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穿越之我要当球长 > 第二十二章 鲜卑血,汉家魂!

第二十二章 鲜卑血,汉家魂!

    “放肆!

    没有确凿证据,岂可胡言乱语!”

    听得李天若言之灼灼,张卓顿觉难以接受,手掌一压,猛拍桌喝道:

    “从小就闻听花木兰乃我汉民之民族英雄,怎么到了你口中就成了鲜卑异族了,若是你不把这件事解释清楚,休怪我不念刚才切磋之情,定要与你来一场誓决生死之战!”

    “张卓,不用急躁,

    且听天若怎么说吧,若是说的不对,

    到时不用你说,我也不会饶他。”

    吴潇吩咐张卓稍安勿躁后,扭头示意李天若继续说下去。

    见到众人的反应,李天若哈哈大笑道:

    “大家不用急躁,我在最初与吾妹得到这一结果时,

    当时的心情与大家相比不逞多让。

    关于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到底是何族人,且听我慢慢细说。”

    根据李天若的讲述,北魏神麚二年,在与柔然的战役中,北魏太武帝向西追逐柔然部落至兔园水(前世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图音河)。

    当北魏太武帝路过这汉将窦宪曾经营造的故垒处,向全军下达了“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渡燕然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的命令,这次征伐使得北魏扩地潜力。

    太武帝于神麚二年的这次征伐,虽然未能攻灭柔然,但却让柔然遭到了沉重打击,并在之后的七、八年的时间里,不得不与北魏相互同好,并表示了臣服之意。

    虽然柔然表达了求和的意思,但北魏太武帝还是深得除恶务尽、残敌必剿的真理,分别于太平真君四年、五年和十年,连续三次大举亲征。

    其中在太平真君十年,北魏王朝这最后一次对柔然的战事,对柔然的打击力度最大,此战后北魏尽收柔然人户畜产百余万,对柔然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史书记载“柔然可汗吐贺真遂单弱,远窜,边疆息警矣”,这次对柔然的最后一击之后,柔然部落蠕蠕亦怖威北窜,不敢复南,彻底熄灭了南下的想法。

    在李天若、李有情兄妹二人对花木兰生活年代的研究,根据木兰辞加上风土人情上的传闻逸事,花木兰参军的时间线并没有错,两兄妹曾经假设过这样一种情况,虽然花木兰极参加了北魏与柔然的战争,但是这并不足以证明花木兰就是鲜卑人。

    为此,两人再次从兵法军典中翻查北魏军制,调查的结果,就是从北魏早期的征兵体制当中,是只有鲜卑人才有资格加入军队的,且早期的北魏实行的是八部军制,在吴潇听来,大概类似于前世那同样出自东北的满洲八旗,草原牧民们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父亲退伍后,由儿子世袭军籍。

    而将汉人编入军户,则要到西魏宇文泰实行府兵制,在北魏中后期虽然会有胡化汉人组成的军官阶层,但底层的兵士们,还是由鲜卑人组成。

    汉人负责耕种供养,鲜卑负责作战掠夺,这是北魏王朝的基本国策。

    靠着这种鲜卑人特有的军队编制,北魏王朝可以使已经开始慢慢汉化的鲜卑人实现全民皆兵,从而保证充足的优质兵员,又从根本上保证了拓拔八部的完整。

    而从《木兰辞》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花木兰一家恰恰是子承父籍,而这一点,恰恰证明了花木兰一家正是鲜卑的世袭军人,正是由于花木兰的父亲无大儿,花木兰又无长兄,所以花木兰才会选择代父从军,也可以说是代弟从军,并从此开启了她女扮男装的传奇军旅生涯。

    “殿下,

    诸位大人。”

    听得李天若的侃侃而谈和对一件件事情的分析推理,众人不由得陷入沉思当中,见此情形,李天若轻笑一声,夹起一片红烧肉大口咀嚼着说道:

    “仅从血统上来看,

    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

    是鲜卑人无疑!”

    随着李天若的最终定性,之前喊叫着要与李天若一决生死的张卓也不再说话,出言反对的李破虏,口中喃喃的仍是不可思议的样子,吴潇定眼看去,那李有情却是脸露笑容,若不是李天若用眼神示意的话,吴潇坚信李有情一定会口出调侃的话,来让提出质疑的在场众人无地自容。

    “好了,我承认,

    你们兄妹二人的讲述,

    说的是头头是道,听的是有理有据。

    但是,在我看来,都是狭隘的观念!”

    用右手指尖敲了敲餐桌,虽然从心底里吴潇有些接受了李天若和李有情兄妹二人所提出的花木兰乃鲜卑人的论断,但在拥有前世更先进民族观念的吴潇看来,两人的思想深度还是太过狭隘,并不是一个国家所应该具有的价值观。

    吴潇决定应该给兄妹两人上上课,于是抛出自己的观念道:

    “没错,就像你们说的那样,

    仅从血统上来说的话,花木兰可能确实是鲜卑人。

    但是呢,你们现在告诉我,

    鲜卑人在哪里?哪里还有鲜卑人?

    北魏虽然灭亡,但是鲜卑人并不应该灭亡,

    但是鲜卑人却在汉地再也看不到了,请问这是何故?”

    面对吴潇的疑问,李天若兄妹二人相视一眼,却是无法回答,而猜想到吴潇意思的李破虏,则是精神大振,目光如炯的等待着吴潇的下文。

    “之所以没有鲜卑人,并不是鲜卑人真的不存在了,也不是因为鲜卑人被替代北魏的北齐、北周、隋唐等后朝屠戮干净,而是因为,在北魏推行的汉化过程中,饱经华夏文化熏陶的鲜卑人,已经全部抛弃了鲜卑这一称谓,而成了现在汉地上的汉人了!”

    李天若兄妹二人明显被吴潇的这一论断震惊万分,望着反过来不可思议的兄妹二人,吴潇继续说道:

    “同样拿《木兰辞来说吧》,在《木兰辞》开头便提到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以及后文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从这两句诗句不难发现一个标准的汉族女子的日常生活。

    在我看来,即使花木兰是鲜卑女子,

    但是经过鲜卑整体汉化从而与汉族的融合,

    花木兰恰恰是一个纯粹的汉家女子!

    鲜卑血,汉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