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在大明殖民全球 > 第八十二章·重赏毛文龙,打脸袁崇焕

第八十二章·重赏毛文龙,打脸袁崇焕

    袁崇焕和毛文龙结怨,始于天启六年。

    当时毛文龙已经是平辽总兵、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属于拥有正一品文职虚衔的正二品高配武官,而且手中还有尚方宝剑,而袁崇焕才是正三品的辽东巡抚。

    适逢抚顺兵败,毛大帅要持尚方宝剑斩了两个损兵折将的龟孙,一个叫李鑛,一个叫李钺,结果这兄弟二人提前得了消息,当即带着四千残兵,跑去山海关找袁崇焕求保护。

    按理,这是毛文龙的兵,而且属于登莱战区,袁崇焕并没有权利处置,但他连招呼都没打,就直接把这部残兵给收编了!

    于是,俩人第一次打嘴仗。

    袁崇焕坚持让李氏兄弟戴罪立功,毛文龙不同意,弹劾袁崇焕越权,而且非杀李氏兄弟,否则“众将效仿之,何人敢战”?

    辽东风水不好,历来有文武不和、督抚交恶的惯例,所以朝廷也没在意,两头和稀泥,谁都不帮腔……

    结果,吵着吵着,女真发兵打朝鲜了!

    朝鲜历来是毛文龙的战略缓冲,这一打,毛文龙急了,当即写信给袁崇焕,前头的事儿算你对,哥们儿不计较,现在朝鲜岌岌可危,皮岛唇亡齿寒,看在党国份儿上,拉兄弟一把?

    可惜,袁崇焕正忙着和皇太极眉来眼去,根本不想抄他后路,一直按兵不动,直到朝廷颁旨催促,才派了几百人隔江呐喊——

    朝鲜加油,朝鲜挺住……

    毛文龙没辙了,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然而建奴倾巢而出,东江兵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部将毛有见、毛有德先后战死,自己也差点儿交代在铁山血战之中,左臂、左腿,连中三箭,侥幸逃得一条性命!

    这一下,毛文龙火了,怒骂袁崇焕——

    不忠不义,丧失国格!

    袁崇焕也骂,说他——

    虚报铁山战功,不能以一矢加遗……

    再后来,袁崇焕辞官受准,毛文龙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谁知,才消停了一年,袁崇焕又回来了,还以蓟辽督师加兵部尚书衔,甚至得了尚方宝剑,准予“便宜行事”!

    毛文龙差点儿吐血,他手中也有小木匠赐下的尚方宝剑,如今换了皇帝,怕是不管用了,更要命的是,朝鲜投降女真之后,朝廷就把孤悬一方的江东军从登莱战区划给了辽东战区,现在的袁崇焕——

    可是妥妥的顶头上司了!

    为求自保,只能旧事重提,不断上奏弹劾上级,但袁崇焕学奸了,他不仅自己开火,还联合登莱一系将领同时拱火……

    这就怪了,同战区的战友,怎么这么恨毛大帅呢?

    因为,他搞了袁可立!

    在袁可立之前,毛文龙只是小打小闹,偶尔袭扰女真后方,积功做到了平辽副总兵,待袁可立就任登莱巡抚之后,宏图大展,率登莱兵马打得建奴哭爹喊娘,狼狈逃窜……

    短短几年,登莱战区的将领们各个声名鹊起,加官进爵,毛文龙也因此升至正二品的左都督、平辽总兵,还加了太子太保衔。

    可惜,打着打着,毛文龙兵痞的臭毛病又犯了。

    嫌弃朝廷封赏不及时、不给力,战报之中不断夸大数字,杀一百,冒一万,袁可立看得头皮发麻,臭骂了一顿,还不给他报功。

    毛文龙觉得翅膀硬了,根本不怕,随即上书弹劾袁可立。

    正巧,当时阉党已然成势,几番试探,袁可立都不愿意归顺,怕他积功太高,便趁势调明升暗降,调回兵部。

    这锅,自然是毛文龙背了!

    袁可立一走,红极一时的登莱战区就成了后娘养的,再也没能发动任何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不打仗,哪有红利?

    所以,众将恨毛文龙,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袁崇焕一怂恿,顿时群起响应,说他冒功,说他贪墨,甚至说他里通建奴,养寇自肥云云……

    毛文龙能私通建奴么?

    辽东将领之中,恐怕没有比他更想杀建奴的了!

    只因天启元年,毛文龙初任平辽副总兵,新官上任三把火,尽起兵马,奇袭女真腹地,结果遇上了阿敏,先胜后败,只以身遁……

    他倒是跑了,可留在广宁右屯卫的一家老小三百余人,都被努尔哈赤杀了祭旗,如此血海深仇,他还投敌,心得有多大?

    骂战的火药味越来越大,兵部尚书孙承宗都压不住了,想起皇帝一开始就打算撤回毛文龙,便秘奏请旨——

    是不是把毛文龙调回来?

    朱由检回道:

    为时过早,此时调回毛文龙,不过锦上添花,等女真饿殍遍野,油尽灯枯,再让毛文龙劫几次,恨得他吐血,而后调回,那才是雪中送炭,皇太极没了后顾之忧,才会放心出兵!

    又过了几个月,袁可立送来了李邦华的调查报告:

    毛文龙所部兵马,逾三万五千人,不在册家丁、私兵五千余人,没有吃空饷,老弱也相当少,粮草充足,辎重富裕,怀疑有走私自肥之嫌。

    朱由检也一笑了之,毛文龙自己走私赚钱养兵,还替朝廷发饷,又没落下打仗,收拾他干什么?

    大笔一挥,予以嘉奖:

    平辽总兵毛文龙,练兵有成,忠义昭彰,特赐黄金一万两,御赐蟒袍一件,允东江兵马自行伺机北上扰敌,不受蓟辽督师节制!

    其一,点明毛文龙“忠义昭彰”,谁敢再弹劾?

    其二,御赐蟒袍!

    这个荣誉,可就大了。

    明朝的蟒袍,类似于满清的“黄马甲”,属于特殊荣誉,且非一品大员不授,一般都是功勋元老或者阁臣,比如常遇春、张居正、李东阳等,朱由检继位后,这还是第一次!

    连袁可立、孙承宗,都还没有那玩意儿!

    更何况,毛文龙实职才二品,本来没资格,算上正一品“太子太保”的虚衔,倒也勉强能穿,可一穿起来,却是朝廷第一人了!

    其三,伺机而动,不受蓟辽督师节制!

    这一点,却是打袁崇焕的脸了,东江兵马已经划拨辽东战区,现在这刺头儿却不受节制了,天知道他“伺机北上扰敌”能打到哪里去?

    万一这厮脑袋一热,纵兵奇袭,直捣黄龙府……

    皇太极一怒,我还怎么议和?

    不议和,等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