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鬼话祈祷 > 7 第一章 雨剑墀 第七节

7 第一章 雨剑墀 第七节

    7第一章雨剑墀第七节

    “青衫不动!”

    宋君言出击!

    夏寂生见此,神色不禁一喜。

    本不受控的内力激起!

    司影忽觉抗力陡加。不由再催发内劲。

    力本尽。

    强逼激发。

    以致力脱。

    是故司影、夏寂生均已受内伤。

    青衫不动,四枚围棋子已出,反手太华一抹寒芒清冽而逝,快捷无伦,连舞之际黑气之威大减!扇挥之际,急冲向前,势一往无前!司影无奈一笑:

    “小子,几年了,还在用你老爹的老三套?舍身救人?”夏寂生觉剑势一减,但仍为剑气所制,欲出,内力激发,强震欲脱,然不得----

    司影长袍一抖,却邪咒气旋全力爆发,四枚围棋子激射打出,反袭宋君言上、中、下、扇四路,宋君言不禁一退,陡然反应过来,全力使出青衫不动,但一入司影诅诡双剑剑气笼罩便又被卷飞!再欲抢入剑影纷飞之中,诅诡融为一体,天地似为司影森森鬼气笼罩,双剑已及夏寂生咽喉!

    内力急冲而上,司影肘撞,穴道暂封,内力不得上行。待解,不及。

    夏寂生一声大喝:“君言,守墀,勿灭!”旋即挂笑,瞑目待死。

    夏寂生喉间已被剑气刺伤。

    司影露出诡笑,神色却闪起一丝犹疑不决。

    无人察觉。

    剑势不停。

    一蓬鲜血暴起。

    夏寂生眼前一黑。

    (本节完)

    【呃……加点东西………………………………】

    【题释:雨十不释,较长,可略之:

    古人以砭与针连称,称“箴砭”或“砭箴”,或称“针砭”或“砭针”。这说明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说“联系”,是指“针由砭发展而来”。“砭”是一种带有尖头的石刀(这是它和真正的针灸用针的区别)。它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体经络穴位还没有被发现,因此它在初期还只是排腥脓、放毒血的医疗器具,并不用于针刺穴位以治病。

    按照《黄帝内经》的记载,它是中国南方人群的发明,后来被移居北方的南方人带入中原。“砭”被初次带入中原的具体地点是今鲁西豫东地区,或今称的“黄淮海平原”,这一地区就是古文献所谓的“东方”。鲁西豫东地区原为荒无人烟的大沼泽区,即《山海经》所称的“大荒”,从2600BC开始,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地移民蜂拥进入这一无人区,即原红山文化集团从渤海沿岸和河北地区进入鲁西豫东地区,他们带来了“灸术”;仰韶文化集团从西面进入鲁西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集团从东面进入鲁西豫东地区;良渚文化集团从南方进入鲁西豫东地区,他们带来了“砭术”。这四大集团进入鲁西豫东地区的热闹情景,文献记载已经模糊,但生动地反映在“围棋”里面(棋子间无阶级地位差别,凭借人多势众抢占空地,先到者为地主,以多胜少,靠围殴夺取对方地盘)。

    因此,鲁西豫东地区成为人口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地区,但生活环境依然恶劣,主要是低湿的沼泽环境,到处是瘴气恶水,容易使人皮肤生疮,即中医所说的“痈疡”(“痈”指皮肤肿块,“疡”指皮肤肿块溃烂)。对付这种因低湿环境的毒气而产生的皮肤病,只有来自南方的良渚文化集团最有办法,因为良渚文化集团起源于江南水乡,其故乡的水土环境与鲁西豫东沼泽区相同。所以良渚文化集团贡献出了“砭术”。

    随后,随着砭术的广泛应用和实践,人们发现了人体穴位,往后,“砭”由尖头石刀进化为圆柱形的石针,后者才是真正的针灸用针,但名称仍为“砭”,所以古文献提到“砭”的时候,总说它用于“刺”。

    但纤细的圆柱形石针很难磨制,且容易折断,故古人转而采用竹制的针灸用针,名其为“箴”,字从竹从咸,“竹”指“竹制”,“咸”意为“酸涩感”,即指竹针刺入肌体穴位后产生的特有的酸涩感。后来又改用金属制作针灸用针,名其为“针”。当砭发展为“箴”和“针”的时候,时间已经从2600BC进展到了2400BC,经过200年的发展,当初从四面八方迁入鲁西豫东地区的各地移民已经融合为本地的一大土著文化集团——东夷集团,其领袖是伏羲,伏羲的首都就在豫东地区的淮阳。

    《帝王世纪》说“伏羲制九针”。这说明砭术和灸术发展到伏羲时代(2400BC),已经从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初期(2600BC-2400BC)的“外病外治”演变成中期(2400BC-2300BC)“内病外治”(即根据经络穴位治病)的真正的针灸术了。因此,中国针灸术是上古时代东夷集团的创造,其创造的时间,以“九针”的出现为标志,是在2400BC,创造地点以“九针”的命名者伏羲的首都为准,在今河南淮阳。又,砭即砭石。

    音biān。释完。】

    2020.7.7,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