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历劫李道人 > 第10章 心善福至

第10章 心善福至

    马蹄踏在泥泞的道路,留下的蹄印不一会儿便聚满雨水。

    几辆马车匆匆离去,李知也继续赶路。

    “怎么不走了?”

    “禀夫人,前方涨水,过不去了。”

    一众马车帘子都掀开查看,漏出几个大小脑袋,妇人眉头紧锁,这雨势不见减弱,留在这里也有些危险,吩咐马夫寻一处平坦高耸的地势,躲了这雨再说。

    高地,几匹马围在一处,马夫们身手了得,砍了树在旁简易搭个棚子,生起火来。

    “娘亲,那儿有个人,他怎么过河啊。”

    妇人顺着怀里孩童的指向看去,不远处有个道人在慢悠悠的走着,就是之前一面之缘遇到的李知。

    “莫不是个憨人,林二哥,你去将他喊来避避雨。”夫人叹气对着一位马夫说道。

    “得嘞。”

    林二哥顶着蓑帽,朝李知跑去,脚上使了些功夫,却是不能让那道士小瞧,也好震慑一下。

    七八丈距离,林二哥几个翻腾跳跃,落在了李知身边。

    李知已经转身站定,九丈之距内的任何动静都逃脱不了他的感知,在蓑帽男子动身那一刻便已知晓。

    林二有心显露一下功夫,却见道士不为所动,当下瞳孔微缩,仔细瞅着李知。

    见李知虽然淋在雨中,身上衣物却没有沾到一点雨水!

    据他所知,当内功练到极致达成后天圆满境界,真气外露就能做到这样。但这道士浑身上下也没有运用真气的样子,更无一丝气息外露。

    深不可测!

    收了看低人的想法,恭敬朝着李知行礼,告知夫人请他过去避雨。

    李知是能过去这涨水的,但怀里小松已经半天没有东西吃了,吱吱叫着表达不满。

    包裹里零食都吃完了,这几日雨气充沛,也没有放小松出去寻食。

    不如向这家人换些吃食,想到这里,李知点头应道,跟随林二回去。

    去时动若脱兔,来时静如处子,规矩了许多,几名马夫看着林二的姿态,漏出一丝凝重。

    “道长慈悲,请过来避雨,希望不要误了道长的事情。”

    妇人面色苍白,怀中抱着一小辫幼儿,在车帘处向李知问好。

    李知拱手回礼,口诵祝福。

    旋即寻了棚子一角,施然坐下。

    小松从怀里钻出,爬上李知肩头左看右看,见几位马夫看着他,有些不安。

    李知伸手渡了一些灵力给它,顺便顺了一把毛,真好摸。

    小松状态放松下来,也不怕了,跑到火堆边取暖。

    马车中又出来几位公子小姐,打着伞来到棚子解闷,也看看道士长什么样子。

    几个孩子年龄都不算大,最大一位看样子不过十岁,小的不过五六岁,就是妇人怀里那个女孩。

    小孩们见小松可爱,围上来抱着看,小松舒服极了,呜呜不停。

    见小松没事,李知闭目沉入心神,感受着窍穴内法力种子的变化,自从开辟了膻中穴的乙木种子起,山上那段日子又将鸠尾穴、巨阙穴两处相连的窍穴开辟,分别融入一枚,三处窍穴的法力种子同踪同源,心念一起便形成一片清气屏障,防护能力较之前大大提升。

    相比一个窍穴的显露特征,三个窍穴放出的清罡之气能在李知的控制下,压缩成薄薄的一层贴在皮肤表面,不显露丝毫。

    如果自然放出,则是一团朦胧的清雾浮在身体表面,约有三指厚度。

    天地之势,动静皆有道理,李知为了不湿衣袍,尝试控制了清罡的变化,学到了一招,不仅是护体道法,飞叶摘花之术也得到了提升,九片飞叶融合为一,比凝成一朵道莲威力更胜。

    心情大好,当即收了功想换些吃食。

    小松在抱着一枚青果啃,几个孩子已经回到马车上,棚子虽然有火烤,可却没有被褥暖和,给小松留下几个果子,当真是心善之家。

    回想起方才的交谈,那妇人面如酱色,拖家带口的冒雨而行,只见家仆,不见家主,想必是有些难处。

    心念至此,向林二打听起来。

    林二回来棚子就特别拘束,见李知来问,支支吾吾半天挑了一些不要紧的说了出来。

    这家女主,也就是那妇人是去圣启城寻夫的,家主参军多年,刚混成了一方小将,这次圣启山祭祀正好要来,月前修了一封书信传回,要夫人将孩子都带着,到时可安排人一同带上。

    至于夫人面如酱色,林二叹了一口气不再言语,不知该作何解释。

    李知沉默,他不懂这些,但救人还是有些功夫的,如果那夫人不是什么必死之症,几张道符一贴,至少不再恶化了。

    将道袍下的包裹取出,取出一张乙木回春符,伸手朝火堆一指,汲取一丝火气融入符内,让林二给夫人。

    “我这有一治病良符,可暂缓夫人之忧,贴在手臂即可,一刻钟后取下。”

    李知约莫着时间,汲取了火气的道符,释放灵力应该会快一些,对着林二说道。

    “是!”

    几名马夫见李知漏了一手,竟能吸取火气,已经恭恭敬敬的站了一排,林二拱拱手,取了道符走向妇人所在马车。

    林二在马车前向夫人解释了几句,将符递了进去。

    一双素手伸出接过道符,没入帘内。

    八九个时辰后,天色蒙蒙亮,雨也停了,前去查看水势的林四回来,说涨水的地方已经降了,在过一会儿就能通过了。

    “道长不与我们一起走吗?可以腾出一辆供予道长休息。”

    气色已有好转的妇人下了马车,向李知问道。

    “夫人留步,心善之人必有福至,小道自行离去即可。”

    众人再三挽留,见李知矗立不再言语,心知缘分已尽,纷纷行礼后,上了马车离开。

    几个孩子倒是有趣,给小松留下不少鲜美果子,小松不停地往包裹里装,嘴里还叼着一枚。

    “走吧,该上路了。”

    马车已不见了踪影,照例练了晨功,也收拾收拾离开了。

    百里不同景,一侧山林沟壑,尽是雨水冲刷的痕迹,而另一侧水道,则水势盈满,飘着上游冲下来的枝叶,河岸一团团一片片野花争相摇曳,仿佛吸饱了奶水的稚童,表达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