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春秋霸王! > 第二十三章 左膀右臂

第二十三章 左膀右臂

    东面的粗犷大汉姓屈名锷,西面的翩翩少年姓项名翼,二人本是负责守卫东西城门的千夫长。楚国大军撤退时,二人决意与邓城共存亡,于是各带着麾下一千余将士留了下来。在赵川的配合下,东西城门守军先后歼灭了秦军来袭的三千人分队。

    城外忽然一支响箭划过长空。

    屈锷一声大吼,挥舞着开山巨斧便冲向了秦军方阵,身后一千名甲士紧随其后,呈锥形之阵,犹如一杆长枪直刺入秦军中心。

    屈锷所到之处,盾牌碎裂,残肢飞舞,脑浆涂地,哀鸿遍野。

    项翼率另外一千名甲士,从侧翼包抄而去,转眼之间将秦军西侧被冲散阵型的数百步兵尽数歼灭。

    秦军万夫长大惊,慌忙下令城墙上的弓弩手放箭。而步兵方阵之后的数百骑兵,一时间竟被拥挤的人流逼到了城墙脚下,无法施展。

    随着一阵阵箭矢破空之声响起,上千支弩箭从城墙上激射而下。然而箭支并没有射中任何一名楚兵,反倒是秦军阵中一片哀嚎和马嘶,数百名步兵、骑兵纷纷中箭倒地。

    秦军万夫长抬头看去,城墙上竟乌泱泱站满了楚国弓弩手。原来,赵川早已与屈锷、项翼商议好,由他们二人率步兵从正面冲散敌军阵型,赵川领着数百弓弩手绕道城外,翻越城墙夺取城门,如此里应外合。

    秦军万夫长还没来得及想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突然眼前一黑,屈锷的大斧竟将他脑袋取了下来。

    夜色宜人。邓城将军府中,赵川、屈锷、项翼三人一边享用着从秦军将官身上缴获的酒肉,一边闲聊着。

    屈锷问项翼:“项老弟,你消息最灵通,你说说赵将军为什么会入狱?”

    项翼摇了摇头,说道:“还不是因斗氏一族嫉妒赵将军的赫赫战功!听说是斗煦那个老贼,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封晋王密函,说是赵将军私通晋王,还说什么赵将军本是晋国大夫赵氏的远房亲戚。”

    屈锷诧异的转而问赵川:“赵将军,我是个大老粗,你别介意,你和晋国赵氏真的有关系?”

    赵川苦笑了一下,心想:要说关系,那肯定有,晋国赵氏不就是我的祖先嘛!于是说道:“要说是远房亲戚,就得看有多远了,恐怕至少隔了八十几代吧。到一百代之前,恐怕你我都是亲戚。”

    项翼大笑,说道:“要我说,如果晋国有赵将军这样的亲戚,早就一统天下了,何苦还要当秦王的狗腿子。赵将军几乎凭一己之力平定了吴越和南蛮,这个是天下皆知的事。可惜楚王昏聩,竟然派赵将军签署了屈辱的汉水之盟,恐怕为的就是损坏赵将军的名声。而邓城如此关键的位置,竟然交给斗伯雍那个酒囊饭袋,险些断送了楚国大好河山。”

    屈锷一听到斗伯雍三字,猛地一拳锤在了地上,石板竟裂开了一条缝:“别提这个龟孙!一军主将竟然临阵脱逃,要给我逮到,一定将他剥皮抽筋!”

    赵川说道:“我本是一腔热血想为楚国平定边疆,使百姓安居乐业,奈何总有奸邪小人要算计于我。如今我仍是戴罪之身,不知二位兄弟有何良策可助我脱罪?”

    屈锷拍了拍胸脯,说道:“我屈氏一族世代从军,父兄叔伯有不少在朝中为官,虽然不比斗氏的势力庞大,但至少可以尽一点绵薄之力,在楚王面前替赵将军说道说道。别的不提,就如今守住邓城这一桩功劳,一大半都是赵将军的,楚王再昏庸,邓城南面方圆数百里疆土还是舍不得丢掉的。”

    项翼说道:“如屈大哥所言,邓城只要守住了,我项氏一族也可助赵将军一臂之力。”

    赵川点了点头,说道:“好!只不过光守住邓城,不足以保天下之太平。秦,虎狼之国,以酷刑峻法治理国民,以武力杀伐对待邻国,秦国一日不灭,天下一日不平。我以为,我们必须主动出击,联合诸侯之力,共同讨伐秦国。”

    项翼满眼都是崇拜,说道:“赵大哥说到我心坎上了!我项翼,愿追随你左右!”

    屈锷说道:“我就佩服赵老弟的计谋和胆识,我也追随于你!说吧,咱们后面咋弄?”

