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穿越年代,村花携夫逆袭了 > 脱离公司单独干 信息通畅装电话

脱离公司单独干 信息通畅装电话

    饲料厂在初期都是收本地猪。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瘦肉越来越受到欢迎。他们大力宣传喂三元猪的好处。

    本地猪种卖出去逐渐到了要亏本的状态。饲料厂不得不调低本地猪种育肥猪的价格。到后来,饲料厂不再给本地猪种的养殖户提供饲料。这下所有的养殖户不得改良品种了。

    大家都相信杨柳月有能力,都找上她,让她带着出去买猪。杨柳月只要别人有所求,她都会抽出时间帮大家四处奔走去买猪。

    慢慢的,杨柳月养猪像滚雪球一样,规模越来越大了。

    她算了一笔账,喂饲料厂的饲料,让他们收猪,他们不但饲料要赚钱,猪的价格也比市场价要低,他们两方面都要从中赚钱,养殖户的利润就少了。

    公司加农户只适合养猪初期没有本钱的农户。现在肥猪市场供不应求,不存在有猪卖不掉,喂了肥猪根本不愁卖。她考虑再三,决定买一台饲料加工机,自己加工饲料。她跟老公商量:“老公,我算清账了,如果自己加工饲料,一头猪能多赚五六十块钱,我想去买台机器回来,自己加工饲料。”

    现在的周春雷,在养猪这一块,对老婆无比信服,他说:“我没意见,你看买什么牌子的加工机器好就去买吧。”

    加工饲料微量元素的添加是关键技术,她就跑到县城畜牧局学习技术。畜牧局有猪饲料的预混料卖。这个预混料就是有各种微量元素成份的精料。

    加工饲料的技术学回来了,夫妻两个就一起去县城买加工机器。他们选了一台最贵的机器回来。贵一点的机器质量更好,不容易出故障。

    一部分先期赚到钱的人,就买了玉米,麦麸,豆粕到杨柳月家加工饲料,也想多赚点前,尝试脱离饲料厂。

    周春雷平时是多面手。种田,喂猪,农机修理,样样兼顾。现在又要承接饲料加工。他有点忙不过来了。

    杨柳月就说:“我把水田承包给别人,水田承包出去每年每亩可以得到承包人四百斤现成的稻谷。这样一家六口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

    周春雷反正分身无术,老婆说把水田承包出去他没有意见:“这样也好,你也正好不想种田。”

    从此杨柳月也像城里人一样,可以十指不沾泥了。这是她一直想摆脱她不擅长的农活的开始。

    杨柳月早就把之前改建成猪舍的两间住房改造回来,可以住人了。她感激刘老伯对她的资助,不时到城里接了老人家过来小住几天。

    有时候杨柳月很忙,没有时间去接刘伯伯,老人家也会租车过来看望他们一家。每次过来,总是带很多糖果给孩子们。

    三个孩子都很粘伯爷爷。刘老伯就像住在自己女儿家里一样,享受着天伦之乐。

    果园五年的承包期明年到了,杨柳月打算到期就不再承包,让给别的想承包的人了。

    二宝三宝也相继上学了。孩子们看到他们的娘每天还在不停地看书学习,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学习都很用功,不用杨柳月多操心。

    他们家自己加工饲料后,为了方便联系买猪卖猪,就必须装电话了。可是装电话的人少,杨柳月去电信局申请了好几回,人家都因为成本太高,不愿意来装。

    周春雷是极力反对装电话的,他说:“浪费那些钱干嘛呢?现在不但要很高的初装费,就是一个电话都不打,只接电话,还要25元一个月的月租,5元来电显示费用。”

    他们家三个孩子都上学了,他想着要多存点钱,让孩子们有钱多读些书。杨柳月想,反正电信局也不想来装,装电话这事也就先缓缓吧。杨柳月就说另外一件事:“别人家的房子都装修得漂漂亮亮的,我们的房子也盖起几年了,也该装修一下了。”

    周围的邻居养猪赚到钱后,都把土砖屋翻新成了红砖屋,还里外粉刷得漂漂亮亮的。杨柳月几次提出也把他家的房子装修一下,周春雷说什么也不同意:“你怎么不花钱就不舒服啊?”

    杨柳月说:“挣了钱不花有什么意义呢?”

    “不是不让花,家里哪件事不要花钱啊?能过得去的事就先别乱花钱了。”周春雷还是小农思想,总是精打细算地过着日子。

    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克勤克俭,新衣服都舍不得买一件。有时候杨柳月特地瞒着他买了衣服和鞋子回来给他穿,他都是各种嫌弃,怪她不该花钱买这些。

    “我又不出远门,花那冤枉钱干嘛呢?”

    “我又没有几家亲戚要走,下次不要给我买了。”

    “我每天不是养猪,就是打饲料,干修理的,别糟蹋了衣服鞋子。”

    总之,他是各种言辞恳切,不允许杨柳月为他用钱。杨柳月呢,就让他念叨,该买的时候还是会买。

    周春雷听说电信局的人不来装电话,正合他心里不要用钱的想法。

    杨柳月每次要联系别人,都要去大队部打电话。有时别人打电话来要买猪,因为找不到人只能去别的地方买。这样信息不通,阻碍了猪的及时流通,有时候本来可以卖高价,等过了些日子价格降了不少。

    杨柳月决定,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必须把电话装起。

    黄青山主任听说杨柳月准备装电话,他第一个响应组团。紧接着几个家里有吃公家饭的人家也来组团。还有几户养猪赚得多一点的人家,也有杨柳月一样的困惑,都决定下血本把电话装起来。

    装电话的人一多,电信公司的收入才会多,投入的成本才能更快收回来。新余大队已经有十多户要装电话的人家了。杨柳月再次到电信局申请,这次他们终于答应来装电话了。

    周春雷看到这么多人装电话,初装费下调了不少,也就不支持也不反对了。杨柳月顺利实现了装电话的梦想。

    通讯发达了,信息就畅通了。要去买猪,家里有猪要卖掉,都不用来回跑路了。新余大队的乡亲们真的感受到了电灯电话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幸福指数蹭蹭地往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