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江湖百年烟雨 > 第十章 下山

第十章 下山

    匆匆又是九年过去,陆梓铭在崇阳山已是过去十年。

    藏书阁内一位俊俏的郎君翻阅书籍,阳光透过窗户为其身上披上一层金辉,当真称得上是陌上颜如玉,公子世无双。

    陆梓铭察觉听见耳边传来脚步声,抬头看去向清风打了声招呼。

    随即起身接过清风手中抱着的典籍,“师兄,我来吧。”

    清风微笑着点了点头并没有拒绝,纵使他师父渡河真人多次叮嘱他要远离陆梓铭。

    但是他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师弟。

    “师弟最近修行如何了?”

    陆梓铭谦虚回答:“不快不慢,自己学终究难得要领,师父也不知为何总是不肯指点我。”

    清风把这话题打了个马虎便混了过去,“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听闻天资卓绝的人都如同师弟这般。

    话说明真子师叔怎么样了,最近好些了吗?”

    “师兄别说笑了,我可能有点资质但绝对称不上绝世。

    最近师父身子骨好多了,前些日子师父修行出了岔子呕血不止,把师兄师弟紧张坏了,不过也因祸得福,师尊总算是摸到了半圣门槛。”

    “那就好,不像我,唉~修行最佳时期也没能突破四象,如今十年过去也只是五行境大成。

    师父说我这辈子大概也就止步于八荒境了。”

    “世间那么多不确定,师兄日后说不定能成圣呢?!”

    陆梓铭安慰道。

    一只洁白的纸鹤从窗户飞来,落在陆梓铭面前打断了二人对话。

    陆梓铭打开看了眼,先是一愣随后面露吃惊。

    清风问道:“怎么了?”

    陆梓铭皱着眉回答道:“师兄可记得五年一办的论道大会?”

    “师尊师叔让你去?!我记得上次佛道论法正好是十五年前。

    这次怕不是论道之后便是佛道之争,如此重要节点竟然让你前去。师叔他们必有深意,你还是先快回去询问一番吧?”

    陆梓铭听后也是急忙告别清风,赶去明真子住处询问此时。

    “徒儿来了?”

    早有预料,坐在正堂明的真子不紧不慢的喝了口茶。

    陆梓铭恭敬的行拜礼,推托

    “师父!我入门才满十年,师父或者是各位师叔前去不是更为妥当,再不济各位师兄道行也比我高的多,这等大任我着实担不起。”

    明真子摆摆手跟他比论,“你还是太小看自己了,你与山门其他人可是大不相同啊。

    其他人都是专精一项,你清虚师叔修五行仙术,渡河修剑,宣德修体,青松修丹你师尊我修这卜算之法。

    都有明显的短板,只有你看遍了藏经阁的道经,对道的理解可不比我们这些老家伙低。

    你这小子也是出类拔萃,当年不去学道法先看道经,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陆梓铭有些不好意思,“当年也只是没人教导,所以想着打好基础也防止修行出差。”

    明真子调笑:“你这小子真是长大了,都敢怨起我来了。也罢,这本《算卜易书》就送你了,你小子去论道给我要好好长脸。”

    陆梓铭手里攥着明真子递过来的书,连忙回递:“师尊,我真的担不起。”

    明真子佯怒,吹胡子瞪眼说道:

    “我跟你师叔们都商量好了,你要么就去论道,位次如何我们都不会怎么着你,要么这次论道我们崇阳山就不去了,

    我们山门就任由世人言语谤,说什么后继无人日渐没落一类的话,就算是因此没了香火我们也认!”

