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经商,伤感的陶朱事业 > 第十六回:多元化前腾领跑,学思创远鹏后发

第十六回:多元化前腾领跑,学思创远鹏后发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话说这前腾集团,自与远鹏分道扬镳以来,趁国家城市化之东风,大宗商品总体向上之势,势头发展的不错。前腾集团下形成三驾马车。一是少壮派前腾石化,一度冲击上市;一是前腾进出口,由岑伦亲自操刀的平台,引进了黎群贤等能人,重仓棉花、钢铁品种,一度有冲击过镍矿曾创下的峰值,被称为中国进口棉花最大的代理商;再就是有岑太太鲁莎莎领衔的房产公司。之外还有收购的国企改制项目,尚处于培养期,准备姑娘长到十八岁,待价而沽。盖因前腾集团的业务形态,资金需求之间的内部不匹配,需要集团内统筹,而前腾集团的目标、战略又不一定被各个业务主体,各个利益集团所接受,实际运作下来,难免心生嫌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间的原委,也难以一言道明,孰是孰非。

    前腾系运行的实际结果是,前腾各体系渐渐加重内部人控制,前腾地产也如是,岑伦与鲁莎莎虽为夫妻,但在前腾地产实际是妻子掌权,丈夫的影响力有限,三国鼎立之势成矣。维持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

    再说这大宗商品形势,自金融危机后,这种金融属性也来越明显,市场行情经多种力量角逐,早已不再是单边市,前腾石化最盈利部门,号称上海的F4,也遭遇挫折;岑伦亲自挂帅的棉花团队也以黄岛仓库的一场大火盛极而衰,能人退场;地产公司,第一票受让的世纪城地块,受宏观形势影响,最终又转手刘总为首的团队;第二票试水美号城项目,介入时机不错,但由于销售时惜盘,业绩一般。随即以智慧城的创意吃下高新区核心地块,动用杠杆撬动银行资源,总包垫资、预售回款,准备一战封神。

    在这一轮中,前腾石化虽上市受阻,但根基势头仍不可小觑。房地产更是势头不减,盈利水平每以亿计。

    中国历史上,封建皇帝的驭下之术在于平衡,让各个藩镇势均力敌,并有矛盾,不致于联合抗上。企业管理亦如是,当公司的某一业务板块异军突起,乃至一股独大之时,公司治理的潜在风险便潜伏了。

    平衡,需要压舱石。

    再说远鹏系。

    2011年,适逢甬城领导换帅,新领导上任伊始,理论先行,提出三思三创,即“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一时间政府在学,企业耳濡目染也在学。在年初一次高管会议上,周善波董事长提出,公司要对照三思三创,找差距。此时在业务线深孚众望的武向洋说:“我们远鹏公司发展17年了,净资产增长太慢,反观身边的其他企业,或是发财于厂房拆迁,或是发迹于房地产开发,总之一个规律,重资产的企业净值增值快,轻资产的企业净值慢”。

    通过学习,反思,现任公司三董事得出一个结论:远鹏的下一步发展思路,应该是双轮驱动,大宗商品贸易与重资产运作并重。

    于是大家开动脑筋,讨论启动重资产的着力点在哪里?因有前腾的标兵在前,大家一致得出结论,进军房地产行业。重点方向有了怎样落地?环顾甬城各大行政区,哪里可以落脚拿地?

    远鹏,做为一家优势贸易企业,挟中国五百强企业之名,与地方政府谈合作,尚有一定议价能力。即用新设公司的税收贡献,换取土地资源,建设企业总部,打造总部经济概念。

    经过一番调研,与各区领导互动,有土地资源的,在市区内的,也就有限几个区域。再综合考虑税收财政返还因素,最终锁定在甬城甬江新区。

    经过与有关方面事先沟通,先组建地产项目公司,由远鹏控股,再吸收有社会人脉关系的,有经销能力的合作伙伴,派出主力干将,分兵成双轮驱动的重要一轮。至此结合市里三思三创,远鹏系适此良机,提出双轮驱动战略,即两条腿走路,一是大宗商品贸易,一是配合城镇化的房地产。从房地产的资金密集、利润产出看,亦足以与大宗商品匹敌。执行董事中,分红明确,一人主贸,大宗商品贸易由武向洋主持、一人主房,房地产则由虞强主持,董事长居间调度。一步好棋,三角形最具稳定性。。

    投桃报李,远鹏承诺在甬江新区注册新公司,远鹏石化,第一年新增营业收入以100亿元起步,还有税收贡献指标等。

    此时,周襄平已历两朝,旧不如新。由新聘金童玉女之金童接替财务总监,随后周襄平晋级副总裁,分管审计。在地产公司成立后,周善波说地产项目属于资金密集型,需要老将镇守,遂派周襄平出任地产公司副总,分管造价和财务。

