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太吾江湖 > 第十七章:小子与高僧

第十七章:小子与高僧

    黄墙黑瓦,暗红色的大门,大门之上,一块鎏金牌匾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寒山寺。

    落叶缤飞,和风微抚,董子安昂着头环视一周寒山寺的外观,心中无不惊叹其建筑之精美,他安静地伫立在大门之外,欣赏着面前这座古朴的大门,流露出欣喜的情绪,终于是来到了寒山寺,如今只需要取回物样,便可完成李叔交由自己的任务了。

    董子安轻叩木门,咚咚两声响,声音回荡在林中寺内,随即他沉声说道:“晚辈依前辈铜拳李铜李叔之命,前来寒山寺面见舍离大师,盼寺内师傅通告一声。”说完,他便静候一旁,等待寺内僧人出来接待。

    没过一会儿,厚重古朴的山门缓缓拉开,一位身着灰衣的僧人出现在董子安面前,只见他低头施礼,向董子安不急不慢地说道:“施主,方丈有请。”

    接着,灰衣僧人侧身一让,做了个请的手势后,率先动身起步,为董子安前方带路。

    董子安礼貌地道了声谢后,抬脚跨过这座暗红色的山门,原先被大门约束的视野徐徐打开,一道佛家净地的风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令董子安的双目本能地瞪大,其中流淌出奇异的光彩。

    青灰色的石板明净厚实,两旁各有一座座建筑肃穆端庄浮现在眼里,一位位或灰衣、或黄衣的僧人交流着、清扫着,多而不乱行动有序,远端高峰佛钟,声声悠扬,下下直中人心。

    董子安跟随着灰衣僧人,绕过寺庙前院,转过一道弯,此时映入眼帘的是数十僧人整齐划一地打着一套异常刚猛强悍的拳术,每一拳、每一招都将刚猛威武展现地淋漓尽致,伴随着一拳一脚的呐喊,其声如洪钟,其势如猛虎。

    董子安的脸庞之上不知觉地浮现出诧异之色,诧异这拳术尤其像太祖长拳,简直就是抛弃了太祖长拳中的弯弯绕绕,只留刚猛。

    他忙不丁地向面前带路的僧人询问:“小师傅,这姑苏寒山寺内僧人也练武?练的可还是太祖长拳?”

    僧人答道:“武可强身健体,护卫寺院,只要修缮其身,成不放逸者,不以武为祸,修武无不可已。至于施主所问拳术,乃少林长拳,自太祖长拳衍化而来,故有所相像。”

    “原来如此。”

    董子安搔了搔头,他初入江湖,除了一所嵩山少林外,哪认得其他寺庙,自认为只有天下寺庙唯独少林习武,不曾想,这寒山寺僧人同样练武强身。

    “既然会武,为何不组织武僧,去除了山下林中饿狼呢?”

    “阿弥陀佛,上天有好生之德,故,不杀生。”

    “额.....”

    一题聊毙,二人便无话可说,一人在前方带路,一人后头跟着,就此默默一路,不知过了几座佛殿,走了多长时间,董子安只觉得寒山寺内小路弯弯绕绕,难走的很时,前路的灰衣僧人停了下来。

    面前是一所偏殿,造型模样与其他房屋别无二致,灰衣僧人向董子安做了个手势后,轻轻磕扣两下门扉,低声说道:“方丈师叔,来人已带到。”

    “进来吧。”门内一道浑厚又苍老的声音传来,那灰衣僧人听到后,微微点头,回身向董子安说道:“施主有请。”说着,灰衣僧人为他带开了木门。

    董子安于门外抱拳躬身行礼,打了一声招呼,道了声名号后,得到舍离大师的允许,这才敢挺身抬头打量屋内摆设。

    屋内摆设极其简朴,一床一桌一茶壶,两椅两画两茶杯,那位舍离大师身穿黄色僧袍,身披红色袈裟,慈眉善目,长髯白须,与墙上那幅拈花轻笑的佛像图别无二致。

    灰衣僧人竖手在身前行了一礼,极度尊敬道:“弟子见过方丈师叔,若无二事,正明先行告退。”

    舍离大师微微颌首,他便离开了房间。

    “施主此番前来,说是受李铜施主之委托,可有凭证?”舍离大师抚了抚颌下白须,慈善的目光落在董子安的身上,笑了笑,道:“并非老僧多疑,只是非常时期,需以谨慎,施主莫要多想。”

    董子安闻言是略略失神,心里迷糊,舍离大师称此时非常时期,到底为何?怎么自己像是莫名其妙入了圈套一般。

    不过董子安并没有因为失神冷落失礼了舍离大师,他很快地从衣兜里掏出那块璇女峰上的石头,两手恭敬地送到舍离大师面前。

    舍离大师接过石子,含笑的眼眸中似有一道光芒闪过,随即他脸上浮现出肯定的神情,说道:“不错,不错,若是如此,想来施主是为了李铜施主寄存老衲此处物品而来吧。”

    “是的,舍离大师。”

    董子安微微颌首,道:“李叔曾说,舍离大师见此信物,便知缘由,看来李叔没有糊弄我,不知东西在何处,是否需要小子避让呢?”

    “无妨。”舍离大师摇手拒绝,随即便是在榻上枕头底下取出一方小匣子,交给董子安,问道:“不知李施主现在如何,可平安无恙?”

    舍离大师这番话问的董子安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连连摆手摇头,说道:“大师此话怎讲啊,李叔身体好的很呀。”

    “哦?”舍离大师深邃的眼眸紧紧地看着董子安,脸上似笑非笑,最后是浮现出饶有兴趣的神色,说道:“身体无恙,却差你来取东西,小施主与李施主是何关系呀?”

    董子安想不透舍离大师,却又没来由信任李叔,故实话实说:“无亲无故,只道是李叔赏识小子罢了,恰逢李叔有事帮忙,小子便接了过来。”

    舍离大师抚了抚颌下白须,点点头,温和笑道:“小施主赤诚心善,着实叫人喜欢,也怪不得李施主信得过小施主,让小施主来此取物.....”声音微顿,话锋一转,舍离大师郑重地问道:“若路遇劫匪,抢夺物品,他要害你、杀你,你当如何?”

    “杀之!”董子安毫无犹豫,斩钉截铁地说道:“君子一诺千金,我允诺李叔取回物样,我自全力以赴,必完成。”

    “若杀你之人乃正道,你帮之人是邪派,你又该当如何?”舍离大师追问道。

    “此乃我误信奸人,真是如此,犯下错误我来弥补,无论如何,男子顶天立地,我当是绝无心怯畏缩,一人做事一人当。”董子安面色不变,昂首挺胸继续说道:“可何为正,何为反,此事是错是对何为标准,我爷爷曾说过,江湖之上,唯自己可靠,我想,这些正反对错之标准,江湖一人一套,说也说不清楚,所以,到时候该当如何,只能靠我当机立断了,日后若成祸乱弊端,我必不会躲避。”

    “很好,很好,孩子,你心性不错,自立自强,颇有杀伐果断之风,是个可托付之人,不过日后可要好生修持,莫要走歪了。”

    舍离大师笑盈盈地说着,笑眯眯地送董子安离开,待董子安临走之际,还送他一句:“前路坎坷,莫要忘了初心,失了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