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请叫我祖师 > 第十七章 陈年旧档(1)

第十七章 陈年旧档(1)

    山里十分清净,这初冬严寒时节,更是无人前来,萧若云倒也乐得自在。

    平日里自己生火做饭,间隔几日洒扫一下几座殿堂庙宇。自打那日老庙祝下山之后,他一直将山门紧闭,只是在偏殿内参悟那本乘风剑法的剑经。

    他前一世对练武本来就是极有兴趣的,此时拿到这本武林秘籍,自然是爱不释手。

    再加上高龙的事情,一直都是悬在他头上的一把利剑,不知道什么就会斩落,让他练习剑术的意愿此时极为迫切强烈。

    所以自从那日晚间开始,他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是不分昼夜的参悟。几乎每天只睡两个时辰,恨不得自己也能马上成为剑术高手,从此不说纵横于世,起码也能拥有自保的能力,不至于任人宰割。

    不过令他哭笑不得的是,此时绝妙的剑术秘籍摆在眼前,自己却没有一把像样的剑来练习,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此时剑的价格可不便宜,就算质量稍差的,一把都要十好几两,更别说质量极佳的好剑了,动辄好几百两银子,根本不是他能买得起的。

    他只能拿过那把大殿里老庙祝留给他辟邪用的桃木剑来练习。

    他参悟剑经的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可是等他真正开始修炼起来才知道,练武哪有那么简单,内功心法且先不去说,单单这剑经中剑招的第一层,光是招式就有八八六十四招。

    其中蕴含的变化更是呈几何倍数的增加。别说练成,光是把这些剑招记熟,一般人都得三五个月的。他本不是什么天纵奇才,顶多是中上之姿。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剑招,就算以他极为坚忍的心性,都有些信心缺乏。

    不过,此时却由不得他,不然三个月后所要面对的后果,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

    还好此时他不过年方十五岁,最不缺的就是一股奋发向上的狠劲和志气。

    就这样,沉浸在练剑当中,不分昼夜,萧若云内心处本来就有一股认准目标就舍生忘死的狠劲,即使每天练习的筋疲力尽,仍旧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好在这里是一个极为僻静的所在,几乎不会有人来打扰他,除了吃饭和休息,他基本一直待在偏殿里。

    时而拿着那本剑经参悟其中绝妙的招式身法,时而对照着自己所悟,就在偏殿中挥舞着木剑照着书中所讲配合步法身形,将剑招一一演化。

    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直到二十多天后,萧若云才将那第一层的前二十招本式练习熟练,至于衍生的变式只能慢慢参透。

    此时已经接近十一月,照那老者所说,到了十月下旬或者十一月,就会大雪封山,极难出入,只有等到明年开春,雪化了才能正常出行。

    乘着今日天气晴朗,该是进城去衙门一趟,将这几个月的给养和来年的年俸领回来了。

    萧若云出了偏殿,将那本剑经在自己屋里藏好了,又到厨房中取了一些野兔野鸡的腊味,准备回去让张老夫子和秀姐儿也尝个鲜。

    收拾停当,带了官凭,拿了些散碎银钱,将大门上锁,下山而去。

    次此下山又比来时不同,天气更见严寒,寒风刮在脸上生疼,萧若云一路奔走,到了午后终于赶到了阿干河附近,不过他此时身体比之前要好得多,加上这段时间练习剑法,却没有觉得如何累。

    远远能看到不远处阿干村的几户炊烟,萧若云仍在河边的大树下休息,吃了一些腊味干粮喝了些带来的清水,只歇息片刻就继续上路。

    一路奔波终于在黄昏时分赶到了岚州城。

    回到东南坊的家中,见了张氏父女,三人自有一番欢喜。

    阔别了近一个月,此时终于又见到他,而且她发现萧若云的身体比先前又结实了不少。秀姐儿此时自然十分欢喜。

    连忙招呼他歇息,一边不顾自己劳累一天的身子给他生火取暖,烧水洗漱。又总觉得山居清苦,张罗着给他做顿好吃的补补。

    萧若云将带来的野味交给张绣娘拿去烹调,顺便整治了几个家常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喝叙谈。自有一番欢喜。

    吃饱喝足,躺在温暖的热炕上,萧若云心中说不出的安详。

    据那老者交代,每年这个时间衙门是会将来年的年俸和今次过冬的粮米发下来的。过冬的给养较多自然不能由清苦的庙祝来拿钱自给。

    不知道此次自己前去衙门讨要给养和饷银会不会顺利。

    第二日大早,起来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张氏父女自去营生不题,萧若云摸了此时口袋里不到一两的散碎银子,苦笑着摇了摇头。

