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经营了华娱 > 36、省港旗兵

36、省港旗兵

    练习生作为未出道的艺人,她们的写真集价格亲民,每本仅需二十港币。华云飞将积分分配得很平均,每个人都获得了十万积分,并投放到港澳台以外的地区。

    《时尚芭莎》之前就为少女时代精心制作了时尚大片写真,这些写真集在节目播出当天立马在亚洲区域完成了铺货。

    写真集包含了成员们充满个性的时尚造型和精美摄影,展现出她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第二天一早,本港门店一经上线就引起了男性消费者的疯狂抢购,半天时间就售出二十万本,场面火爆不已。

    华云飞看了统计部下午送来了报告,发现销量最多的是伊丽莎白·赫莉,达到了两万多本,紧随其后的是曾华芊和周海媚等人。

    就在华云飞以为又是平静的一天时,突如其来的变故直接打了他的脸。

    重大事件!

    一群穷凶极恶的悍匪闯进了天文台钟表珠宝店,实施了一场令人发指的犯罪。

    他们开枪打死了行动组巡逻警员和无辜市民,甚至用手榴弹击退了前来逮捕他们的飞虎队。

    悍匪炸毁警车后,从容离去。在场的民众无不惊恐万分。

    此刻,港岛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中环,警务处总部!

    阴云密布。

    整座港岛的氛围瞬间紧张起来。

    据传闻,警务处处长罗伊·亨利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摔坏了好几个杯子。

    警方随后召开了时长一个小时的会议,最终罗伊·亨利决定:悬赏200万港币,通缉悍匪大东团伙!

    同时,警方将展开全港大搜捕,务必将这伙悍匪绳之以法!

    之后,警务处处长亲自接受了港岛记者的采访。

    采访中,他言辞恳切:

    “我们警方将坚决打击以大东为首的犯罪团伙,为了维护港岛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安宁,警方将全力以赴,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确保这些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还受害者和公众一个公道。”

    而就在此时,三家电视台新闻已经开始播出。

    亚视主持人汪明全:

    “根据香港警方提供的消息,这群悍匪非常凶悍且专业,他们配备了54式手枪、AK突击步枪、手榴弹……”

    “而在这次抢劫案中,钟表珠宝店一共损失了价值数百万港币的贵重物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案发现场……”

    镜头切换,抢劫现场,四周被拉线封锁了起来。路面坑坑洼洼,翻倒的警车,还在冒着黑烟。

    救护车也赶到了现场,救护人员正在搜救着受伤的市民群众。

    “此外,警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一哥表示一定坚决打击以大东为首的犯罪团伙,还受害者家属和公众一个公道!”

    随着两大电视台的相继报道。

    全港市民集体炸锅了。

    “鬼佬说话就等于放屁辣,这伙大圈我知道,他们70年代就开始抢劫了,现在呢?还不是活的好好的?”

    “鬼佬说的话,听听就好了。”

    “我的天啊,这大东也太凶残了吧?”

    “哼,受到伤害的又不是这些约翰鬼佬。他们就会高高挂起,置身事外。”

    很多市民都对鬼佬处长表示不屑。

    华云飞在gs空间内找到了类似《碟中谍》的易容面具。

    他戴上一张酷似西索的人脸面具,看着镜中的自己,还觉得不够,又在脸上画上了星星和雨滴的图案。

    昂撒人在原时空每年从香港收取高达一千亿港币的税收,而在九七回归时,他们还偷走了价值五万亿英镑的本港财产并逃离。

    这个搅屎棍已经面临倒台了,还在世界各地布下“雷”。

    香港对于中国和约翰来说都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一方面,约翰在长达155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对香港进行“彻底殖民”,这与美利坚和澳大利亚对当地土著的那种彻底殖民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随着约翰的衰落,香港却创造了一个迅速造福的神话。

    为什么后世香港地区存在种种乱象?很多人对其政治制度存在误解。

    实际上,现在的香港与一百多年前的香港在政治制度上虽然看起来相同,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些缺乏历史认知和视野的人往往会将约翰人在撤离香港前夕的管制方式视为整个殖民时期的管治模式,这是一种以偏概全、过度美化殖民地历史的看法。

    香港的民主化进程始于70年代,直到80年代才开始破天荒地搞了选举、代议制。在此之前,香港是不存在民主的。虽然在这个时期,本港人也曾抗争过,但效果并不大。

    约翰只是对其部分制度进行了小修小改,总体框架并没有改变。香港保持了一百多年的无民主状态,却突然要大改,这是为什么呢?

    在回归之前,约翰为香港埋下了许多“雷”。其中,现任总督麦理浩是不得不提的一位。

    他是第25任总督,在1971年11月上任后,迅速推进了香港的民生和市政建设。

    他提出了“十年房屋计划”,解决了本港150万人的住房问题。还有地铁、海底隧道等各种高楼大厦和商业中心等也都是他的推动之下的产物。

    除此之外,他还成立了廉政公署,这是对香港政坛意义重大的举措,关于这点就不赘述了,在很多港片中都有对廉政公署大量的描述。

    约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迅速提高香港的生活水平,并借此来增加本港人对于约翰的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也正是日后约翰和中国谈判的最大资本。

    这不是阴谋论,1972年,在麦理浩给伦敦提供的报告中,他亲口承认了“这是经过计算的举动,是为了让香港市民认可,香港是他们的家,港英政府是他们的政府”。

    约翰这么做,就是为了给香港回归增加难度。

    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麦理浩之所以能在香港进行大规模的民生建设,就是因为这个时候,香港恰恰也有钱了,香港可以说集万千运势于一身。

    在四五十年代,由于战争因素的影响,大陆地区的有钱有权的人纷纷涌向香港。

    这不仅包括富商显贵,也包括大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为香港带来了丰富的资金和劳动力。这些资金和劳动力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视为“第一桶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正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西方国家,把目光投向了亚洲的新市场,而香港则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与此同时,中国尚未加入全球经济体系,这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对外窗口,吸引了大量的贸易和投资。

    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大部分需要通过香港进行。

    而在70年代,这个时期的大陆廉价物资对香港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香港的经济实力开始飞速增长。只有在这个前提得以实现的前提下,麦理浩的改革措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笼络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