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上官大人,我不想努力了 > 第二十二章 俸禄

第二十二章 俸禄

    一番问询并没有得到什么进展。

    在这些刘府内眷的口中,刘定昌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化身。

    为人谦逊,对待家人关怀备至,对待下人友善,交友广阔。

    还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大才,注定了是要名留青史的。

    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程度,也没必要再问了。

    杨庆非常能理解这些刘府内眷的心情,逝者已矣,就算死者以前有过一些过错。

    可现在人都已经死了,瑕不掩瑜,他们也只能念起刘定昌的好来,好歹也算是为死者留下一个身后名。

    想法是好的,但是无疑是会给搜证过程带来许多的麻烦。

    看着这一群老弱妇孺,杨庆也懒得跟她们计较了。

    叉手行礼道:“刘夫人,我想参观一下刘大人生前常去的房间里看看,不知可否?说不定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寻到凶手的身份。”

    刘王氏略一犹豫,想了想还是答应了:“贵人请随我来。”

    为了避嫌,自然不可能杨庆一人随她前往。

    另有府中仆人在前方引路,杨庆等四人则在后面跟着。

    随后杨庆便在仆人的带领下往刘定昌的书房和卧室走了一圈。

    按照仆人所说,刘定昌生前除了卧室,待的最久的时间无疑是书房了。

    然后仆人又开始絮絮叨叨的说着他们家主人以前是有多么的勤勉,看书是多么的用功云云。

    杨庆左耳边进右耳边出,不以为意。

    而是亲自检查起了书房里的用具。

    除了各种儒家经典以外,书房内多是刘定昌生前所作的一些文章诗词,内容写的如何他暂且不提,但是这一手字倒是写的极为漂亮。

    只是很可惜,杨庆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刘定昌生前似乎并没有预料到自己将会有杀身之祸,一点线索也没有留下。

    随后杨庆又检查了起居室,同样是一无所获。

    徐英和王正卿二人同样跟在后面装模作样的寻找线索。

    抄家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但是寻找线索什么的他们就完全是外行了。

    徐英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一会儿敲敲门,一会儿打打窗,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干嘛。

    杨庆一无所获,已经准备告辞了。

    这时候,徐英悄咪咪的凑到王正卿耳边低声说道:“这家里也够寒酸的,能在神都置办这么大一个宅子,家里的一应用具却都是便宜货。”

    “这要是将这里抄家,怕是除了宅子还能值几个钱,其他东西根本捞不着多少油水。”

    王正卿无语的瞪了他一眼:“说什么混账话,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办案要紧!”

    徐英自讨没趣,无奈的耸耸肩。

    说着无意,听者有心。

    虽然徐英声音很小,但还是被杨庆听到了。

    也不知他到底想到了什么,目光扫向起居室内的一应用具,床榻,帘帐,烛台,几案,橱柜。

    又想到了书房里的文房四宝和书案,乃至客厅里的茶具。

    杨庆的目光忍不住闪了闪,假装不经意的对仆人问道:“老伯在刘府有多少年了?”

    老仆受宠若惊,连连摆手道:“当不得大人如此称呼。”

    “老奴,已经在刘府十余年了!”

    说到这,老仆唏嘘不已,目露缅怀之色。

    “哦?那想必老伯对于刘御史很熟悉吧?”杨庆问道。

    老仆也顾不上称呼问题了,叹了一口气道。

    “这位大人应是对我们方才所言并不相信才会做此一问吧?”

    “唉,事实上真不是我等欺瞒各位贵人,而是我等所言非虚,我家郎君着实是顶好的人啊!”

    “老奴也算是看着我家郎君长大的了,当年我家阿郎尚在世时,郎君虽只有十余岁,便已经非常懂事。”

    “学习刻苦,对待我们这些奴婢也是极好的,从不曾对我们说过一句狠话。”

    “真要说起来也是当初阿郎对不住郎君了,若非阿郎沉迷赌坊,变卖家产,也不至于影响到郎君学业被迫离家游学。”

    “否则以郎君的学识能耐,早几年就应该当上大官了。”

    杨庆心中一动,赶忙问道:“刘御史年轻时曾外出游学,可知他曾经去往过何处?”

