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经商,伤感的陶朱事业 > 第三章 机遇之困

第三章 机遇之困

    第十回:改革期国退民进,体制囿暗度陈仓

    2000年,跨越世纪之交的中国,到处是机会。而东南沿海的甬城,此时在世界船王国际甬帮掌门人包玉刚的游说下,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大人首肯,成为了计划单列市。甬城市的经济权限享受省级待遇,可以不再通过钱江省,直报国府及各部委。

    在计划经济年代,甬城作为海防前哨,兼是共产党老对手蒋介石的老家。国家对甬城几乎没有什么投资,经济基础底子薄是肯定的,但是事物皆有两重性,也正是因为国有成分少,人们的思想受政治束缚也少,改革的步子反而是后来居上。在改革开放后凡是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如轻资产的外贸企业中国有股权很多都降到了20%以下,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随之偏重资产的轻工企业此时开始新一轮的国企改革,这些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都占据在城市的核心地带,但在市场经济下,效率低下,积极性不高,竞争中处于劣势。改制,引进民营资本,腾笼换鸟,由政府出面,老厂区土地改性商业开发,工厂拿到一笔土地和设备拆迁补偿款,将工厂迁到郊区重新生产,有了流动资金,又引进了活水,达到多头共赢。

    如果一家民营企业,有机会参与这种国企改制、腾笼换鸟的过程,当是很好的一笔投资。胜算面很大。

    而一家企业在当地做出了名气,有了美誉度,自然这种机会主动、被动地会找上门来。话说在甬城海曙区三江口核心靠江边,忠义大道附近,是轻工局下属的远东印务印刷厂。经营不善,轻工局已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商议对其进行拆迁、改制,这远东印务的厂长宣总恰好也是钱江工学院毕业的,经同学牵线,来和远鹏接洽。

    岑伦找来荣、文等核心团队一番商议,认为这是一笔不错的投资,遂答应宣总说是可以参与,大家都是校友,知根知底,今后更是一家人了,远鹏的文化就是以人为本。目前在远鹏的五六位校友,都干得不错,宣总若率部合作,想象空间极大。

    如此,双方开始深度接触,过了一段时间,各项事项渐渐明朗。但因此时涉及远鹏资本项下的对外投资,此等事项按内部规定,要先与帝都总部汇报,若帝都总部论证认为合适,方可正式启动上市公司决策程序。岑伦授意周襄平拟稿,给帝都总部打申请报告。

    帝都总部有个决策委员会,不定期审议集团内重大投资、固定资产项目,决策主任委员为副总裁,委员为各职能部门老总,比如财务、法务、审计、运营等,决策委通过后,提交总裁,总裁不参与决策会,但对决策结论有一票否决权。在远鹏的殷殷期盼中,终于等来了上级批复,结论是鉴于集团已在专业化运营,集团层面已有医药事业部、地产事业部,商贸零售事业部,金融事业部。集团将钱江的远鹏公司定位为大宗商品贸易商,故为保持公司的专业性,不建议远鹏自己参与当地国企改制项目。如远鹏公司认为是好的投资机会,可推荐给集团,由集团的专业事业部来组织实施。

    随后,帝都总部还指示,将专门派来一位专业事业部的老总前来对接此事。

    上谕一道,远鹏公司的小决策委员会,开始商量应对策略。

    远鹏公司不能直接参与,产权上没关系,只负责介绍项目,为他人作嫁衣。风险与收益显然不对等,怎么办?这是个哈姆雷特之问!

    十月金秋,浙东大地到了一年最爽的时刻,甬城溪口古镇,蒋介石故里,一片桃林翠竹掩映,山环水绕之中,银龙山庄迎来了远鹏经理联席会议的人员。此时第一届董事会刚刚完成换届,执行董事岑、荣、问依然留任,帝都总部的董事则更换成更少壮的干部。联系会议依旧是财务报告,管理运行报告,最后是岑伦主旨发言。正式会议结束后的下午,远鹏决策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邀请核心几大业务部经理参加,研究非贸易产业项目今后怎么操作,即不浪费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又要遵守上级的指令。最终会议得出了折衷方案。

    基本内容:以目前远鹏自然人股东之间的占比关系,另设立一家以现职经营管理者为股东,吸收新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投资公司,以其为主体参与甬江远东印务的改制项目。招聘日常管理的财务、出纳各一名,形式上与远鹏公司隔离、并行。

