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我是朱允熥 > 013 并嫡的隐患

013 并嫡的隐患

    朱允炆不知其中利害关系,皇太子妃吕氏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在听到这一吩咐之后,她心中原本因为皇太子对朱允熥的另眼相看而产生的烦闷,立刻消散了。

    依大明所制定的亲王来朝的觐见制度,先觐见皇帝,之后于文华殿朝见手捧大圭的皇太子。

    见皇帝,是见皇族的族长。

    见皇太子,是见皇族的继承人。

    而陪同皇太子接见来朝亲王的皇孙,其中所暗含的深意不言而喻。

    终于啊,终于,她的爱子终于要进入朝臣的目光中了。

    吕氏相信,她精心培育的长子,一定会被皇帝、皇太子、外臣们认可。

    若非此地是朱允熥所住的小院,吕氏一定会喜笑开颜起来。

    压着心中的喜悦,吕氏保持着脸上的亲善与关切,对朱允熥嘘寒问暖,做足了关心儿子的慈母应该要做的事情。

    等把该说的话都说了,吕氏便领着儿子女儿们离开了。

    卧室再次回到了安静之后,躺在榻上的朱允熥伸出双手拍了拍笑的有些僵硬的嫩脸。

    代替朱允熥将那些贵客送走的阿润,一进屋就看到皇孙拍脸的举动。

    她立刻心疼的快步走到床榻边,“殿下,可是累坏了吧。”

    “我没事。”

    朱允熥放下拍脸的手,笑着说道。

    他这张脸做假笑的经验还是太少,以致于假笑了一会儿就僵了。

    若是再过几年,他的这张脸可能做什么虚假表情都游刃有余了。

    “殿下,先躺下歇息会儿。等御医来了,阿润再来唤殿下。”

    阿润还是很心疼的将皇孙按回床上,并帮他盖好被子。

    御医虽然在皇城内当值,但是进内宫还要费一番功夫。

    而且阿润这边要请御医来复诊,也得走程序,须向春和宫首领太监报备后,才能让人拿着条子出宫门去请御医。

    这一来一去得费不少功夫,也就给了阿润建议朱允熥歇息的时间。

    虽然睡不着,但朱允熥还是听话的合上了眼睛。

    而阿润见了,便小心仔细的替皇孙掖好肩膀旁的被子,确认不会漏风后,才轻手轻脚的离开。

    在这个世界上,阿润最尊敬的是已经去世的小姐,最疼爱的是眼前的皇孙,之后疼爱的是皇太子长女朱云嬿。

    若要排一个不喜欢的人的排行榜,那现任皇太子妃吕氏一定会名列榜首。

    即使吕氏扶正之后,没有对已故皇太子妃的心腹们下狠手,甚至还保持着客气的态度。

    阿润依旧很不喜欢吕氏,很不喜欢这个鸠占鹊巢,捡了便宜还卖乖的女人。

    这就是忠仆阿润那极其淳朴的是非观。

    其实若真要从每个人的立场上来谈论他们的所作所为,那么无论是阿润,还是吕氏,都没有做错。

    甚至从吕氏的角度而言,她在皇太子妃任上,做的尽心尽责,比那些恶毒的继母们不知道要好多少。

    只是可惜,吕氏不是常氏。

    继室比不上原配。

    吕氏虽然偏心长子,在暗中为长子朱允炆争取皇室继承人的身份呕心沥血,机关算尽。

    这也是作为一个母亲爱护儿子的基本操作。

    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都很难用对或者错,好或者坏来判断一个人。

    毕竟,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动物。

    …………

    另一边,吕氏让其余子女各自散去,唯独留下了长子朱允炆。

    “允炆,你刚刚做的很好。

    时刻关心允熥,得知他醒了,还第一时间去探望他。”

    吕氏满意的称赞道。

    “母亲,儿子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儿子身为长兄,自然要照看弟弟。”

    朱允炆理所当然的说道。

    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就是长兄。

    他想要成为父亲那样,受到所有弟妹们的尊敬的长兄。

    “三日后,齐王来朝,你要陪着你父亲于文华殿迎接齐王。

    要谨记礼官教于你的礼仪,不要失礼。

    期间也要少言多听。”

    吕氏叮嘱道。

    “儿子明白。”

    朱允炆懂事的点头道。

    “到时你和允熥一起,记着时刻照看着允熥,小心提醒他别出错。

    同时也要谦让他,莫要抢一时之风头。”

    吕氏神情纠结的迟疑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有给长子挑明此事的关键之处。

    毕竟,皇帝与皇太子都没有明说,她如何能明说呢。

    只要皇帝没有明言要议立谁为皇太孙,那么谁都不能挑明这件事。

    不然就有妄图揣测君王心意的嫌疑。

    “是,母亲,儿子晓得。”

    朱允炆不知道吕氏心中的纠结,只是再次恭敬的拱手应道。

    ……

    就在皇太子朱标让两个儿子陪同他一起迎接齐王来朝的时候,朱元璋也下了谕书,发往礼部。

    谕书内告知了此事,还让礼部修改亲王前往文华殿拜见皇太子的礼仪细节。

    当署礼部部事的户部尚书赵勉看到皇帝亲笔所书的的命令后,有些犯难了。

    虽说,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可这亲王来朝的礼仪也不是可以等闲视之的小事,更何况此事涉及东宫两位皇孙。

    “陛下这是看着朝政稳定,所以想着要定下皇太孙了么?”

    赵勉在心中揣摩起来。

    自前礼部尚书李原名致仕之后,也不知是没有合适的人选,还是为了节省一份工资。

    朱元璋并没有另任礼部尚书,而是让户部尚书赵勉兼管。

    所幸礼部事情也不多,一些杂事都由礼部侍郎打理,赵勉也乐得身兼两职。

    可是修改亲王来朝礼仪细节一事,涉及两位皇孙,礼部那边的人不敢做主,便把事情推到了赵勉这里来。

    赵勉是洪武十八年二甲进士出身,入朝不过六载,就已经爬到了一部之长的高位,能力肯定是很强的,不然也不会获得朱元璋的青睐。

    不过,在朱老板手下做事,升官快,掉脑袋也很快啊。

    所以,赵勉不由得仔细仔细再仔细,斟酌斟酌再斟酌起来。

    其实修改细节很容易,就是加两个人而已。

    但关键的,是位置先后啊。

    该让东宫元妃嫡子,如今的皇五孙朱允熥在先,还是现东宫太子妃之子皇三孙朱允炆在先呢?

    偏偏无论让谁在先,都有支持的依据在。

    并嫡的隐患,在此刻暴露的彻彻底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