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春秋霸王! > 第二十章 城下之盟

第二十章 城下之盟

    秦王将赵川奉为上宾,留在了秦王宫,每日美酒佳肴款待,莺歌燕舞相随。赵川虽然随时都可以走,却也想看看若没有自己在,楚军如何守住自己的城池。

    两个月后,战报传来:秦军一支两万人的骑兵队穿插到楚军后方,截获了楚军的运粮车,守城的楚军粮食即将耗尽,不得不丢弃宛城、穰邑。秦军拿下穰邑,晋军拿下宛城。楚军则后撤一百余里,退而驻扎在了距郢都北面四百多里的邓城。

    邓城坐落于汉水南岸,依靠汉水天险,易守难攻。秦晋联军追至汉水之北,被浩瀚的河水挡住了去路,只得就地扎营。

    战报传至楚王宫,楚王大惊。邓城是楚国北面的咽喉之地,一旦失守,敌军即可长驱直入直逼郢都。文武官员纷纷劝楚王往东南迁都。

    楚王拍案而起,大声说道:“寡人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秦晋,虎狼之国也!无非是贪图寡人的城池。如果楚国上下同仇敌忾,拼死一搏,想来他百万大军,至少也要折损一半。以一半国力换几座城池,必不是秦王老贼的本意。依寡人之见,不如以汉水之北五座城池为条件,与秦王和谈,少几座城并无大碍。毕竟吴越之战,楚国多了二三十座城池。忍得今日之耻,他日楚国必能重振霸业!”

    文武官员纷纷附和:“大王英明!”“大王能屈能伸,乃大丈夫也!”“微臣附议。汉水之北,地处中原腹地,天下群雄皆虎视眈眈,把这些城池拱手让出去,定教他们秦晋相互争抢。秦晋之盟一破,我大楚必兴!”

    于是楚王便差人急递书信两封,一封给守在邓城的大司马公子令狐,命楚军坚守不出,等待议和结果;一封给守在穰邑的秦军将领,表明楚国议和的诚意,并指明由尚在咸阳的楚国使臣赵川全权负责后续的议和与盟约签订事宜。

    秦王收到议和的消息后,亲自率领亲卫骑兵,带上赵川,朝着楚国边境进发,五天后抵达了汉水北岸秦军大营。

    赵川接过秦将递来的楚王信件,内心响起一阵骂声:楚王不想着如何退敌取胜,却想着割地求和。所谓“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楚王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明白。

    秦王说道:“楚王是一位仁爱之君,他爱惜子民,不愿继续让战火荼毒苍生。很好!话说回来,孤王此次出征,本意只是为周天子出口恶气。你想,若诸侯王都像楚王这般,不分青红皂白就吞并周边的小国,视周天子为何物?孤王等人祖上承蒙周朝王室恩赏,封疆裂土,承袭百代,岂能不为天子着想,担君之忧?否则与猪狗何异?既然楚王已知悔改,那孤王也不必赶尽杀绝。这汉水之北五座城池,权当是补偿秦晋百万大军的军饷吧。”

    赵川见秦王如此爽快便答应了楚王的求和条件,心中有一丝疑虑,便试探着说道:“既如此,咱们不如就地签署盟约,楚国割让汉水之北五城,即日起便调走所有守军;秦晋联军除守城部队外,其余大军后撤三百里。”

    秦王摆了摆手,说道:“三百里太多了。秦晋联军后撤至宛城、穰邑。两座城池民心未定嘛。至于楚军,公子令狐和他的主力,必须向南撤出两百里,免得秦晋联军一后撤,楚军就趁机偷袭。”

    赵川说道:“大王未免多虑了,秦晋联军若驻守于宛城、穰邑,楚军如何偷袭?在微臣看来,倒不如咱们双方都各留十万兵力用于守城,主力部队各后撤两百里,这样一时半会两边也打不起来,盟约才有意义,我也好回去向楚王复命。”

    秦王点了点头,示意侍卫递上竹简笔墨,当场便与赵川签署了秦楚“汉水之盟”,盟书内容基本遵循赵川的提议。

    三天后,秦、晋、楚三国均遵照“汉水之盟”,撤军、捐城。

    赵川也回到了楚王宫。

    楚王大摆筵席,庆祝邓城之围得以缓解。

    席间,赵川向楚王进谏道:“大王,秦晋虽已退兵二百里,然秦晋之盟尤在,秦晋联军随时都有可能找寻借口卷土重来。依微臣愚见,我军当以邓城为中心,在方圆百里内构筑防御工事。秦晋虽兵力占优,而我有地利人和之便,只要守住邓城一线,大王便可高枕无忧了。”

    楚令尹斗煦说道:“赵将军此言差矣!邓城何地?西面群山绵延千里,北面与东面汉水围之,南面尽是我大楚国城池,此乃以一当十,天险之地也!何必再劳民伤财,构筑工事?今东南水患,灾民遍地;北地之战,耗费巨万,当趁此楚秦盟约之际,休养生息,赈恤灾民。如此才是仁君之所为也!”

    文武官员纷纷附议。

    楚王说道:“斗爱卿此言甚是符合寡人心意!赵爱卿啊,你就别担心了!眼下最要紧的就两件事,第一是抚恤东南的灾民,毕竟吴越新定,民心不平,要是因为灾害弄得百姓揭竿而起,那寡人真的是内忧外患了,因此寡人决定,由大司马公子令狐亲帅大军,赶赴东南赈灾;其次是安抚北地五城迁回来的难民,虽说城池捐给了秦王,可这些百姓还念着寡人的好,寡人可不敢亏待了这些父老乡亲啊!赵爱卿,寡人想派你去邓城,负责安顿难民,你看如何?”

    赵川心想:这秦晋联军尚未解散,便调走楚军主力去赈灾,简直不知轻重,不过只要有我在一天,邓城便可安全一天。于是赵川便答应了楚王,宴罢便赶到了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