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华娱:导演从文艺片开始 > 070【宝岛掀起老兵观影浪潮】求追读

070【宝岛掀起老兵观影浪潮】求追读

    “8000万新台币?”

    听到这一数字后,李艺书傻眼了:“真的假的?”

    “哈哈,李导也没想到这么高吧!”

    邱福生在电话那头笑的很大声,似乎对这个票房成绩很满意:“我跟你说李导,现在电影还在上映中,最近我又重新宣传了一下,估计在年前,还能收获最少2000万的票房。”

    1991年,宝岛的年度票房纪录已经出来了,第一名是《人鬼情未了》第二名是《终结者2》第三名是《与狼共舞》。

    前三名都是好莱坞电影,但除了终结者2外,人鬼情未了跟与狼共舞,都可以算作是文艺片。

    这点就能看出宝岛观众的口味,很多人是对文艺片挺喜欢的,而不像是香江这些年过度娱乐化,导致当年还算繁荣的文艺片市场,如今几乎是没有了。

    还有2000万?

    那岂不是破亿了!

    李艺书连忙问道:“邱总,票房怎么这么高?”

    “说来也多亏了之前李导给的建议啊,将电影的受众锁定在当年那些老兵跟来台人的身上,上个月刚上映之际,我请来了宝岛这边的一名退休的将领,他是川蜀人,看过后大喜过往,说是看到了他的家乡。”

    “家乡?”

    “是,就是你拍的那个村子,他说他老家之前就是在那一片的,虽然地貌有些变化,但是那个山头他以前跟私塾的同窗好友一块去过,这么多年一直没忘,然后我打听了一下你当时拍摄的地点,还真就是那块!”

    邱福生似乎很高兴的样子:“之后那位退休的将军就开始号召当初来宝岛的川蜀老兵去看,如今已经形成了老兵观影的趋势,而且很多老兵往往都是带着子女一同来看的。”

    嘶~

    李艺书突然想到了宝岛某个男演员的父亲,难道不会是他吧?

    邱福生在电话那头问道:“李导,最近有没有时间来一趟宝岛?我准备等破亿的时候,开一场庆功宴。”

    “短时间内恐怕是没时间了,马上学校就要放假了,我得回家过年,真要去的话,恐怕得等到年后才行。”

    “没事没事,年后来正好,现在距离下映还有一段时间,我估计年后差不多就能全面下映,到时候举办庆功宴正好。”

    “行啊邱总,那年后我去一趟宝岛。”

    宝岛票房破亿这么好的喜事,李艺书自然是得去一趟的,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估计央视那边肯定也会去采访报道。

    如今马上就要92年了,距离92共识出台,也就七八个月的时间。

    像这种双方达成一致的事情,不是几个月就能搞定,最少得一年以上的各种讨论洽谈。

    而老兵观影的浪潮,很容易引起央视乃至台办的关注,只因为这种事,能够促进双方达成共识。

    民间交流越是活跃,越能够体现出上面人的放宽。

    保不齐李艺书还有可能要接受一次央视的专访,谈一谈家乡,谈一谈这次宝岛老兵观影的浪潮……

    等挂了电话。

    站在他面前的于飞鸿,连忙追问道:“票房是不是很高?我听你说都要去参加庆功宴了。”

    “是很高,票房估计有可能要破亿。”

    “真的!”

    于飞鸿立马声音飙高。

    这也引起了周围来电话局打电话人的注意跟好奇。

    于飞鸿反应过来,连忙拽着李艺书的胳膊就要走,“走走走,我们回去说,回去说。”

    回去的路上。

    于飞鸿就迫不及待的追问起来:“1亿新台币,那得多少人民币啊!”

    “具体多少不清楚,不过汇率应该……”

    李艺书眉头紧锁,想了想道:“100台币差不多得有22人民币。”(网上查的是这样,有知道的说声我改)

    “个十百千万……”

    “不用算了,应该有2200万左右。”

    “咕隆——”

    于飞鸿的家境算是很殷实的了,但在听到2200万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咽了口唾沫:“你,你能分多少?”

    “不好说,不过六七百万应该还是有的吧?”

    李艺书跟邱福生签订的是发行权。

    本来李艺书这边是要掏发行费的。

    不过当时邱福生说自掏腰包宣传,不用李艺书给钱,但要拿走百分之八的票房收益。

    对此李艺书也没拒绝,毕竟在宝岛那边发行,想要票房高,还真得交给邱福生来负责。

    事实上交给邱福生来发行,还真发行对了,他有关系有人脉,能请来退休老将,还能在自家的电视台打广告。

    分走百分之八的票房收益,反正李艺书觉得不亏。

    所以再跟宝岛电影院一分,李艺书能拿到六七百万左右。

    不过也不好讲,宝岛那边还有各种税。

    李艺书想要把这笔钱从宝岛带走,肯定是要被扣税的。

    “六七百万啊~”

    于飞鸿忍不住感叹道:“拍电影还真赚钱啊。”

    “不是拍电影赚钱,是拍拿奖的电影赚钱。”

    李艺书笑了笑,这次光《那山》的收益,加在一起汇总的话,最少得1500万美元了。

    看来接下来几年,得赶紧多拍几部优秀的文艺片,尽快在海外电影节跟片商对国产文艺片不感冒之前,尽可能的收割这一笔快钱了。

    于飞鸿突然问道:“艺书,你没想过拍商业电影?”

    “有,但不是现在。”

    李艺书摇了摇头,“真要拍的话,还是先等我手头上的《霸王别姬》拍完了再说。”

    商业电影是能赚钱,但是很难卖出版权的,香江电影那么多年,能卖出海外版权的地区,也就只在亚洲这一块。

    也就是70年代的李小龙,跟几年后的程龙,能卖出高价钱。

    其他人的电影很难高价卖出去,大部分都是海外电影公司批量购买,填充他们的片库,发行一些录像带,卖给世界各地的华人,跟一些功夫片爱好者。

    相比较现在国内的商业电影过高的依赖票房收益,李艺书宁愿去拍点文艺片,有他现在金狮奖大导演的名气在,卖出海外版权还是很简单的,只是赚多赚少而已。

    未来几年,港岛会进入双周一成的时代,但凡是他们的电影,不管好不好看,都能卖出高票房。

    而李艺书又不想花那个大价钱去请双周一成。

    真要拍商业片,李艺书还不如去好莱坞试试水。

    千禧年后,国内电影市场全面学习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模式。

    李艺书自然也是有学习过的,后来拍的很多网大电影,都是按照好莱坞模式去拍摄。

    更不要说他脑中有很多未来低成本高票房的影片,除了极少数不合时宜的片子外,大部分都是能在九十年代通用的。

    比如《电锯惊魂》。

    美国恐怖片市场是很大的,1973年《驱魔人》就拿到了4.41亿美元的超高票房。

    后来1999年低成本的《第六感》,也在全球拿到了6.72亿美元票房。

    这些恐怖片,是不太受时代背景所限制。

    只要质量足够好,票房哪怕不如原片,但达到七八成,肯定也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