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为了我们的世界 > 第27章借龙气

第27章借龙气

    “隆德十五年,燕王与太尉欲反,携私军三千于逼宫金銮殿前,幸逢仙人出关,尽困而毙之。

    “帝怒甚,赐死,太尉夷其九族。”

    姬渊看着面前新记的史书,似乎一瞬间老了许多。

    祝明望向金銮宝座上的皇帝,正值壮年的他因燕王的叛乱,已初现老态。

    “背叛朕的,竟然是朕最宠爱的小儿子......”

    “还真是讽刺啊......”

    姬渊眼睛有些失神,无力道:“此番幸得道长相助,若有所求,尽管向朕提吧。”

    阶下的祝明捏着下巴,略作思索。

    如果是原先的祝明,是定不会插手皇族内部之事,奈何人算不如天算。

    谁料到执掌那柄剑的要求,是必须身怀正统龙气。

    本打算取了剑便离开,谁知道刚触碰到剑柄,便感知到了这条消息。

    因此,自从临世后从未踏出道观一步的祝明,在修行半年后出关助姬渊度过此劫的原因,无他,仅仅是那“正统”二字。

    他不敢赌皇子逼宫所继位的皇帝算不算正统,可徐徐图之的前提,是龙气还在。

    哪怕正统龙气只有一丝消失的危险,祝明也不能赌。

    于是他除了出关助皇帝稳住皇位,别无选择。

    师尊先前说过,切不可插手红尘俗事,皇家之事更是万万碰不得,若因此染上因果,不仅得不偿失,搞不好还会丢掉性命。

    哪里还有比皇位更迭更大的因果呢。

    既然如此,索性尝试从皇帝身上借些许龙气,看看能不能让那柄剑认主。

    至于如何借......

    祝明也不甚清楚,心里只有个不知可不可行的办法。

    “道长也欲为官?”姬渊听了祝明的话,猛地吃了一惊。

    “贫道本欲清修,不染世俗,奈何今日后已是沾染世俗因果,仙路平添劫难,只得借本朝气运庇护一二。”

    祝明说的诚恳,差点想抹眼泪。

    姬渊不语,半晌后悠悠叹气,道:“是朕拖累了道长仙路,岂有拒绝的道理。

    “却不知道长可否应付那世俗的杂事,可需朕派人代道长处理。”

    祝明忙道:“只要个虚名便可,但须陛下亲批圣旨,传与天下人知晓。”

    姬渊松了口气:“如此倒是简单,今日便可拟旨。

    “道长看丞相之位如何,这已是本朝最高品官职。”

    丞相?那个当初将自己挽留下来的老头?若是让他知道当初自己留下的仙人抢了自己的官职,怕不是气的吐血三升。

    祝明为难道:“当今丞相忠心耿耿,恐怕不妥......”

    “道长放心,丞相随朕多年,朕又岂会让忠臣寒心。”姬渊笑道:“太尉之位如今空缺,也只有交给他,朕才放心。”

    丞相改为太尉,这应该算是明降按升吧?

    也不对,太尉也是正一品,但在某些方面的权利可比丞相大多了。

    想来老丞相也会欣然接受。

    “那贫道先谢过皇上了。”祝明躬身。

    不得不说,在皇帝亲自监督的情况下,圣旨下达的不是一般的快。

    话是上午谈的,圣旨是中午到的。

    “蓬莱仙祝明,接旨。”老太监尖细的嗓音自道观门外响起,他不似平常传旨那般直接进门,而是捧着圣旨在门外老老实实等祝明开门。

    老实说,如此放低姿态地传旨还是第一次,老太监尚不习惯。

    片刻,冠门大开,祝明仍是那一袭道袍。

    还未待其说话,老太监忙道:“祝仙人,皇上特意嘱咐咱家,您老不必跪旨。”

    “嗯。”祝明表面云淡风轻地点头,内心难免汗颜。

    差点刚刚就直接伸手拿了!

    见祝明站定,老太监尖细的嗓音又响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有蓬莱仙祝明,道法深妙,斩叛军千人于殿前,救江山社稷于水火,朕与之促膝长谈,又惊其治国之才,宜承重任大任,特封丞相之职,另赐见帝不跪,以示皇恩浩荡,钦此。”

    “臣谢恩。”

    说罢,祝明接过圣旨,细心收好。

    “恭喜祝大人了,”老太监笑道:“皇上还另赏了一处府邸,大人若觉出行不便,随时可迁入相府。”

    “善。”祝明点头。

    送走了老太监,他又做起了新的打算。

    住所是肯定要搬的,这处道观说到底还是离皇城远了些,不说是否会对今后的借气有所影响,光是每日上朝都多有不便。

    不错,祝明也是有上朝的打算的。

    既然做了丞相,虽说只是有名无实,但每日的早朝可是沾染龙气的绝佳时机。

    刚刚的一纸圣旨,他在接过的同时也感受到一股“气”流入了自己体内。

    这大概就是龙气了,护一国帝王不受妖邪所惑,保文武百官不受鬼怪所侵,全是此气之功。

    但仅仅凭这一国丞相所沾染的龙气,妄图驱使那柄剑为己所用,定是痴人说梦。

    龙气,龙气......

    “唉。”

    祝明长叹一口气。

    罢了,先修炼吧。

    他盘腿而坐,气运丹田。

    冥冥之中,祝明有一种感觉,自己已经快修行到这稀薄灵气所能承担的极限了。

    灵气稀薄,连闭关的时间都随之延长了不少,若是在蓬莱,祝明有自信在五日内突破至如今境界,可在大周竟费了他整整半年。

    搞得他现在都不好随意闭关,就连将上午困住叛军所耗费的灵力都要靠打坐一点点补充回来。

    也因此,圣旨上的斩叛军千人也不尽属实。

    困住千名叛军已经是他练气修为的极限,诛杀之事是禁军代劳。

    当然,若是费尽养气灵力,尽斩之虽定然不成问题,但出门在外,总归是要留几分余力。

    还有一个小问题,祝明连只鸡都不曾杀过,更遑论砍人。

    天可怜见,出宫时见那满地的尸体,他差点吓死。

    估计又要做几日的噩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