    拿着官凭前往衙前街上,到了衙门向门口的衙役门房说明来意,并出示了官凭,每人塞了五十文钱茶钱,那两人看他年幼,也没有为难,只是让他从侧门进入。并嘱咐他过了照壁仪门,在右手边第一间厅舍就是户房公房所在,不可乱闯,大声喧哗。

    在衙门前的照壁处,张贴了很多衙门的榜文,有追缴积年赋税的,明示放告时间的,修理工程需要征发徭役的,甚至还有好几张通缉令,竟然是秦虞两国联合通缉,上面秦国和虞国的刑部大印赫然在列。

    不过萧若云此时有事在身,也无暇细看。今日衙门里似乎十分安静,也很少见到那些捕快,衙役和帮闲。

    按照门房所示,萧若云来到了户房所在厅舍,只见此时里面只有一个年老些的书办留守,萧若云说明了想领取过冬给养和来年饷银的来意,并将官凭呈上。

    又言道自己想将父亲的赋役黄册销了,顺便办理了自己的路引文书,还望老先生行个方便。

    那老书办眯着眼睛,将官凭迎着阳光举着看了片刻,又细细打量了萧若云几眼,见他小小年纪,倒是极懂礼数,而且面目清秀,颇有些书卷气,当下暗暗点头,开口道:“你就是萧元衍儿子?我和你父亲也算是相识一场,虽然我与他皆是公事上的交往,私交并不多,但是颇有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分在,今日恰巧州尊出巡,几个老爷和六房的多数人,都随着外出了,只有些像我们这样老胳膊老腿的留守”。

    “看在你也算是故人之后,你且随我来吧”。

    那老书办带他到了衙门后边的库房,领取了5两银子的饷银,还有一些笔墨纸砚蜡烛麻布之类的公事用品。

    又带他转到了衙门后边的厨房处,见了厨房管事,拨付了城隍庙里这个冬季所需的米面菜蔬,并且看在萧父的面子上,那老书办替他说了好些好话,厨房管事竟然破天荒的没有克扣。

    而且多拨了米面各一石,蔬菜若干,油盐酱醋若干给他,萧若云大喜,连忙将手里本就不多的银子,一人都塞了二三钱银子说是请喝茶,毕竟这厨房的东西虽说都是公家的,但是也得承人家的情不是。

    这一切办妥,萧若云才出门雇了两辆独轮车,来回好几趟,最终才将这些东西从衙门的后门拉回家,好在衙门这里距离东南坊并不远,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

    这一下,直到下一年的冬季,衙门是不会再出一文钱和一粒米了。

    萧若云将东西收拾运送完之后,结算了车夫的车钱,然后按照老书办的吩咐,来到了衙门后边的架阁库。

    此时那老书办正和一个同样年老的老吏谈笑,见到萧若云来了,知道他已经把其他的事情都办妥了。

    那老书办将一页纸递给他,道:“这是你的路引,我已经替你填好了,本来衙门户房这里盖过了大印的空白路引就有很多,这倒不是难事,不过我眼下还有一大堆的案牍文书要处理,可没有时间陪你去一一翻找那一大堆的赋役黄册”。

    “这是架阁库的夏老,你也看到了,我们两个都是一把年纪了,已经老眼昏花,实在爱莫能助,我已经同夏老招呼过了,你也算是有正式官凭的衙门中人,那些档案又都没有秘级,你就自己去查找你父亲的黄册吧,找到了拿给我就行”。

    萧若云连忙应了一声,说句实话,他还真的挺感谢这老书办,这次看在父亲的面子上,属实帮了自己不少,自己只送给他几钱银子,不但帮自己办了路引,还一分不少的帮自己把物资和饷银争取到了。

    “年轻人,赋役黄册在库房最里面,你慢慢查找吧,老张已经给我交代了,我和你父亲也算熟识,你有什么不懂得就直接来问我就好”,那老夏摸着胡须,笑着对他说道。

    “是,还要烦扰二位”,萧若云施了一礼,之后就转到库房最后边,开始在在一大堆档案中查找父亲户籍所在的那本赋役黄册。

    那老书办和老夏说笑了几句,自回户房办公,老夏也开始拿着毛笔办理手头的公务,偌大一个架阁库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萧若云开始一一翻看那一堆堆陈年旧档,这里的档案很杂很乱,六房的非机密档案都在这里摆着.甚至连一些刑房的旧档都在这里,一卷卷的卷宗码了整整几大摞,萧若云顿时头大如斗,不过也只能耐下性子一一查看。

    在一连查阅了两个时辰的档案后,萧若云还是没有找到父亲的户籍册子,不过无意中竟然发现了刑房档案中有涉及到城隍庙的卷宗,出于好奇心,他将那本卷宗拿了出来细细察看,不料却是越看越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