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在大明殖民全球 > 第一百零一章·皇帝出巡,视察灾区

第一百零一章·皇帝出巡,视察灾区

    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三百六十位天子门生谁先谁后,已经不是谁才华更高明所能决定了,而是谁的策论更符合皇帝的胃口,即便皇帝点贡士榜排名倒数第一的吕大器为状元,那也无可厚非!

    反之,若考官插手,因会试成绩在前,不免画蛇添足,而且一旦两次成绩过于悬殊,又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何必呢?

    好吧,也有道理!

    朱由检之前的办法,是想以此而成定例,避免今后出现像小木匠一样的草包皇帝,才以考官评分来稀释皇帝的权重。

    但那是后话了!

    到时候,我都死了,还操什么心?

    朱由检被说服了,想了一阵,吩咐道:

    “如是代笔,让袁阁老注意史可法、金声、陈起龙、宋应星、吕大器、刘之纶六人,先不要外放,都留在翰林院,可轮流去六部学习!”

    有名人光环,应该不会太差吧?

    再往后翻,发现还有一段,墨色不同,显然是后来加上去的,朱由检神色一凛,什么事儿这么急?

    启禀陛下:

    据毛文龙秘奏,今岁辽东奇寒,十月底已然屡降大雪,粮草转运不便,弓弦冻僵,铁衣霜结,兵马士气低落,且辽河竟已封冻,建奴兵马可自辽阳直驱锦州驰援。

    另,奴酋皇太极已率兵马返回沈阳,此次出征,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喀尔喀诸部皆已归附,察哈尔部席尔哈、席伯图、英、汤等处俱下获人畜无计其数!

    臣窃以为,此时出征,先机已失,徒增伤亡,遂命袁崇焕部按兵不动,待来年开春回暖,再伺机攻伐……

    狗贼袁崇焕!

    左拖右拖,果然把皇太极等回来了!

    朱由检眼前一阵阵发黑,之前催促袁崇焕出兵,是在建奴主力不在家的前提之下,才有两个目标:

    其一,能占多大便宜占多大便宜,算是巩固关宁防线。

    其二,若能小败,便可借机装病!

    现在,前提没有了!

    皇太极已率八旗精锐返回沈阳,辽河又已经封冻,一旦山海关有个风吹草动,建奴便可星夜驰援。

    奇袭变成了硬刚,就没必要打了。

    关宁兵马守城勉强可以,打野战从来都没谱儿,万一中了建奴诱敌深入的全套,伤筋动骨,山海关一线,可就守不住了!

    山海关守不住,倒不用朱由检再“诱敌深入”了,建奴完全可以长驱直入,根本不用绕路,跑到北京城劫一把就走……

    但问题是,没有山海关,朱由检备好的口袋阵就露底儿了!

    京师城下各路兵马可以阻击,但皇太极又不傻,一看便宜捞不着,他还能杵在那儿等死?

    大明缺骑兵,追又追不上……

    这仗,万万打不得了!

    可不打仗,还找个什么由头装病?

    想来想去,也没个万全之策,我这已经答应老祖宗回京了,难道真厚着脸皮爽约,等到来年开春?

    心情不好,晚膳也没吃,就窝在屋子里转轮子……

    天气越来越冷,陕西各地的起义军也消停了,各自巩固战果,准备过冬,但数十万饥民没饭吃,起义军不来救,只能去闯关登记,争取被朝廷收留,再不济,也能混几日稀粥!

    这么一来,移民人数又开始激增,AK-47都快攒够三百了!

    郁闷了好几天,内阁奏报又来了——

    九月下旬,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调北直隶、山东、河南、四川、湖广、乃至南直隶各卫所锦衣卫齐聚山西,以雷霆万钧之势端掉了十三家暗中向建奴走私军备物资的晋商!

    此后,以此十三家为线索,严刑拷打,抽丝剥茧,两月之内查抄涉案商户三百余户,涉案官员一百多人!

    此案震惊朝野,内阁责令刑部、大理寺联合审查,并向山西派出两百位御史清查各州县账目,命宣大总督王象乾率兵封锁边境,暂停互市。

    及至十一月初五,骆思恭已率锦衣卫押送案犯五千余人回京,凡查抄财物及粮草、盐铁、兵器、铠甲、火药等也一并送抵,粗略估计,仅仅盐铁、兵器两项所值已不下千万两白银……

    “好,好,好!”

    朱由检仰天大笑,终于有个好消息了!

    按历史走向,这一年冬天,东北有雪灾,皇太极倒是从蒙古各部掳回来不少人口、牲畜,如今锦衣卫釜底抽薪,断了山西汉奸进献粮草、兵器的路子,待雪灾一降,他熬得过这个冬天么?

    所谓好事成双,刚乐了没一会儿,王在晋便来了。

    行了礼,也不落座,便笑着说:

    “启禀陛下,截止昨日,灾区道路、耕地已全部清理、修整完毕,河道、堤坝也尽数恢复,灾民迁入新居,各自分发了过冬口粮、开春粮种,微臣幸不辱命,赈灾之事,总算是圆满了……”

    这老头又瘦了一圈,人也黑了,眼窝深陷,当真累坏了!

    朱由检忙走下御阶把他摁进椅子里,温言道:

    “王爱卿辛苦了!”

    回头吩咐道:

    “如是,去给王大人熬一碗参汤!”

    待柳如是出门,朱由检才坐回龙椅,满脸笑容,看得王在晋都不好意思了,过了半晌,又问:

    “赈灾银子、粮食可有剩余?”

    王在晋欠身道:

    “启禀陛下,银两还剩下二百三十六万两,粮食却都发出去了,其实以工代赈所需,陛下给的三百万两已绰绰有余,只后来采购粮食多花了不少银子,毕竟现在江南各地都缺粮……”

    “粮食,会有的!”

    朱由检笑道:

    “来年开春,即可试验那南洋来的三季稻了……倘真能高产,三五年之内,江南各地粮食产出皆可翻倍!”

    说到兴奋处,又站起身来,兜了个圈子。

    “江南好啊,朕来这几个月,身子已经大好……赶明儿,朕请老祖宗出宫,一道去灾区巡一圈,便要回京了!”

    王在晋吃了一惊,起身道:

    “陛下,如今北方各地已经降雪,望北越走越冷,陛下大病初愈,还是再将养几个月,待明年开春……”

    “朕等不得了!”

    朱由检摆摆手,叹道:

    “江南百姓吃饱了,可这几个月来,陕西民变四起,今冬又遇奇寒,百姓食不果腹……手心手背都是肉,朕得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