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 第21章 林百万(求追读)

第21章 林百万(求追读)

    林书平有些诧异,但并没有言语。

    早先叶戈尔那抠门的态度,早已经让林书平的奢望化为乌有,现在突然提及这一点,林书平心中并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平淡叙述道:“那天,我想让叶戈尔先生投资我十万元人民币,我允诺在一个月后,给您翻倍的回报。”

    叶戈尔眼睛微微眯起,咬着口中的雪茄,半晌才问道:“林,那是什么项目?”

    “保密。”

    林书平微微一笑:“而且就算告诉你了,你也玩不转的。”

    在这些天的接触中,林书平大抵已经了解了叶戈尔的为人,对方是苏联国籍不假,但自小就跟随父亲在东欧各国流浪,后来机缘巧合下靠服装倒卖赚得了第一桶金,于是就开始在全球寻觅廉价劳动力。

    他去过印度、孟加拉、菲律宾,但这些国家跟非洲相比堪称半斤八两,人文素质也太恶劣,而内地的招商政策和用工环境则完美符合叶戈尔的期望,哪怕今天他不在鹅城投资,也会跑到其他城市进行综合考虑。

    一句话,这就是暴发户,刚刚有了点资金,为了想要赚取更多的资金利润才在辗转各国后来到中国大陆。

    这种从底层爬上来的,眼界和认知都不太够,想要让对方在自己身上投资,别说十万,一万元都悬。

    叶戈尔嘿嘿一笑,拍了拍林书平的肩膀:“如果项目足够优秀,而且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在一个月内有翻倍的回报,那么,林,看在我们的友谊的份上,我会给你一笔投资!”

    叶戈尔说的豪气干云。

    这就勾起林书平的好奇心了,他询问道:“叶戈尔先生,您打算投资多少?”

    “五千!”叶戈尔伸出五个手指头。

    林书平沉默了半晌。

    或许在叶戈尔眼中,五千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毕竟鹅城本地人年均收入还不到两千元,这一下子就拿出普通人两三年的积蓄,的确是相当豪爽了。

    但这跟林书平的预算差得太远。

    为了五千元跑一趟非常不划算,前期利润率太低,想要利滚利至少要跑几十上百趟才能赚一波大的。

    而初始资金积累的越多,届时能购买的国库券便越多,利润里自然会大幅度上升。

    如果有十万元,他可以多跑几趟,翻个倍还给对方,但如果只是五千,那就不值当了。

    但现在林书平一穷二白,蚊子肉再小那也是肉,最终他看着叶戈尔说道:“我最低接受一万投资,但只有50%的利息,我给你写欠条,一个月后,还是在这里,我给你连本带利,一共一万五千元。”

    叶戈尔笑了,从兜里掏出雪茄盒,打开来,拿出一支抛了过去。

    林书平接住雪茄,说道:“我不抽烟。”

    “我知道,但是这不是高兴嘛!”

    叶戈尔嘿嘿一笑,低声道:“林,把这个生意告诉我,如果我确定是真的,我给你十万,不需要还。”

    林书平像是看傻逼一样看着他。

    叶戈尔抬起手来,耸了耸肩:“那好吧,我就借你一万,你一定要把债权人和借款利率写清楚,还要按上手印。”

    林书平默默点头。

    其实一个月搞定一万五千元还是有些压力的,要知道,根据他的信息了解,中央确定开放国债交易市场,是在4月21日,但现在刚刚四月出头,距离国库券开放还有半个多月呢。

    想要在一两周的时间内把手中的国库券出手,时间是非常紧迫的。

    一番舟车劳顿必不可少。

    但是,该准备的工作还是要准备的。

    他决定提前去合肥等地去踩点,先尽全力去收购国库券,只要国债交易市场一开放,他就迅速赶往沪市,出售在合肥等地收购的国库券。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是林书平重生以来遇到的首个大机遇,他绝对不会错过。

    “能不能积累起原始资金,赶上琼州炒房热,就看这一次了。”

    在给叶戈尔写完了借条后,林书平顺利拿到了一万元现金。

    薄薄一打人民币,整体呈现蓝黑色,上面印着四位领导人的浮雕像,背面的图案则为井冈山主峰。

    这笔钱明显是刚从银行取出来的。

    叶戈尔号称投资在鹅城上百万,其中一半虽然是银行借贷,但这笔钱到手,一时半会也不可能花完。

    借给林书平一万,也不会伤筋动骨。

    再者说林书平是政府工作人员,又有欠条在手,日后打交道的时间也多,叶戈尔也不怕林书平跑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叶戈尔心里一直在抓耳挠腮。

    他非常想知道林书平是怎么有信心能把十万元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翻一倍的。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叶戈尔时刻都在观察林书平的动态。

    结果林书平还是跟往常一样,上班、下班,中途也接触过一些国外投资人,为对方介绍鹅城的投资环境,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异样。

    但这让叶戈尔心中更好奇了。

    只不过实在找不到什么蛛丝马迹。

    而工厂里接连出货的集装箱,也让他急于奔赴他国寻找买家,最终他也只能作罢。

    但事实上,有了一万元启动资金,林书平私底下就已经开始为奔赴安徽合肥银行做准备了。

    他知道国债交易市场开放后,当天沪市各大银行都被挤破了门槛,所有国库券都被抢购一空。

    因为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研究完政策后,都能感觉到国库券的重要性。

    要知道,当下银行的存款利率是5%左右。

    但是国债利率却是比银行存款高出两倍还不止。

    因此在市场开放后,沪市市民争相购买国债。

    其中大名鼎鼎的国债第一人杨百万,就是在这一天开始发家的。

    他研究了多日,筹集了全部身家,在4月21日早上以开盘价104元的价格,购入两万元年利率15%的三年期国库券。

    而这笔国库券,下午便涨到了112元。

    杨百万立即出手。

    就这样,短短一天时间,就净赚八百元,这个数字可比产业工人一年的工资还要多。

    而后此人突发奇想,既然时间差可以盈利,那么空间差是否可行?

    于是杨百万拿起报纸开始仔细研究政策,随后就四处借钱。

    很快,他拿着筹集来的巨款,故意穿着破烂不堪,一路杀向安徽。

    当时国库券在沪市被抢购一空。

    但彼时,安徽的工商银行正在为了国库券愁眉不展。

    要知道,国库券刚刚推向市场,银行也是有任务指标的,必须完成国库券的交易量。

    而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库券在有的城市虽然炙手可热,但在个别地方却无人问津。

    当时安徽合肥的国库券开盘价仅为九十四元,收盘价仅为九十八元。

    这不仅远低于沪市的价格,甚至低于一百元的实际面值。

    因此杨百万大肆收购,而后打包回沪市出售。

    就这样一来二去,不到一年,净赚上百万,这则消息被合肥当地的记者争相报道,由此才得了一个杨百万的称号。

    如今,林书平准备的时间比杨百万更长,他第一站甚至都不去沪市,而是直接前往安徽合肥,购买完国库券后,就立即前往沪市倒卖,然后拿着赚来的资金,重新杀回安徽、武汉等国债市场开放交易试点地。

    如此一来二去,不出意外的话,林百万估摸着也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