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历史的星空 > 第12章 操纵反物质

第12章 操纵反物质

    ======

    公元二三二一年八月十日

    重光赤奋若-丙申月-壬寅日

    晨卯

    五星连月

    横贯东西

    大吉之象

    ======

    舰队出发三十天后,因各种原因延误的移民船和资源船全速推进并追赶上了舰队,依次到位入列。所有船同时开启反物质引擎,进入舰队全功率提速阶段。

    排在首位的“逐日号”侦察舰、舰队中间位置的“烽火号”,还有地球上的天文观测台,都检测到大量的不明高能光团从太阳飞出,并以光速掠过地球。

    十多分钟后,人类得到了清晰的画面,这些明亮光团聚集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后,就集体从视觉上隐形了,但是对小行星带天体的引力扰动和光谱分析表明,它们还在那里。

    对于这一不明天文现象,科学家们无法给出确切的解释,也缺乏及时抵近探测的手段。只能推测其可能产生于太阳异常辐射,或者是宇宙粒子受到不明引力作用而发生的折射或衍射现象。

    还有科学家提出假说理论,推测其为星系融合初期,由暗物质或暗能量的作用而引发的波振效应。

    但是,执意将其解释为未知外星智慧生物的边缘科学家和民间爱好者,由于拿不出可信的科学理论和实证数据,只能举办小范围的兴趣沙龙,通过内部宣讲和旁证推断来自娱自乐。

    而在地下城焦虑等待末日降的民众当中,最盛行的是阴谋论者的观点。

    有些人坚定地认为——知情者隐瞒了秘密项目,或者与外星人早有接触,却因为私利和军事目的,从不向避难民众公布真相。

    无论官方发言人如何言之凿凿地否认或者作出正在组织研究该现象的表态,都是鸡同鸭讲的闹剧。

    质疑者秉持着虚无主义的否定逻辑,解释者陷入了科学论证的未知领域,谁也无法说服谁。

    而此刻,面对太阳系即将遭受的陨石雨灾难,无相文明早已经完成对星系未来和干涉手段的讨论。在无相者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就达成了行动共识。

    在人类还在末日灾难中焦虑彷徨并且喋喋不休时,了凡者和绘业者们,在多个无极者的带队协同下,在既定的小行星轨道上忙碌起来。

    伏羲也在带领绘业者训练磨合,他将制造反物质的工作,形象地比喻为用手在海水里捞氢原子。

    从真空里分离出反物质后,伏羲将它们控制在自己的能量场里,并锁定将要练习摧毁的小天体。与其合作的绘业者,控制住同时产生的正物质后,也将自身意识锁定在同一个小天体上。

    他们的光能躯体延伸并膨胀出一个能量气泡,躁动不安的粒子团在其核心颤动。能量泡中的时间变得缓慢,闯入其中的光子,就像一个个调皮又好奇的过客。光子穿越其中划出的光轨,让整个球体看起来仿佛一个放电球一般。

    随后,他们靠着精确的光速意识协同,一起释放各自的控制场。

    接下来的场景,就好似真空里凭空出现两个交汇在小天体附近的能量枪管,作为子弹的粒子群从能量气泡中射出,沿着能量约束枪管高速飞向共同的靶心。

    正反物质在它们运动路径汇合处的真空点上碰撞泯灭,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瞬间就将目标物摧毁粉碎。

    湮灭产生的无数光子迸裂,在无相文明的时空视觉中观察,缓慢得如同一朵朵烟花绽放。

    沿着整个小行星带望去,相隔遥远的小天体一个个被炸裂,烟花绽放又转瞬消失,像极了节日夜晚城市上空接连乍现的焰火。

    “毁灭如此美丽,无相文明者难免也会因为美而生出欲念之心。”

    与伏羲合作的了凡者感叹道,伏羲闻讯停止了下一步的动作。

    “所谓美丑,都是物质运动变化的阶段状态。在实体世界里,小天体似乎被毁灭,而在无相文明的世界里,万物一体,只是不断地在变化形态罢了。”

    “聚合、离散,诞生、凋零,皆是虚相,尽在能量和信息的海洋里随波荡漾。”

    了凡者朝着伏羲投射出一束光线,赞美道:“谨受教”。随后,两团光球迅速移动到下一个小天体附近。

    伏羲和他的伙伴们反复实验着,调整正反物质的数量,以及测试泯灭时的安全距离,还要考虑到整个重复性工作的效率。

    反复的拉扯实验中,伏羲倒是觉得他自己与合作的绘业者,像是一对纠缠的量子。他们俩相互间缠绕旋转,距离上来来回回,动作整齐划一却保持反向操作。

    远处的广成子,则在真空中获取到反物质后,将其散布在目标小行星的外层空间上,无数绘业者则在一旁协助建立控制场,直到形成一片稳定的反物质云后,他们再移动至下一片区域继续重复性的工作。

    他们试图与其他伙伴合作,测试在较大的小行星之上密布出气泡状的反物质云层,将整个行星笼罩。

    最后的结果表明,伏羲他们实施的反物质弹弓方式,是成功并有效的,只是需要的两两协同,做好配合。

    而在小行星上测试的反物质云,如果采用这样的反物质泡状结构笼罩地球,就不可避免地阻挡了所有太阳能,也必然危及地球生命。

    而且,想要维持如此大的结构,就需要相当数量的无相文明者一起建立巨大的稳定能量场。

    这种消耗是无相文明无法承受的代价。对此,无相文明即使将整个太阳作为消耗品,也无法完成,最后只好放弃了反物质云的做法。

    无相文明者们,除了试验反物质投射外,顺便整理着整个小行星带,让其中的大小天体符合预设的“引力路径”,为后续工程提前打好基础。

    三十日后,他们将按照计划返回太阳充能,然后再回到小行星带完成后半程的复杂工作。

    一颗率先闯入太阳系黄道面的小陨石,直径不足三米,从正在小行星带内环边缘外工作的伏羲身边掠过。

    冰晶为主体的陨石逆向太阳挥发出的气体,好似迷幻朦胧的雾纱。伏羲本想对着这颗陨石一试身手,却因为目标物太小而放弃。

    他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弹玻璃球,朝着小陨石挥出能量波,使其改变运行方向。

    为此,伏羲虽然消耗了不少的自身能量,却认为对人类发出具象化的警示是有必要的。他希望自己和女娲亲手创造的人类子孙,没有遗忘荒废仰望星空的本领。

    于是,这颗超高速运动的小陨石,在飞行了十余个小时之后,直直地冲入近地轨道后坠入大气层,猛烈地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