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梦断伊园 > 第九章 误飞的风筝

第九章 误飞的风筝

    这天上午,北大街李家的大药房里,药工们正在配药抓药。这个大药房,紧依状元巷南侧,面街朝东。临街三间店房,阔大宽敞。门脸高悬着“鹤年堂大药房”的金字匾额。堂内一排百眼橱依西面东而放。暗红漆亮的长条柜台上,置放着铜冲子,一种名叫铁船的捣药工具,天平,戥子,算盘。从店堂进内,朝南前后三进。

    第一进是药坊和仓储。药坊雇有五十多名工人。一个个在忙着熏制草药。

    第二进为厅堂,是会见宾客和洽谈生意的场所。厅堂里放置着一组黄花梨木桌椅案几。墙上挂着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等名中医的画像。

    第三进就是起居之处。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李家太太和兄弟都居住在这里。

    李谪凡读书的沁芳阁建在后院里。后院墙外,就是状元巷。

    整个院落富丽又不失幽雅。佳木葱茏,花团锦簇。院中青石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绘成一池清水。

    谪凡读书的沁芳阁就依着清池而建。

    沿着一条曲折的竹径再往里走,有一小拱门,门墙上写着“鹿苑”二字。推开拱门进去,又是一番天地。原来,这里还豢养着两头非常漂亮的梅花鹿。苑中芭蕉簇立,藤蔓绕檐。一脉清流,至此流出墙外。

    每次张华儿偷偷来看李谪凡,都要悄悄地跑到鹿苑去喂一喂这两头梅花鹿。她给她们取了名,一个叫妙妙,一个叫真真。这两头鹿好像通人性,每次华儿叫她们的名字,她们就会从草甸上撒开蹄子一路小跑过来,依偎着华儿,开心地吃着华儿给她们带来的美食——胡萝卜或浆果。

    李家从谪凡爷爷手上经营药材生意,开始发家,到了谪凡父亲李显一辈,已经是富甲一方。只是三代之内没有出过一官半职。可以说,谪凡是承载着李氏家族几代人的愿望,那就是登科进士,出人头地,为李家光宗耀祖,显赫门庭。

    这天,谪凡在阁楼内读了半天书,读得头昏脑涨,眼睛模糊。他想着休息一会,于是放下书本,下了阁楼,坐在了柳荫下的石凳上。一阵清风拂过脸面,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起来。

    他从袖内掏出一支玉笛,和着鸟语花香,吹起了《折柳》。“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支折柳曲,大多填的是些哀伤的离别词。柳,谐音留,意谓依依惜别。

    少年心事当拿云。按理,李谪凡十九岁的生命里也无些个儿女情长。但这李谪凡却是传说中的文曲星下凡,自小有些天赋,对那些充满离情别怨的诗词曲赋自有一些痴恋。

    这悠扬的笛声如泣如诉,委婉连绵,直吹得柳暗花残,风回云迷。

    原来这谪凡对音乐有极高的天赋,什么乐器到了他手上,都能无师自通。后来他组建戏班子,都是自己亲自作曲伴奏。有《九种曲》留世,皆为笛子名曲。

    一阵凉风吹过,几瓣落花轻轻地飘到了池面上。谪凡不觉停下了吹笛,抬头望了望天。这一望不打紧,却望见了一只翻飞的风筝,飞过了他家的院墙,飘飘悠悠地落到他的脚下。

    谪凡忍不住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只制作精良的绢丝蝶形风筝。再看这只风筝的右翅上还题着两句诗:

    纸身全仗东风力,化作青空五彩云。

    李谪凡默念了两遍,心下道,这诗怎么那么熟悉呢?不是我十岁那年写的吗?

    记得那年春天,他和弟弟一起去城外放风筝,回家父亲就命他写了这首《纸鹞》。

    是谁的风筝落到了我家院子里呢?又那么巧,题的是我的诗句,又恰逢被我捡到?谪凡心里想着,却听到院墙外一个童稚的声音在喊:“姐姐!姐姐!风筝落到院子里去了,怎么办?”

    接着听一女子的声音道:“弄堂风那么大,我教你别拽着线,你偏拽着。你看,院墙那么高,飞进去再怎么出来呢?”

    童稚的声音开始哭闹:“我要我的风筝,姐姐,你给我去找回来!”

    “姐姐帮你再做一个就是,这个就算了。”

    “我偏要这个。这上面的图还是我画的呢。”

    谪凡听着墙外的对话,手里拿着风筝,怔怔站着,不知该怎么办。

    这几个月,他为了备考,几乎足不出户。他已经感到了自己肩负的家族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