    陆梓铭还想试图推托,被明真子看出想法直接打断,

    “你就说去不去!算了也不用回答了,明日你若要去自己下山就好,快回去好好想想吧,我这受伤的老头子要是再听到不想听的怕是要气个半死。”

    陆梓铭这才犹犹豫豫的答应下啦。

    第二日,没有盛大的欢送,陆梓铭也没穿什么华丽的服饰

    只是穿着平日里穿了三四年的老旧的道袍,背着行李,带上“出家”的令牌便下山去。

    当然,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路总是容易出意外。

    不知道从哪里得来消息的玄诚子过来借着庆贺为理由又讨了一大笔功绩。

    山门功绩是用来换金银、丹药、法宝、道术的,要不是他是天真亲传,他也不能随意进入藏书阁。

    他给出去的那笔功绩少说也是二三两白银,陆梓铭内心是一阵肉疼。

    带着不愉快的心情陆梓铭踏上了去往京城的路。

    一路上因为论道大会的缘故,道士竟然出奇的受人待见。

    各路的县衙、府衙甚至是州衙都对道士好生照顾,一路上带上的五两银子没花出去半点反倒还多出不少。

    许多地方客栈吃食只要拿出度碟证明身份,自有官府报销

    后来才知道,有次论道大会时一个道教高人在赶路时受到一个县衙恩惠,在大会夺冠后回头报答县衙,那县衙没多久就升迁至府衙。

    论道大会魁首是要受朝廷加封官爵的,如果愿意留下在皇宫,那便教皇帝修行几乎天天有机会面见圣上。

    往后的论道大会也就刮起了这阵风潮,上头的大官为了能让入宫的道士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都会给那些押中宝的人纷纷升官。

    论迹不论心,小事也不漏,不管别人知不知道先干了再说,拼命抓住机会往上爬这就是为官之道。

    陆梓铭也是不由得感叹一番朝廷官海竟然有那么多弯弯道道。

    除去官府照看,其实路途中挣得许些钱财。

    其实根本无需官府照料,仅仅是帮忙做法袪邪得来的钱就够了,

    说起来这钱陆梓铭拿的还是有些愧疚。

    这其中做法还好说,袪邪得来的钱他是真的不好意思拿,毕竟大多说是有邪祟的都是假的,他一路上没遇到半点邪祟,倒是处理了不少家仇恩怨,邻里矛盾。

    每当处理邪祟时,都说之前的道士做法不管用,他是真神仙,硬塞钱不肯不给。

    久而久之也就总结出了经验。也是为了节省路费,陆梓铭养成了大户人家拿钱就走,小户人家完事就跑的习惯。

    不过现在想来真正的邪祟大概都被提前赶到京城的道士清除去了,只留给自己些参商之虞,反目成仇的恩怨去处理。

    山下与山上的生活截然不同,凡尘的人情世故,世态炎凉,温暖人心,都是山上体会不到的。

    陆梓铭也明白崇阳山“出家”的意义,舍诸有爱脱落嚣尘,红尘炼心的并不是感受七情六欲然后忘却,真正的含义是感受人世间好坏,知晓温情美好,以众生之乐为己道。

    “所谓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只是懦夫,道教败类的谎言,道祖本意乃是天道不仁,我辈必逆天,天欲公好坏皆存,我便让这恶这邪再也近不了我身。

    道教本大道,道教败类,顺天地,弃本心,开道家,避苦难,改经意,弱人族。

    今,

    我欲,

    摘恶炼丹,浊邪化毒,喂予天道,庇佑人道。

    万家灯火,繁华安好,铸这盛世,人族永昌。

    一路来,陆梓铭见过山河景色,见过人事画卷。

    道韵于体内发,立三花顶,四象轮转,五行显化,陆梓铭看着不远处的京城长抒一口气。

    仙人自山下,铸我五行天。

    崇阳山陆梓铭初入世,今日登临五行境。

    释家众生平等,儒学仁爱万物,我道教对此怒目横视,我道教独爱人。

    天道不仁,我以天道为刍狗。

    “道长,行行好给我些吃的吧?我都饿了三天了,您就行行好吧!”