    赵川说道:“很好!有两位相助,何愁大业不成!眼下咱们有两件要务,第一是招兵买马,至少扩充到三个旅;第二是筹备物资,粮食好说,我可以继续问秦王‘借’,至于武器铠甲,一时间不好弄。”

    项翼问道:“三个驴?”

    赵川笑道:“是军旅的旅。”赵川向两位详细介绍了一下他的班排连营旅。

    屈锷说道:“武器铠甲,一向是大司马公子令狐所管辖,而今他死于非命,楚王一时也没安排谁来接手,确实麻烦。”

    项翼说道:“就算楚王安排了新任大司马,恐怕咱们也要不到一杆枪一件甲。如今楚王满脑子都是割地求和,哪里会给咱们机会主动出击?何况赵大哥依旧戴着莫须有的罪名,楚王恐怕视咱们为叛贼,没有发兵来讨伐咱们就不错了。”

    赵川说道:“项翼说的没错。武器铠甲,也只能靠咱们自己了。造定是来不及的,看来还是得‘借’。等等,咱们这一波一共消灭了多少秦军?”

    项翼说道:“东门三千,西门三千,这南门,大约四千,一共一万人,还赚了几百匹活的马。”

    赵川一拍脑门,说道:“看我这脑子,最近似乎有点迟钝。这武器铠甲不都齐了嘛。秦制武器,将就着用一下,和楚制武器也差不了太多。铠甲嘛,洗洗干净,找一些针线活麻利的大娘缝缝补补,顺便把服色染一下,换成咱们楚军的颜色。”

    项翼说道:“这邓城守军撤走之后,五万多百姓也撤的没剩几个了,哪里去找这么多会针线的大娘?”

    赵川说道:“南面一百余里,有一座新城,名为赵城,里面住的都是北方逃难来的百姓。不说一万吧,八千个大娘也是有的。”

    屈锷一拍大腿,说道:“妙啊!就是赵老弟前一阵子安顿的那些难民建的城池嘛!”

    赵川说道:“不错,这回随我一同攻下城门的,就是赵城之前培养的新兵。”

    项翼叹了口气,说道:“我何时能有赵大哥一半的聪明才智?赵大哥这步棋真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啊!”

    赵川说道:“可别这么说。我哪里有什么深谋远虑。不过是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历史是百姓创造的。百姓是长江大河,而你我只是大河中的一艘艘小船。”

    屈锷说道:“赵老弟的话我虽然听不大懂,不过好像圣人说过,爱百姓,百姓也会爱你。”

    项翼说道:“赵大哥的话我好像听懂了。不过我不做小船,我要在赵大哥的大船上杨帆掌舵,助赵大哥鹏程万里。”

    屈锷说道:“我也不要做小船,我力气大,我来帮赵老弟划船。”

    三人哈哈大笑,举杯畅饮,觥筹交错,直至东方既白,相与枕藉而睡去。

    第二天,三人酒醒之后,开始分头行动。赵川先带项翼去了趟赵城,让三个营的新兵听他指挥,负责在赵城招募士兵,安排妥当后,便独自北上,潜入秦军粮仓,开始了无休无止的体力活:“借粮”。项翼到了赵城,竖起了一面大旗:“讨伐暴秦,天下太平”开始征兵。赵城百姓大多来自北地割给秦国的五城,有不少人目睹亲人因触犯秦国律法被凌迟、车裂,对秦国恨之入骨,于是上至五六十,下至十五六,男丁纷纷踊跃报名参军,甚至还有数百名家破人亡的女子报名。而屈锷则留守邓城,顺便指挥守军清理秦军的尸首,剥下来的铠甲都清洗、堆叠好,用牛车运往赵城,交给大娘们缝补;赤条条的尸体则搬出城外,在城西的山中找个地方埋了;搜集到的秦制武器,完好的直接分门别类存入库房,破损的也运往赵城,找工匠修理。

    三天下来,三人都是收获满满:赵川“借”到了足足一万石粮食,项翼征召了两万名新兵,屈锷凑齐了一万副铠甲,一万件武器。粮食绰绰有余,新兵远超预期,武器铠甲有较大缺口。

    赵川作出了如下部署:邓城原两千余守军,与赵城一千名训练了几个月的新兵编为第一旅,作为主力先锋,由屈锷担任旅长;新征召的两万名新兵,其中身体较为强健的九千人,编为第二、第三、第四旅,抽调第一旅的老兵进驻,担任其中的各级长官与骨干,作为主力中坚;剩下一万多名新兵,编为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旅,同样抽调第一旅的少量老兵,担任各级长官,作为后备役,主要负责在邓城、赵城留守。这八个旅组成不满编的第一军,赵川任军长,项翼任参谋长。

    赵川给这支新诞生的军队起了个名号:“人民军”,意为一支由平民百姓组成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