    老仆脸上浮现迟疑之色:“这个老奴有些记不大清了,应是在陇右。”

    杨庆的脑海里浮现出之前在刘定昌书房里看到的一些诗词。

    其中有一些笔法稍显稚嫩,纸张也有一些陈旧的纸张,其上多有一些写景的诗词,而这些诗词中有一个频繁出现的地名。

    杨庆不禁脱口而出:“可是凉州?”

    “对对对!”

    老仆如梦初醒一般。

    “多谢老伯了!”

    杨庆行叉手礼道。

    老仆顿时又手忙脚乱,手足无措起来。

    ……

    杨庆一行人离开了刘定昌府邸,就见到府邸外再无一个衙门中人,想必是跟随着邱明离开了。

    “无咎,我们这次是不是又白跑一趟了。”徐英有些郁闷的问道。

    杨庆心里想着事,不由得笑了笑道:“算是,但也不完全是,主要还得多亏了你刚才提醒了我,否则的话还真有可能错过一个重要的线索。”

    闻言,徐英眼睛猛的一亮,腰杆猛的一挺直,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哈哈哈……不用谢不用谢,都是我应该做的,其实我早就看出刘府有问题了。”

    “哦,对了,我哪句话提醒的你?”

    杨庆笑了笑不说话。

    徐英好奇的很,心里直痒痒,抓耳挠腮。

    王正卿一句话没说,若有所思。

    杨庆突然转过头看向契苾敬柔:“统领,不知刘御史俸禄几何?”

    杨庆问的没头没脑,契苾敬柔却不疑有他,如实道:“刘御史正八品下,月俸一千三百钱,食料三百,杂用二百五十,另还有田亩等另算。”

    (注:高宗时期的,武周时期没找到,但是应该也差不多,不影响剧情)

    大唐资源富足,一斗米只卖5文钱,那刘定昌的俸禄加上各种补贴所得,转换成现代的购买力也就相当于一个月收入七八千。

    这还不包括田产和各种隐形收入。

    就这条件放在现代都足以让很多人泪流满面了,而在唐朝确实足以过上富足的生活。

    杨庆在心里算了一笔账,然后默默的笑了。

    “看来这位刘御史挺不简单的,有必要好好查一查他的底细了。”

    “无咎你就别藏着掖着了,你到底又发现什么了,赶紧说说啊!”徐英急不可耐。

    杨庆原本是不想说的,不过看到王正卿和契苾敬柔都饶有兴致的看向了他。

    这还要再当谜语人可就太过分了。

    杨庆缓缓道来:“刚刚我在刘定昌书房和起居室逛了一圈,一开始我也没注意到有何异常。”

    “直到徐英的话提醒了我,以刘御史的八品官身能在神都拥有一套这么大的宅院,十有八九是祖荫。”

    “刘御史出身寒门,这也算不上什么秘密,而徐英方才说整个刘府上下除了宅院,其他的卖不了几个钱。”

    “之后刘府老仆口供也证明了,刘家的家底大概都被刘御史的父辈败光了。”

    “现在刘府家里的一应用具多半是之后添置的,而且绝大多数还是非常廉价的事物。”

    “可是偏偏在刘御史的书房内,在他的平平无奇的书案上,呈放着的无论是砚台还是纸笔,无一不是价值不菲。”

    “我虽然不是读书人,但也知道读书人都有着珍藏文房四宝的爱好,非要说这些事物是祖上传承下来的也不无可能。”

    “可很显然,刘御史对这些东西并不如何珍惜,价值至少一两银子的狼毫笔说扔就扔,昂贵的蜀纸沾上点墨迹就揉成一团。”

    “我想以刘御史现在的俸禄应该还不足以支撑他如此奢侈无度吧?”

    “若是有这钱,将家里的家具置换一下,看上去体面一些不好吗?”

    闻言,契苾敬柔目光顿时锐利起来:“这些东西的来历见不得光,刘御史贪污?”

    “贪污不贪污不知道,反正刘御史的钱是真不少,至少绝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对了,还有一点我差点忘了说了,刘王氏的首饰盒里,珠钗就有十余副,看着还都蛮新的,价值至少上百两银子。”

    “所以我方才才好奇的问统领,刘御史的俸禄多少。”

    “以刘御史的那点俸禄,得干多少年才能攒下这么多钱啊!”

    杨庆一脸玩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