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1979黄金时代 > 第31章 领导2

第31章 领导2

    陈奇如果想商战,肮脏的手段可太多了。

    但他不愿意这么对付人家,而且环境不同,这年头枪毙很容易的。

    后世的京城,有一个著名的民俗文化景点,叫老舍茶馆。80年代搞的,里面有2分钱的大碗茶,也有高级茶点,有戏曲可看。

    那会年轻人都追逐港台流行,不爱看戏,老年人又嫌贵,舍不得来。

    老舍茶馆亏了一阵子,后来找到了发展路线:把自己包装成BJ民俗文化的代表,给那些老外表演,并且得到了政府认可。

    外国首脑来京城,都要去老舍茶馆转转。再后来旅游业繁荣,外地人、普通外国游客也都去看看,排队打卡,喝那2分钱的大碗茶。

    后世喝大碗茶是网红打卡,但追根溯源,就是当年这帮知青顶着歧视和嘲笑,埋头摆茶摊摆出来的……

    陈奇的想法,一是往老舍茶馆这个方向打造,二是扩大经营,先弄个百货公司。

    总之,茶摊再度爆火,打的对方溃不成军。

    而老外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领导终于要来视察了!

    …………

    领导视察,都要安排。

    级别越高,安排的时间越长,有的提前几个月就告诉了,下面鸡飞狗跳一顿忙,清理脏乱差,大干100天,就为了那20分钟。

    现在相对还好。

    陈奇以为顶多是个市里副职,接到通知吓了一跳,正职要来,这级别就高了。不过也很正常,这年头没有那么大的天堑,经常能见到级别高的领导。

    比如袁阔成,因为说《三国演义》,被大佬们挨個接见。袁阔成当天出了中南海,十分淡定的到对面喝了一碗豆浆。

    王将军还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我是你的忠实听众,我孙子也是,我告诉孩子,袁伯伯讲,你们听,就有了学国语的好老师。感谢你……”

    领导们本身也很随意,时常不打招呼就跑到一个地方去,这样的例子就多了,不再赘述。

    清晨。

    天光微亮,黄占英就跟鬼一样在外面拍门:“陈奇!陈奇!”

    “来了来了!”

    他急急慌慌的穿好鞋,还是那件的确良衬衫,冲老爸老妈知会了一声就跑了出去。陈建军和于秀丽有浓郁的挫败感,他们愈发觉得自己与儿子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你们弄好了么?”

    “好了,你瞧瞧!”

    黄占英拎着几块木板子,还有木头架子,陈奇弄了一下,挺结实的。

    “走吧!”

    俩人骑着车子出发,带着东西到了前门箭楼。

    小伙伴已经忙活上了,扫地擦桌子擦碗,戏曲学校的老师又主动上门,带着学生帮忙,他们现在可积极了,心甘情愿被白嫖。

    陈奇照例指挥:“把小黑板放上去!”

    “那个,京剧脸谱,横着一排一排的挂。”

    “手绢舒展着放,别弄皱了!”

    “英语书呢?”

    “这呢!这呢!”

    有人赶紧拿来一本《英语900句》,陈奇交给一位戴眼镜书卷气浓郁的伙伴,道:“你不要刻意装成看书,但要让人知道,你时刻在看书。”

    “陈老师,我天资愚钝,您还是说白话吧。”

    “哎呀!”

    陈奇把他按下去,把书扔在他旁边,道:“比如你坐在这,忙着擦碗,但手边却放着一本英语书,这勤奋好学的形象不就立起来了嘛?”

    “可我不会英语啊!”

    “不会才学!对了,大家都过来,来来来!”

    陈奇招手让众人集中,道:“英语我也是自学的,会的不多,教你们一点简单用语。我编了几句词,非常好记,听好了!”

    “来是come去是go!”

    “点头yes摇头no!”

    “要打招呼说哈喽,哈喽哈喽哈哈喽……”

    “陈老师,您咋还带点唐山味儿呢?这美国听着离唐山不远哩?”

