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 第53章 利益捆绑(求追读)

第53章 利益捆绑(求追读)

    把合肥收来的国库券全部兑现完毕后,时间还不到中午,他当即便邀请江浔和郑泽楷二人一起下馆子。

    在饭店内,林书平毫不吝啬的点了满桌子菜,“酒就不喝了,下午还要回合肥,路途遥远,喝酒误事,我就以茶代酒,楷哥,浔哥,感谢二位的帮助,往后一段时间劳烦二位了。”

    江浔和郑泽楷闻言,也连忙举起手中的茶水,客客气气的跟林书平碰了一杯。

    “林先生,您如果不介意,直接喊我本名就行,虽然我比你痴长几岁,但在为人处世,特别是做生意方面,您才是大哥。”

    江浔笑呵呵的说道。

    他他娘的是真的佩服林书平,刚刚虽然在办公室外守着,但耳边听到的、眼角余光瞥到的,已经让他内心产生了惊涛骇浪,七万变十四万,仅仅用了两天时间!

    而这一趟回合肥,林先生手里的十四万资金,岂不是还要再翻一倍?

    将近三十万人民币!

    光是想一想这个数字,他就有点头皮发麻。

    这两天的经历对他来说简直就跟做梦似的。

    最重要的是,他也将要登上这条船了!

    而郑泽楷则说不出这些圆滑的话,只能是重重点头:“江浔说得对,林先生直接唤我们的名字就行。”

    他心底已经不抵触国库券倒卖这件事了。

    原因除了江浔的劝说之外,也是因为他发现林书平并没有把他们俩当外人。

    要知道,在刚刚曹经理的办公室内,林书平都没有把这个赚钱的秘密告诉曹经理。

    但却对他们俩人说了,明显是把他们当做自己人了。

    这让郑泽楷心生好感,内心的坚持也不再如先前那般坚定。

    林书平却是笑着摆手,在接下来,他更是替郑泽楷与江浔,提出了一个资金解决方案。

    “浔哥手里有五千块本金,想要交付给我来运作,我却之不恭,但其实在此之前,我就已经打算借给浔哥和楷哥一人五千块,你们这五千块就先放在我手里运作,等这一次回了合肥,我会为你们收购相应的国库券份额,再回沪市兑现。”

    林书平认真说道:“这样一来,浔哥手里就有一万块本金,而楷哥手里则有五千块本金……”

    “这不行!”郑泽楷闻言,连忙摇头拒绝。

    在他的理解里,这跟收受贿赂没什么区别。

    但江浔似乎知道郑泽楷此时的想法,不等郑泽楷明言拒绝,迅速就是一把抓住郑泽楷,笑着说道:“楷哥,这是咱们借林先生的钱,你不要想岔了,你若觉得不合适,那你我就各打一个欠条,你觉得怎么样?”

    林书平闻言,也是露出笑容,看向了郑泽楷。

    在两人目光的注视下,郑泽楷表情错愕,内心几经纠结了一番,才最终叹了口气,缓缓点头:“那行吧,但欠条里,要把利息什么的都算上。”

    “好,好,好!”

    江浔喜笑颜开,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来,楷哥,林先生,吃菜吃菜!”

    林书平也颔首一笑,内心也松了口气。

    如果没有相同的利益捆绑,尽管他比较信任这两位,但还是担心有一天自己做大做强后,会冷不丁的被背刺、翻车。

    如今利益捆绑,彼此也都算是站在了同一辆战车上了。

    当即他就再次举起茶杯来,笑着说道:“那就祝我们赚钱愉快!”

    “赚钱愉快!”