    经过竞买摘牌,远鹏实业拿到了甬江新区两个地块,合计108亩商贸金融用地,40年产权,打造企业总部。项目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规划建筑面积,地上地下合计30多万方,土地款6亿元,付款后有财政返还。算是滚动付款。中间用了关联企业借款。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是一个政策市,更是一种公共投资品。一直在调控、上涨,再调控中,而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房地产业已经工业化了,设计先行,土地证一到,马上融资,开工,建设,预售,以快打慢。而工程建设战线一长,沉淀的资金利息便要吞噬利润,弄不好沦为给银行打工,甚至亏损。这是个什么行业都讲究专业化的年代。如专注住宅开发的亿科,如专注商业地产的亿达。

    但毕竟地产项目战线还是太长,一个项目运作即使快,没有个三、五年也难以结束,出水才见两脚泥,股东算账分钱才见分晓。

    远鹏实业初入地产行业,时效上就处于劣势。虞强个人风格喜欢高举高打,在设计规划上找了上海顶尖的国外设计公司,但股东之间想法多,数易其稿;室内户型设计也找了台湾的设计室,商业部分请了韩国设计师,总包找了有垫资能力的央企八局。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大宗商品贸易与房产开发,一个是产生现金流的行业,一个是利用现金流过桥杠杆盈利的行业。但这是周期配置合理、地产项目形势向好的情况下的行业套利机会。一旦地产项目打成持久战,则会出现巨大危机,因为触犯了“短贷长投”的戒律。

    远鹏实业运作期间国家房产政策趋严,融资受控,只有全国排名靠前的五十名地产开发商,才可能申请银行项目贷款,这叫白名单制。无疑,地产项目要进行下去,只有靠关联方输血。参股股东的抵押能力没有,再同比投入资本已是不可能。远鹏,作为地产项目大股东,信用风险徒增。

    眼看着关联方占款2亿、3亿地上升、沉淀。

    双轮驱动,地产这一轮形成了肿瘤、恶疾。效果还不如独轮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虞强自打做了地产,也荒废了主营贸易业务,橡胶业务不断萎缩,最终被合并至石化板块。

    在此期间,周善波主政下的远鹏高管,逐渐认识到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从事大宗商品经营等同于准金融机构,加财务杠杆、利用股东资源,赚取利息,控制坏账率。既然是准金融,何不抓住机会做主动延伸呢?

    机会来了,甬城外向型经济占比大,千军万马搞外贸。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是永恒的课题,当地小贷公司风起云涌,甬城市外经贸主管部门倡议可以让甬城外贸几家优势企业做发起人,成立具有甬城外贸行业特色的小贷公司。消息一出,前腾和远鹏都有兴趣,其实都有华山论剑问鼎行业霸主的意思,最终远鹏成为主发起人,出资现金6000万,占比30%,总股本2亿元。其他如华盛、天王、亚豹、和平鸟等,市政府金融办负责审批,对远鹏也提出了意见,认为主发起人的经济实力尚有欠缺,后来远鹏通过增资到8000万元,这样,由外经贸主管局背书,注册在甬东区的外贸小贷公司成立了。为此,远鹏举行盛大的成立仪式,地点在东苑饭店国际会议大厅,请来了市府领导出席,金融界嘉宾出席,盛况空间,这一刻成为远鹏的高光时刻。

    外贸小贷公司的董事会开会,俨然如小外贸局,周善波为董事长,甬城外贸大佬、大姐大咸集于此,聘请滨海银行的副行长林宝通为总经理。请帝都总裁亲自御定了公司标识,树与根的图案,寓意为“根基决定事业”,远鹏正式开始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进军到准金融行业。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定位与服务甬城大市外贸企业的小贷公司并没有在行业内植入产业链,搞出特色。遂埋没于芸芸众生中,房地产好的时候,接受客户的二次抵押,何为二抵?即客户用房产融资,找来评估公司,按市价确认价格,房价上升,估值很高,在城市银行、股份制银行,打折贷款后,拿房产的剩余价值再到小贷公司抵押贷款,小贷公司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只能吃人剩下的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到了房地产不好,经济不好时,水落石出,形成坏账。

    远鹏的三驾马车、准金融小贷、总部经济地产和大宗商品贸易。也是因为涉足金融后,周善波认为自己在知识结构上,认知能力上,行事格局上要再上一个台阶。于是经吉祥集团总裁彭鞍亮引荐,又找了金融副市长的推荐,上了菁华大学经管学院的EMBA总裁班。

    2012年初,周善波将清华总裁班的同学,原京师物产总裁辛先奎,成建制地引进到远鹏体系中,远鹏控股60%,先奎团队持股40%,在甬江新区设立远鹏生水,在上海浦东从事大宗商品的有色金属、农产品基差交易。不得不承认,周善波在引进人才上,确有长才。当初执掌钢铁事业部时,引进上海李之光团队,奠定问鼎二代领导人之基,这次引进京师物产贸易团队,其基差交易的贸易手法与人才积淀,对后期发展意义深远。

    共赢的前提是相互提供价值。先奎团队看中的是远鹏的现货贸易渠道与现货经销能力;远鹏的贸易团队,则认为先奎等带来的基差交易手法,更丰富了贸易工具箱,思想碰撞,更能产生火花。先奎以其个人能力,学院派的理论知识,以及优秀的综合能力,成为远鹏的副总裁。

    幸亏了板块轮动,源头活水来,远鹏的贸易板块一骑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