    “少废话,跟着学,以后再有老外来,你们也能应付应付,别让人家笑话!”

    都安排好了,他才抹了一把并不存在的汗,吐出一口气:“我容易么?脑力劳动更累人呐。”

    …………

    上午时分,学生们开始唱,茶摊开张。

    依旧人山人海,并未因领导视察而搞什么特殊情况,但里面肯定有安保人员在就是了,说不定买茶水的就是便衣。

    约莫十点钟,人群忽然一阵骚动。

    紧跟着左右分开,几个人一边向群众问好,一边走上前来。穿的都很土气,棉质的长袖衬衫,灰色裤子,脚踩布鞋,为首一人60多岁,相貌平平,但一看就是老革命。

    此人姓林。

    是个实干派,两年内接连主政沪、津、京,独一份,他往往作为救火队长的角色出现。

    比如在天津,刚刚恢复高考,报考人数众多,很多过了分数线的学生也不能被录取。

    这帮人一旦闲下来,就是眼下的“待业青年”。林领导直接高校扩招,又筹建了多所分校,吸收了8000多考生。

    你以为高校扩招是90年代的事儿?现在就有了。

    到了京城也是快刀斩乱麻,让近2万青年走进了大学,又大力支持合作社,为解决就业问题做了很大贡献。

    “欢迎欢迎!”

    “热烈欢迎!”

    戏校的学生临时充当了迎接队伍,林领导笑呵呵的,操着一口山东话,挥手道:“好了好了,不用搞这么大阵仗!

    我早就想来看看,一直有事情耽搁,最近更不得了啊,跟外国人都扯上关系了,厉害的很,我再不来就不行喽。”

    区、街道的人也在,陪着说了几句。

    林领导不爱听他们说话,自己绕着茶摊走了一圈,看看茶壶,看看大碗,又指着架子上的京剧脸谱问:“这些是干什么的?”

    “最近我们跟戏校合作,每天有演出,挂点脸谱布置布置,看着也有气氛。”黄占英结结巴巴道。

    “哦,脑子很灵活。”

    林领导不置可否,又问了问情况,忽道:“哪位是陈奇同志?”

    “领导好!”

    陈奇站了出来。

    “你名气可不小哦,我看过伱的信,听说你还写了个剧本?”

    “呃,胡乱写的。”

    “采用了么?”

    “北影厂采用了。”

    “不错不错,北影厂很严格的,能让他们采用说明你写的很好。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始终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

    林领导点点头,瞄了眼《英语900句》,他当然能看出来这里安排过,但没点破,道:“这里挨着前门饭店,那是涉外的,以后可能有更多的国际友人到访。

    接待外宾要不卑不亢,别紧张,也别孬种,丢国家的脸我可不饶你们!”

    老一辈说话都很直,用语也俗,陈奇笑道:“我们有几个人在自学英语,就是学的不好。”

    “哦?能说几句么?”

    “只会几个单词,哈喽、古德什么的。”

    “哈哈!有这份精神就好……对了,你们有什么困难没有,尽管说!”

    黄占英一激灵,牢记某人的话,忙道:“没有,有困难我们都可以克服,而且我们生意越来越好,人手不太够,我希望能吸纳新人,帮助更多的待业青年。”

    “好!”

    “好啊!”

    林领导听了这话,终于真心笑了一回,现在政府最愁的就是待业大军,道:“看看!这才是我们新时代新青年的风貌!要鼓励,要传扬开去!”

    他待了半小时左右,还饶有兴致的跟小演员聊了聊戏。

    老一辈不爱看戏的,几乎没有。

    “妈呀,紧张死我了!”

    大家一直绷着,黄占英的腿肚子更是抽筋,等领导离开才像泄了力气,道:“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有乱说话么?”

    “没有没有,表现得不错!”

    陈奇鼓励她,笑道:“还差最后一步,等明天报纸出来,你把领导跟我们聊天的那张报纸,往这上一贴!”

    他啪的按住小黑板,“任务就完成了!”

    (冇了……

    完整的一个月,求个月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