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 第33章 风口来了(求追读)

第33章 风口来了(求追读)

    就在林书平乘坐火车前往合肥时……

    另一边,远在千里之外的沪市,一个名叫杨焕东的中年男子,正躺在家中骂骂咧咧的看着报纸。

    此人就是后世人人称道的杨百万,但现阶段他却只是一个刚刚38岁的失业中年大叔。

    杨焕东是沪市本地人,小学毕业后便四处打工,后来经人介绍来到了沪市铁合金厂工作。

    因为入厂时,年纪比较小,所以厂里安排杨焕东到仓库去看管原材料。

    从此杨焕东便有了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

    没过多久,杨焕东便和妻子结婚,但这两年,两人的开销都比较大,所以杨焕东便想着在工作之余,找一些私活来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杨焕东就悄悄地干起了他的第二职业,成为了一家企业里的业务销售员。

    因为有了第二职业,所以杨焕东的收入便逐渐增长。

    有时他还会买些礼品到厂里分给工友,在厂里的人际关系非常好。

    可就在今年春节期间,在杨焕东看管的仓库里,发生了一起丢窃案。

    在上头盘点库存材料时,竟然发现仓库里凭空消失了一吨多的铜材。

    杨焕东作为仓库看管员,完全懵逼,但百口莫辩,再加上杨焕东最近这一年来表现的非常阔绰,于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案件第一嫌疑人。

    厂里报案后,杨焕东被送进了警察局,可无论民警如何审问,甚至上了大记忆恢复术,但杨焕东依旧死不松口,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清白。

    但他失职是肯定的,毕竟他一人干着两份工作,在细节上肯定会顾此失彼。

    好在不到半个月,案件就被警方破获,偷盗者另有其人,杨海定确定是被冤枉的大好人,在被释放后,他回到了工厂,但厂里的领导却并没有做出任何安慰的举动,想到自己被冤枉时的委屈和所受到的侮辱,杨焕东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冲动之下就向厂里提出了辞职。

    因为被抓进看守所期间,他的企业销售员工作也没了,所以辞职一个月来,杨焕东只能日复一日的待在家里。

    失去了固定收入来源,也让他心中焦虑不已。

    不过妻子倒是没嫌弃他不工作,一日三餐照常供应,也时常与杨焕东商量着是不是要做点小买卖,杨焕东也觉得可行,于是进了一些喇叭裤、牛仔裤去摆地摊。

    可惜失败了。

    积攒了一大批压箱底的货没卖出去。

    妻子之前也在企业当销售员,通过两三年的销售员生涯,两人一共攒下了两三万人民币,成为了当下人人艳羡的万元户,虽然做生意失败了,但这并没有让杨焕东失去信心。

    他心思敏捷,也经常读书看报,所以便想要从这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准备下一次创业。

    而这经验还真被他总结出来了。

    沪市是全国大都市,喇叭裤、牛仔裤在前些年很受欢迎,但在走在时尚前沿的沪市,却已经有些落后了。

    “我真是脑袋秀逗了,竟然想到在金陵路那边摆地摊,我去崇明岛摆地毯都比在这里卖的多。”

    杨焕东骂骂咧咧的看着报纸,他现在真想给自己一巴掌,因为他刚刚想通了关键节点。

    沪市是时尚大都市,市民们永远走在全国时尚最前沿,当然看不上已经过时的喇叭裤、牛仔裤,但只要离开沪市,去二线、三线小城里去摆摊,这些喇叭裤和牛仔裤,依然是最紧俏的物资。

    “脑袋要活络,不能局限于一个地方,要放眼全国!”

    杨焕东自言自语的说着,告诫着自己,总结着失败的经验,准备把手里积攒的货拿到外地去卖。

    可突然间,他惊咦了一声,目光盯着手中《沪市财经日报》上的一则消息。

    那是一段讲话,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李行长的讲话,上面清楚的写着李行长公布的一条消息,即《关于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以及《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这两个方案通过的消息,并宣布中国公民在4月21日后,各大银行可以自由买卖国库证券的消息。

    “国库证券,国库证券……”

    杨焕东喃喃自语,忽然间他站起身来,开始在卧室里翻箱倒柜,很快他就从一个抽屉里翻到了两张被揉的都是折痕的钞票。

    说是钞票,但其实上面清楚的印着“国库券”等字样,并且面值分别是一张伍圆,一张拾圆。

    杨焕东仔细看着这两张国库券,他记得这是之前厂领导为了跟银行打好关系,方便贷款,而硬生生吞下的一批国库券。

    后来这些国库券就被当做福利下发给工人,但工人们拿到手后却没当回事,因为这不是真钱,流通不了,根本花不出去,除非到期后才可以去银行兑换,平常根本没有变现的方法。

    而市面上大多数国库券,都是三年期、五年期的,一年期的都很少见。

    这导致市面上的国库券根本不值钱,五折出售都没几个人收,更何况还不准公开交易。

    杨焕东曾经收到了二十块,都是五年期的,其中几张都是一圆面值的,有次内急,被他当废纸擦屁股了。

    “国库券可以自由买卖……那么这东西还真能当钱花了?”

    杨焕东有些惊奇,“不对,不是能当钱花,而是可以公开交易了……这意味着什么?”

    他感觉自己触摸到了华点,心情略微激动,当即就再次仔细查阅着报纸上李行长的讲话。

    李行长在报纸上明明白白的言明,从今以后,国家允许中国境内的公民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

    这就预示着,国库券由地下交易转为地上交易。

    “这是机遇!是风口!真正的风口!”

    杨焕东再次激动起来。

    这一政策的调整,或许对缺乏金融知识的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根本不痛不痒。

    但他杨焕东本就酷爱阅读,经常看书读报,家里积攒的报纸有好几大捆。

    哪怕他只是小学毕业,但经过这么多年的长时间的阅读和学习,大脑也早积累了一定的金融知识。

    他也清楚的知道,国家的未来很多发展,其实都在一个个拟定政策里,而这些拟定政策则通常都会出现在各大党报中。

    因此,在察觉到新政策后,杨焕东难耐心中澎湃,当即他便起身,快步出门,去楼下报亭购买一些经济类报纸和书籍,准备去恶补相关金融知识。

    经过一天时间的阅读,杨焕东看的脑袋都有点发胀,眼睛都布满了血丝。

    这期间他只睡了两三个小时,却终于了解了国库券的相关含义。

    但他总觉得差点意思,心里也没太大底,想要行动,又不敢,怕再次失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他呢喃了一句后,想起陆家嘴那边有一家金融研究所,便立即决定拿着报纸去请教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