。孙燕进入营帐,恭敬地行礼道:“侄儿遵旨,已经准备好了三百辆兵车,特来交令。”

    孙膑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可以进城去禀报昭王,就说十月初三是黄道吉日,我们将安葬我父兄和侄女的灵柩。请昭王派遣二十四名高僧和二十四名道士为我们送殡。同时,我希望昭王能率领朝中文武百官,亲自送我们一程。之后,你再回府中,告诉你的祖母、母亲和婶母,让他们知道十月初三我们要送殡。让他们领着家丁男女,穿上孝服,备好轿车和纸扎礼物,一切都要准备妥当,不能有任何疏漏。”

    孙燕领命后,立刻飞马入城,向昭王禀报,并向祖母说明情况,为十月初三的送殡做准备。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