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晚承妆 > 第一百一十一章·诧异

第一百一十一章·诧异

    丫鬟吓了一跳,神色惊恐地道,“姨娘可别说这样的话,快呸几声,免得被菩萨听到当了真,那可如何是好?”

    邹姨娘淡淡一笑,“那不正顺了我的心意吗?”

    反正她从来也没想过要为盛时生儿育女,自己的一生搭进去也就算了,难道连孩子也不放过?

    盛家又有什么好?

    丫鬟瞪大了眼睛望着她,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邹姨娘催促道,“行了,你快出去吧,一会儿老爷就回来了,别被发现了端倪。”

    丫鬟点了点头,拿着空药碗匆匆跑了出去。

    她前脚走,盛时后脚就慢悠悠地回了房间。他望着门口的方向道,“好像有个人影过去了,是我眼花了吗?”

    邹姨娘笑着道,“老爷耳清目明,看得极准。正好您洗漱的时候我觉得口渴,叫了丫鬟送了杯茶过来。”

    盛时点了点头,没再多言,重新上了床。

    邹姨娘乖巧地依偎在他身边,轻声道,“老爷,家里大小姐还没有定亲,先将三小姐嫁了,外头的人会不会说三道四呀?”

    盛时道,“这些人闲着没事做,就喜欢乱传瞎话。不管咱们怎么安排,他们还是照样说。依我看倒不必费神想着,任由他们说去好了。要是有人问起,就说我心疼长女,打算多留她几年。她幼年丧母,这些年生活不易,倒也说得通。”

    邹姨娘有点儿想笑。

    哪里就说得通了?盛时若真的如此疼爱盛南锦,也不会出了事儿就将她扔到田庄上去了。外头的人早就将他骂了个体无完肤,只不过没人敢在他面前嚼舌根,粉饰着太平罢了。

    邹姨娘点了点头,“大小姐是嫡长女,婚事原该慎重些的。何况舅老爷又高升了,若是能在京城为大小姐物色一门好亲事,对咱们盛家也有好处。旁人见了只会眼红,倒也说不出什么来。”

    盛时轻轻翻了个身,有些疲惫地道,“我困了,你别吵我,让我安心睡上一会儿。”

    邹姨娘不敢再说,没一会儿盛时便睡熟了。

    邹姨娘目光中的柔情顿时消散得干干净净,换上了冷淡厌恶的模样。

    只是长夜漫漫,似乎永远也等不到天明。邹姨娘轻轻叹了口气,盯着帐子发呆出神。

    盛南锦还不知道这些事,好好地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神清气爽地醒来,心情都比平日里好了几分。吃过早饭后,盛时身边的婆子来送信,“等大小姐这边收拾妥当了,就去趟书房,老爷在那头等着您呢。”

    最近盛时见自己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

    盛南锦诧异地问道,“可知道父亲找我有什么事儿?”

    这些婆子都是服侍盛时的老人,深得他的信任,平日里牙口缝比谁都紧,轻易不会乱说话。不过如今盛南锦的地位不同了,婆子们见风转舵,也知道谁才是家里最该巴结的人。

    一听盛南锦这样问,她笑呵呵地道,“这不是吗,昨儿老爷将三小姐和表少爷的婚事定了下来,先去了卫姨娘那里,敦促她年前就将嫁妆都置办出来,又去了姑太太的偏院,把话都说清楚了。如今水到渠成,就等着定日子下聘娶亲了。”

    盛南锦很是惊讶。

    才过了一夜,怎么好像过了一整年似的?

    盛南锦沉吟了片刻,又问道,“姑太太那头说什么了没有?”

    婆子摇了摇头,“要不怎么说老爷高兴呢?便是姑太太那样的性子也是什么都没说,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这可不符合盛氏的性格。

    按照她的脾气,怎么会心甘情愿接受盛南纱作为自己的儿媳,肯定要大哭大闹一场才对。

    正所谓反常既妖,盛氏别是憋着什么坏,等着在其他地方使招数吧?

    盛南锦轻轻叹了口气,对陈六儿媳妇吩咐道,“妈妈跑腿送信辛苦了,赏个封红,留着打酒吃。”

    那婆子一脸惊喜,却也没有推辞,拿了封红高高兴兴地出了门。

    盛南锦赶紧叫来尺素,“让肖管事帮着打听打听,父亲为何会突然拿了主意,中间可曾见过什么人,或是发生过什么事。”

    她始终觉得盛时会突然改变心意,很有可能是受了某人的启发。却又哪里知道,启发盛时的那个人正是她自己。

    盛南锦收拾了一番,匆匆去前院见父亲。

    盛时一见到女儿,三下五除二便将事情说了,末了还道,“关上门总是一家人,不论你姑姑和阿集从前做过些什么,以后还是要当亲戚往来,你也就不要太过纠结于从前的那些小事,眼光往长远看。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呢,你敢说将来没有用上他们的时候?”

    这都哪跟哪啊!

    只要他们不来招惹她,盛南锦自然不会无端去招惹他们。

    盛南锦笑着道,“父亲说的是,亲戚间哪有隔夜仇呢?何况表哥娶了纱姐儿,以后就是我的妹夫了,一家人就得心往一处想,这才能让家族走得更远。”

    盛时对她的这番话十分满意,“你能这样想就最好了。”

    说完又从桌上拿起一封信递了过来,“这是你舅母派人送来的,我看了看地址,应该是路上的驿站,许是怕你惦记,所以特意写了封信报平安。邯郸已在河北境内,离京城不远了。仔细算起来,说不定这个时候他们一家人已经到了京城。”

    “真的吗?”盛南锦很是高兴,当着盛时的面将信拆开了。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多是赵氏报平安的话,还叮嘱她照顾好自己,仔细调养身子,末了还说高氏在半路上吐个没完,起先将赵氏吓了够呛,到沧州后请了大夫来诊脉,结果诊出了喜脉。赵氏开心之余,担心儿媳妇受不了颠簸之苦,想让高氏和惠渖留在沧州养胎,等胎像坐稳了再去京城会合。惠仲文虽然厉行节俭,但这毕竟是惠家的第一个孙子辈,想必也能理解。可高氏和惠渖却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跟着一起上路不可。赵氏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下来,夜夜求菩萨保佑,这一路上可别再有差池才好。

    写信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古城邯郸,还在这里遇到了惠仲文的同窗……

    盛南锦看到这里,见盛时在一旁急得抓耳挠腮,便笑着道,“舅母一路平安,高家嫂嫂还诊出了喜脉。”

    盛时强撑了一个笑脸,“是吗?那可是喜事。信中提到你舅舅了没有?”

    盛南锦摇了摇头,“没有。”

    赵氏还没有见到丈夫,提他做什么?

    盛时十分失望。

    而此刻的赵氏已经在天明时分进了京都。

    万里帝王家,入眼皆繁华。

    赵氏简直被晃花了眼,看着路上的人群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