    ……

    而林书平不知道的是,他前脚刚走,穿着米色背带裤,白皮鞋的杨焕东,便是拎着手提箱,意气风发的出现在了银行大厅。

    虽然第一天的风头被林书平盖过,但杨焕东这个名字在圈内也是声名鹊起。

    普通个人靠着国库券一天净赚八百块,相比较林书平一天怒赚好几万,明显更加真实一些,也更容易在口口相传里不断传播。

    因此当杨焕东出现在银行大厅,熟悉的人直接就喊出了他的名字。

    一时间,整个银行大厅都有些骚动起来。

    有人甚至主动让出了预约号。

    当杨焕东拎着手提箱来到银行柜台前,直接把整整十一万国库券码在柜台前,一把一把的透过窗口递过去时,周围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甚至有人连骂了好几句国粹,以表达内心的震惊。

    “杨先生,您这……”

    银行柜员马小姐也有点懵逼,虽然经历过许多大额兑换,但交易过十万的流水却极少见,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

    哪怕第一天林书平过来兑现,一出手也才六七万而已。

    而通常情况下,兑现面值超过十万,是绝对能够惊动银行管理层的。

    “怎么?兑换不了?”

    杨焕东此刻意气风发,颇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面对四周人群震惊的眼神,他甚至很想点根烟抽抽。

    不过理智战胜了情感,他最终还是压制住内心的雀跃,笑着说道:“没理由啊,咱们可是中国银行,如果你们这都兑换不了,那其他地方更不行了。”

    “当然兑换得了……我只是没想到您这一次来兑换的数量竟然有这么多。”

    马小姐回过神来,向杨焕东解释了一句后,立即就把电话打到了二楼。

    很快,副行长曹斌便出现在柜台里面。

    在了解了事情经过后,他便亲自接待杨焕东,热情邀请对方登上二楼,进入到自己的办公室内。

    在办公室内,曹斌看着那一沓沓崭新的国库券,眉头一扬,总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他旁敲侧击,想要套出这些国库券的来路。

    但杨焕东也不傻。

    如果把来路告知,那沪市银行完全可以绕过他们这些倒爷,直接跟合肥等地对接了。

    届时他还怎么赚钱?

    因此守口如瓶。

    或许在后世的人看来,这种赚钱的方法简直是公开透明,但那是站在上帝视角。

    对于当下类似曹斌这样的人来说,受限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因此以他目前的认知和略显僵化的思维来看,他还真就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杨焕东心思谨慎。

    在来之前,他就把钞票上关于合肥工商银行的封条给撕掉了,并且换成了皮筋来捆绑。

    而林书平的国库券,则全部都是从地方国营工厂里收购来的,这就更找不到蛛丝马迹了。

    这样一来,尽管曹斌内心抓痒挠腮,很想通过类似方式运作一把。

    但可惜他不了解内幕,也不了解相关操作方式。

    因此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杨焕东和林书平之流在这段时间大赚特赚。

    当然,不管是林书平还是杨焕东,他们的操作基本上都还在可控范围内,并且还都是沪市官方很乐意看到的现状,他们的存在对于国库券的流通,是非常有利的。

    而像是万国证券这种巨头,通过庞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垄断整个市场,继而获取暴利的操作方式,却是被官方所不容许的。

    对于官方来说,万国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鼬鼠。

    因此,不久之后,万国证券遭遇了来自官方金管处的突击检查。

    不过管金晟最终还是化险为夷,靠着大胆与机灵,在金管处的人抵达之前,迅速把所有国库券从金库转移他处,这才勉强逃过一劫。

    而其他证券公司也是后知后觉。

    虽然说下场晚了一些,但仍旧靠着庞大的资金链入场国库券市场,并在在后续吃的满嘴流油。

    当然,倒卖国库券能赚大钱的消息,并不会一直偏安一隅。

    不久后,消息走漏。

    当全民倒卖国库券的时代到来,届时就是各大证券公司以及乘坐时代浪潮而在封口起飞的林书平等人退场的时候。

    ……

    接下来一段时间,林书平继续频繁往来于沪市与合肥,大肆在各个合肥国营企业、工厂收购国库券,价格也因为市场的兴盛,开始从六折、六五折,慢慢的过渡到七折。

    而与此同时。

    在香港,《明朝那些事儿》也开始了在《明报》的首次登报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