    陆梓铭不知道在原地站了多久,回过神来却见身边一个乞丐在想他讨要。

    陆梓铭看着乞丐卑微的样子,想起了儿时自己心中难免一阵酸楚。

    陆梓铭掏出了钱袋子,拿出一两碎银,“这两碎银你拿着吧,我也没有干粮,你去城里买些好东西。”

    乞丐连忙磕头道谢,但是出乎陆梓铭意料,在陆梓铭将钱袋要收回的时候乞丐突然爆起欲抢夺。

    看着乞丐贪婪的目光,陆梓铭脸色一僵,大手一拂,掀起一阵狂风将起卷飞远处摔倒在地。

    陆梓铭冷哼一声,也不管身后战战兢兢的乞丐独自向京城走去。

    在路上陆梓铭心中一直缠绕着一个问题,走路有些漫不经心。

    “道友,走路可要看路啊,更何况排队过京门,人挤人更要好好看路。”

    陆梓铭吃痛揉了揉撞倒脑袋施展了一方小术,脑袋的红肿很快消除。

    陆梓铭抬头看去,只见前方一个老道,连忙道歉。

    老道摆了摆手,“没事,没事这京城道路拥挤尤其是外城,更多些偷鸡摸狗之人,小友要万分小心。

    “在下龙虎山祈吾真人,我身上这金光咒可不是闹着完的,小友没出事也是万幸。小友可轻松化解我这金光咒反震,怕也是那家名观的弟子吧!”

    陆梓铭连忙行礼,

    “小道崇阳山明真子坐下四弟子陆梓铭。”

    祈吾抚摸一番胡子,有些疑惑的问道:“原来是明真子的徒弟啊,不过小友这是还俗了?为何不报道号是何?”

    陆梓铭也是一愣,在山上或许是都那么叫已经习惯了,没有一个人在意到这个问题,就连陆梓铭也没注意到。

    随后也是向祈吾解释说自己尚未还俗只是同样也不知为何师父没有给自己起道号。

    祈吾意味深长的看了陆梓铭一眼,又换话题问道:“小友不知道在想些何时?为什么走路心不在焉?”

    陆梓铭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向祈吾讲述一番。

    祈吾哈哈大笑起来:“道友是第一次下山吧?”

    陆梓铭回答道,“确实是如此。”

    祈吾教育道,“那乞丐选择唤你而不是直接偷,是因为你若醒来他便只能向你讨要,你若不醒他便可放心大胆的去偷,但是你偏偏又给的太多,他才起了贪心,所以才又当着你的面试着抢。

    祈吾解释说,“这类什么都不怕只求自己活的更好的人多的是,毕竟他们抢了要么死要么活,他们不抢那也是一个死字。

    我刚才还提醒你要多多小心,你看,你没注意我说的话吧?以后要提起心思,要不然会生出很多麻烦。

    我再提醒你一句,不要相信说书里面钱多不敢拿,真金白银握在手里比什么都真,但凡是这样对你说的乞丐八成是在跟你下套呢!”

    祈吾说完后顿了顿,压低声音靠在陆梓铭耳边说:

    “你之所以没遇到是因为正巧从崇阳山到京城的路段是清官的流放之地,也是就瑞王的地界。这朝堂上水至清则无鱼,但是朝廷又需要这些清官,在各方拉车下清官一般都会被流放到瑞王的地界。

    多清官,瑞王不插手,地贫皇帝不苛求,其他官员为了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明目张胆,大肆的跟平民抢钱。

    土地较贫瘠,多山地,干不出大成就升不了官也赚不到钱,但清官算是实现了自己为民的抱负,朝廷上的官员保住了自己的利益,瑞王有人把封地治理好不怕出事乐的清闲,皇帝也安心。

    所以这片地界的治安出了名的好,人们不用担心吃不起饭,活的自在清静。

    这到了别的地方可就大不一样了!你遇到的乞丐在别处都算是常事。”

    陆梓铭也是感慨到,“我以往都知道贪官恶官不会有好下场,没想到这清官竟然也得不到好。”

    祈吾摇头笑了笑没有回应陆梓铭的话,“你们那片的人也是赶上好运气啊!正好碰上世道多清官。”

    说着面漏一丝藏不住的悲悯。

    陆梓铭一愣,喃喃自语:“物极必反,清官多那便是世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