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快穿历劫成神 > 第22章 和亲公主22

第22章 和亲公主22

    华钧姹看她,却不是自己身边往常伺候的那个,便随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奴才跪下了,低头道:“奴才池茂,本是宫中挑选了要随嘉和公主和亲的奴婢。”

    “因奴婢不想背井离乡,便求人使了钱调到勤政殿伺候。陛下之前让勤政殿的老人去伺候太上皇,奴才便到了陛下跟前。”

    池茂虽心中觉得新帝不会怪罪自己,仍然有些忐忑,静静听着对自己的判决。

    华钧姹点点头,道:“池茂,你去告诉淑妃,管理好后宫,不要再让母妃出来折腾。”

    池茂应了一声,也不吩咐旁人,亲自出去了。

    见了淑妃,她非但说了匡妃之事,更是擅自转告淑妃,将诸皇子公主之母一并幽禁起来,免得生事。

    华钧姹又下令减免宫中用度,为了防止底层的宫人们被克扣得厉害,又特意派人监督,务必将减免后的用度严格分发到位。

    礼部自礼部尚书被要求回家学习后,工作的效率立即加快起来,第二日便将完善后的登基大典流程上交了。

    左侍郎名叫万青松,比较善言,他解释道:“赶在年前举行登基大典,也能早日定君卫,正名分。地方官员入京述职,也能瞻仰陛下登基时的风采。”

    华钧姹点头允了。

    于是各方更加忙碌起来。

    转眼间便到了登基大典的日子,华钧姹三更便被叫起,各种忙碌准备,然后乘坐轿撵前往京郊祭天,宰相等高官及耆老参拜;

    接着又要去宗庙祭拜祖先,念祭祖文;配享太庙的大臣们也得前去拜拜,以表皇家不忘功臣之恩。

    各种拜祭下来,就已经花了许久,直到申时才返回宫中,接受群臣朝拜,如此方定了君臣名分。

    随后的减税、大赦等相应的新帝登基后的福利也自有各部负责。

    皇帝的君位定了,随后便是后妃们。

    华钧姹没有后宫,太上皇的后宫们,匡妃是毋庸置疑的被封了太后。

    随后是淑妃,一回生二回熟,华钧姹再次借用了太上皇的名义,于是淑妃也被封了太后,且从名义上比匡太后更名正言顺。

    其余的妃嫔都被封了太妃或太嫔迁居别宫。

    几位皇子的母妃们都居住宫中,且有杨太后看管,都还别无大碍。

    只是宫外几位皇子及他们的儿子虽被诛了,妻妾女儿却并没有被杀,如今仍在关押中。

    先前华钧姹答应过邬乔要放过大皇子妃,如今自然要处理一番,于是便仔细问了问几位皇子府的情况。

    大皇子府中除了大皇子妃外,邬乔除外,还有3个侧妃,10个姬妾,3位郡主。

    二皇子府中除了二皇子妃外,有两位侧妃,4个姬妾,两位郡主。

    三皇子府中有三皇子妃,4位侧妃,8个姬妾,5位郡主。

    四皇子、五皇子年纪小,还未到参与夺嫡的年纪,并不在被诛杀的范围中。

    华钧姹想了想,道:“大哥二哥三哥已死,朕也不欲赶尽杀绝。

    按制,新帝登基,兄弟们都会被封王,如今便让府中的郡主按嫡庶长幼的顺序降级承袭王位,传承香火。”

    “诸位王妃与姬妾想要回家的也务必让家中好好接收。”

    旨意传下去后,几位皇子妃大喜过望,本以为绝逃不过一个死,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常伴青灯古佛,谁知峰回路转,于是人人称颂起陛下的仁德。

    至于那些姬妾们,也少有愿意归家的,都愿意在府中了此残生。有孩子的也心念着,往后或许可以享享孩子的福气。

    大皇子妃只有一个儿子,又被自己亲手杀了,于是便过继了一个老实的姬妾的女儿充作嫡女,继承了郡王爵,为建宁郡王。

    二皇子妃有三女,以嫡长女继承爵位,为遂宁郡王。

    三皇子妃之女为平宁郡王。

    除此之外,四皇子与五皇子也封了成王、启王。

    安远侯上书给独女请封世子,很快就被批准了。

    安远侯的例子一出,那些娘家给力的勋贵诰命们也纷纷筹谋给女儿争取,志向大的女孩们眼前一亮,自己给自己筹谋。

    娘家不给力的夫人们心中羡慕,却实在无能为力,只得遵从夫家。

    诸多吵闹,事情一件件的发生,新年也到了,大家暂时安生下来,古老的习俗传统,不管多大的事情,过年时总要平平静静,欢欢喜喜的,来年才能过得顺利。

    宫中也热热闹闹准备过年,太上皇与匡太后也被放出来过年。

    匡太后对旁人脸色还好,一见了华钧姹便立即哼了一声,又命令道:“我听说你三兄家还有几个孩子,让他媳妇带进来我看看。”

    杨太后笑道:“妹妹何必着急,明日她们必定要进来请安的,你还怕没见面的机会!

    老三家的女儿刚继承了郡王位,正是忙乱的时候,这时候咱们就别给孩子添乱了,等日后闲下来看你的时候多了去了。”

    见她说话,匡太后更生气了,要不是新年,她多少要指着女儿鼻子骂一顿,是不是缺心眼,名正言顺的外家不拉拔,非得给自己多找几个长辈,拉拔那些外八路的亲戚去。

    太上皇却似乎想通了似的,全程笑眯眯的,见了华钧姹还能问候几句,又关切道:“国事繁杂,若有不明白的多问问几个老臣,别急着自己做决定。”

    又道:“注意身体,让人时刻提醒着进补。”

    太上皇如此,华钧姹也很愿意维持和谐的表象,于是也关心了几句。

    太上皇与新帝说话,诸太妃皆静声敛气,唯有杨太后能跟着说笑几句。

    待二人说话毕,四皇子的生母慧太妃突然跪下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华钧姹道:“慧太妃起来说话,你有何事?如今杨母后掌管后宫,不能与她说。”

    慧太妃道:“臣妾幼时遍观史书,见过诸多名臣的风采,心向往之。臣最佩服的便是定安侯,变革新政,以一己之力,塑造了一个几百年的王朝。”

    “如今陛下登基,百废俱兴,一定缺一个定安侯。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是臣数十年来,时刻在心中揣摩的斟酌的东西,请陛下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