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穿越年代,村花携夫逆袭了 > 医疗下乡带福音 抢先上阵遂心愿

医疗下乡带福音 抢先上阵遂心愿

    扫盲班的课程只剩下三天了。杨柳月每天认认真真备课,用心地授课,一如既往地站好最后一班岗。下午她到办公室不久,妇女主任谭雪梅笑呵呵的走进来。

    “杨老师,今天放学前请给我几分钟时间,我有重要的事跟大伙商量一下。”说完这话她就要走了,没打算坐下,“现在我要上大队部开个会。”

    “好,您先去忙吧。到了下课的时候您过来就是了。”杨柳月知道谭主任急着去开会,也不留她坐了。

    学员们陆陆续续来了。杨老师昨天就给大伙说了,今天要把两本教材都带过来,这几天就放在她的办公室,不带回家了。

    之前就说好了,现在扫盲教材紧张,上完课还得收上来给别的大队用的。学员们手上都拿着扫盲的整套书过来了。

    看到带过来的书都完好无损,她很感激大家配合自己的工作。

    开始她就交代过了:“上完课后,课本是要收上来的,还要给别的大队的社员用,请大家要爱护好课本,做个有素质的人,给别的大队的人留个好的映像。”

    “这个课本是必须保护好的,杨老师请放心吧。”大家都这么说。

    学员们都很感激政府的关怀,教材免费,连杨老师的工资都有补贴,让他们重新回到课堂,学到了知识。爱护教材的事当然要做好。

    两个多月的扫盲学习,除了参加农机培训的人少上了几天课,其余的人都是满勤。这些农家兄弟姐妹太需要这样的课堂了。

    今天所有人都到齐了,他们都珍惜这最后的三天课程。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又到了放学的时候了,谭主任按时赶过来了。谭主任昨天去公社开会了,今天大队干部一起学习谭主任带回来的会议精神。现在她是代表大队干部,给大家传达刚才开会的精神。

    谭主任说:“根据我们大队的实际情况,育龄妇女多,新生儿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为了切实保护好妇女的身心健康,提倡少生优生,大队决定接受县医院的第二次医疗下乡。”

    学员们还是没有弄明白,谭主任说的医疗下乡是怎么回事。

    谭主任继续说:“这次医疗下乡主要是给育龄妇女实行结扎手术,大家有什么妇科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问医疗队的医生。”

    听到给妇女结扎这个消息,礼堂里的气氛马上变得热烈了,相比较今年前面几个会议,今天的反响更加强烈。

    这又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礼堂里,有的姐妹在摇头,有的喜极而泣,有的点头又摇头。难以言说的表情交替出现在礼堂里。

    “我报个名。”杨老师打破了这个紧张的气氛。,率先表了态。

    她不是为了出风头,也不是争先进。她盼望这样的工作组多时了。要是公社卫生院可以做结扎手术,她早就去做了。

    杨柳月第一次上了节育环放血不止,她就想结扎了,第二次去问时,医生说现在乡下卫生院不具备结扎条件。

    “要在肚子上切个洞,你不怕痛吗?”姐妹们关切的问她。

    “怕痛啊,但是,姐妹们,我们都经历过生孩子的痛楚,我想不会比生孩子更痛的。”

    她前世就听说过,结扎是个小手术,那个世界的人对结扎司空见惯。她自己也在想,那些得了重病的人都要做手术,自己身体健康,做个结扎手术总比病人的手术扛得住些。为了解决自己生育问题上的后顾之忧,她早就想好了,结扎才是长痛不如短痛的唯一方法。

    对于她来说,结扎工作组的到来就是给自己带来了福音。过来参加扫盲班的还不是全部家庭都到了,谭主任今天只是预热一下,让在场的家庭回去宣传一下。

    农村的育龄妇女受生殖生育的困扰由来已久。但是因为以前没有节育措施。让女性朋友不得不被动生育,有的人生了十几个孩子,吃饭都是问题,更别说培养和教育了。

    好多孩子生病了,家长顾不过来,几乎每家都有一个或多个孩子夭折。

    孩子都是娘心尖尖头的肉,生得再多,都希望他们能长大成人。

    失去孩子给这些母亲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

    对于结扎这个问题,大家是欲拒还迎。女同胞们都是不想生太多的孩子的。但是又害怕在身上动刀会给健康留下后遗症,有的害怕痛,有的害怕疫病夺走孩子后再也不能生育了。

    这个工作的开展,谭主任压力很大。医疗组一个礼拜后来。谭主任经过几天的宣传,有四个妇女艰难地决定结扎。

    这四个人里有的是实在不想生了的,还有两个家里太穷,冲着那六块钱营养费来的。加上杨柳月,有五个人同意结扎。

    谭主任知道还有些人也是饱受生育之苦,还要观望一下的。领导表示,只要有一个人结扎,都会派医疗队来。现在已经有五个人了,谭主任就到公社请示医疗队早日下乡。

    李铁柱家有间大的堂屋,他愿意腾出来给结扎的人住。还可以提供一个房间作为手术室。

    领导们的执行能力杠杠的。这边场地和结扎对象确定了,公社就优先分配了一台拖拉机支援这边人力物力的运输。

    大队随即就让宋文明开着拖拉机去卫生院把病床拖到李铁柱家。

    好多女人看到真正行动起来了。来厉风行的态势下他们的心里防线动摇了。她们害怕到时医疗队一走,自己想结扎都不能了。而且领导说了,只有第一批结扎的人才有六元营养费。

    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六元钱实际上还要用来贴补家用,没有几个真正用来作为营养费的。为了那六元钱营养费,也有人动心了。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家里一穷二白,人也就如牲口一般贱了。

    综合考虑了利弊后,又有六个报名的。

    这些女人们啊,一半被生活所逼,一半自觉自愿。

    不管怎么样的心境,大家都懂得,最终受益的是各自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