    在此背景下,甬城前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初始资本2000万人民币。招来的2位女财务、出纳,打理公司一些杂务,财务独立,远鹏的员工持股第一平台便这样搭建起来了。

    有了平台,老虎拖木锨,大头在后面。

    此时,岑伦的太太鲁莎莎已从英伦学成归来,留学之后,鲁莎莎眼界大开,预判中国经济的发力点在房地产业,回到甬城后,不再对出口代理业务感兴趣,一心在寻找房地产的启动项目。毫无疑问,在现行的体制内,远鹏公司直接做房地产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做,只能在前腾平台。

    不久,鲁莎莎的地产项目的启动目标也找到了,甬城一家上市企业,做稀土、八音盒起家,在甬城郊区坐拥很多培训基地,其中有一块地,地处世纪大道与江南路交汇处,可以通过协议转让,缴纳土地改性资金,做成商业开发用地。经过几轮谈判,对方对价格咬得很死,鲁莎莎认为地产是看大势、赚大钱的行业,第一次介入新行业,倒不必拘泥于一些细节,这样,便签了转让协议。于是前腾投资之下,设立了其控股的房产开发项目公司。沿袭远鹏重视人和的因素,吸收房产界专业人士加盟,给予一定的公司股权。

    同时,购并国企改制的目标并没有止步,而是走出甬城,时有嘉湖市冶金机械厂,属于地方国企,连年经营困难,在职职工发工资、退休职工报医药费都困难,市政府决心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改制拆迁。机缘正巧,远鹏公司岑伦的校友章设波与嘉湖冶机的孟书记有旧交,听说此事,就把孟书记引见给岑伦,此时,岑伦已有过运作甬城远东印务的经验,就体制、方法、经营上侃侃而谈,自然让孟书记心旌摇动,大为倾心。意向达成。

    当此时也,周襄平已面试事务所出身的杨菁英为审计部主管,杨菁英,常州人,夫婿为镇海炼化中层,曾与蒋颐为同一单位。所以去嘉湖冶机现场尽调的工作就落在杨菁英身上,机遇常给有准备的人。一周过后,杨菁英回公司向岑伦递交了尽职报告,把嘉湖冶机的资产状况,各方面情况整理的条理清楚。岑伦心里大喜,一是项目可行,二是又发现一个人才。很快这嘉湖冶机的派驻班子基本成型了。远鹏元老老荣带队,老荣人称纪高官,政治素质过硬,加之一直做汽车配件出口,有管理过天物机械的经验。章设波,与孟书记有交情,正好做协调,财务管理,则是杨菁英适合做财务总监,独当一面。

    无疑,收购嘉湖冶机需要大笔资金,前腾投资需要增资扩股,这次面向远鹏公司的资深员工,在远鹏公司有五年以上司龄,均有机会认股,共享与公司发展的机会,增加财务性收入。

    之后,嘉湖市主管国企改革的姜市长莅临甬城,前腾投资正式入主嘉湖冶机,前腾投资对嘉湖冶机的治厂方略是对其核心生产车间,承包经营,向社会承揽加工业务,厂区打造成标准厂房,对外出租,以此维系新嘉湖冶机的正常运营,保持现金流平衡。长远目标,因嘉湖冶机地处嘉湖火车站附近,等待城市商业开发,利用工业土地一次性拆迁来实现升值变现。

    如此一来,前腾系的资产盘子越来越大,为名实相符,大家动议干脆把甬城前腾,改成前江前腾。有限公司也改成股份公司,突破股东50名的限制,一步到位。

    在远鹏方面。自杨菁英被派往嘉湖后,周襄平又前后从会计师事务所找来诸暨书生赵茶军,工艺品公司财务经理郭大洪。分做审计主管、会计主管。又经杨菁英推荐,找来会计师事务所的费亦本,其他合作单位的后起之秀闫又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此时,远鹏财务部的老经理卓会计到点退休了。甬城市规定,企业女职工50岁便可退休。卓会计作为远鹏的创业元老,功成身退。因为持有公司股权,卓会计生活优渥。周襄平借此鼓励财务部的年轻人道:

    “卓经理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努力吧,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