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人在秦时,政哥求我别极端 > 第五十五章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第五十五章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大秦,咸阳宫。

    政哥此时看着刚自己出生不久的长子,感到非常的高兴。

    勤政的政哥每次抬头望见自己身边安睡的长子,便觉得疲惫一扫而空,不自觉的温柔了眉眼。

    这个几乎和他长的一模一样的长子,得到了政哥毫无保留的爱。

    这种爱意,已经不亚于朱元璋之爱朱标了。

    该给这个孩子娶什么名字呢?

    政哥这几日翻遍史书,想给自己的长子取一个最好的名字。

    君王并不是一定都无情,所谓无情的君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掩盖自己的无能。

    政哥翻着一篇又一篇的书,却始终找不到一个让他满意的名字。

    终于,政哥看到了一句话“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这句话,让政哥大为满意。

    政哥是真的盼着自己的长子刚强坚韧,又有如荷花般美好的品质。

    于是政哥为这个孩子取名,扶苏。

    此刻的政哥难掩自己心中的喜悦,直接写信给袁华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

    看到信的袁华都愣住了,也对,算算时间,现在确实是扶苏出生的日子。

    袁华知道,现在到了创造历史的时间了。

    政哥,他做了超越人的事情。

    但他终究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有驾崩的那天。

    想要诸夏真正的崛起,就需要保持政权的稳固。

    政哥和袁华百年之后,扶苏就必须承担起为诸夏建设美好,崭新的新家园的历史使命。

    至少要能为诸夏守得住环太平洋帝国。

    七八百种充电头的事情,至少不能发生在诸夏,不然这也太荒唐了。

    这很困难,但扶苏必须做得到。

    政哥,他其实也是有缺陷的。

    因为自幼没有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爱,政哥其实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

    真想流放,就不会有蒙恬辅佐,更不会有三十万大军护卫了。

    三十万最精锐的边军,汉武帝的太子看了想哭死,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做梦都不敢想,也只有扶苏和朱标才能拿到了。

    可惜,扶苏始终没有明白政哥的意思。

    那并不是流放,只是政哥觉得扶苏太软弱,需要历练一番。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扶苏是个听老师话的好孩子,但问题在于,他有些过于听老师话了。

    历史已经证明了,选择儒家淳于越给扶苏当老师,是不行的。

    对于政哥,扶苏和整个诸夏民族来说,这都是一场灾难。

    为了扶苏的教育,袁华也是操碎了心。

    直接给他准备了一个超级豪华的老师团。

    拥有几千年历史经验的袁华自己来担任主教,李斯,韩非,张苍,张良,王翦,王贲,蒙恬,李牧,韩信等人来充当辅教。

    而且在袁华看来,政哥自己当年在邯郸遭遇霸凌,若不是自己身强体壮,外加母族庇护,政哥已经下线了。

    这段吃苦的经历,成了政哥以后的财富,但是也成了他的性格枷锁。

    正是因为政哥自己受过苦,以至于对于扶苏,有些太过于溺爱了。

    让扶苏根本看不到世界的另外一面,以至于有些天真。

    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过,这种溺爱,只会培养出胸大无脑的女人和天真愚蠢的男人。

    所以和绝大多数将门子弟一样去接受军事化教育,这是扶苏的必修课。

    袁华一边帮扶苏排课表,一边给政哥送去启蒙读物《三字经》,一边开始编写一众科学教材和《抡语》。

    对,是科学家的《抡语》,而不是儒家《论语》。

    至于《抡语》的来历,袁华也想好了。

    牛顿,牛圣编写的,谁不服?

    谁也没法否认这个,牛顿自己也不能!

    把自然科学缝合进诸夏文明里,难度其实并不高。

    历史上牛顿就把自然科学缝合进了西方神学里面......

    袁华当然不如牛顿,但是如果能培养出一代代科学家,那成功的希望就很大了。

    ......

    “人之初,性本恶。性相近,习相远。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政哥读着袁华魔改过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只觉得朗朗上口。

    其中最大的魔改,就是把“人之初,性本善”改成了“人之初,性本恶”。

    要不是知道袁华是科学家,师从牛顿一脉,政哥差点以为袁华是荀子的学生。

    这么明目张胆的支持性恶论,对于诸子百家来说,都有些过于超前了。

    但是因为见多了后世小小年纪就杀人碎尸的各种恶魔,袁华就知道老祖宗的智慧有多么重要了。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应该构成法律的基石,而不是......

    对于恶意投毒害死数个无辜路人的小孩,袁华都是直接判死刑的,当场执行。

    至于说他年龄小的圣母,一起死刑,当场执行。

    年龄在袁华这里从不说免罪的金牌,反而是催命符。

    毕竟都五胡入华,五华兴胡了,袁华这等正宗的炎黄子孙才是胡啊。

    我蛮夷也?

    我蛮夷也!

    胡人,就要有胡人的规矩。

    车轮放平,众生平等。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政哥觉得袁华实在是太极端了,疑似过于凶残。

    想了想,政哥还是把《三字经》作为了扶苏的启蒙读物。

    毕竟袁华一句话就说服了政哥。

    “手中无剑,和有剑不用,是不一样的。”

    ......

    很快,袁华写的《抡语》教材,就被送了过来。

    政哥一看,差点笑出声来。

    《抡语》对于很多东西,直接解释的面目全非。

    君子不器:牛圣(牛顿)认为,真正的强者是不屑于用武器杀死对方的,用极致的力量打死对方才是仁慈!

    以德服人:牛圣(牛顿)勃然大怒,背后的肌肉隆起,隐隐浮现出一个狰狞的德字,怒道:“这奸贼就是胡克!”。众人见了以后,都很服气。

    朝闻道,夕死可矣:牛圣(牛顿)说了,早上打听到了去胡克家的路,晚上就能去弄死他!

    科学就是力量:牛圣造出了火药炸弹,丢进了胡克家,直接炸飞了胡克的房子。牛圣对弟子们说:“看,科学就是力量。”

    十五而有志于学:牛圣十五岁就有弄死胡克的志向,为此牛圣一直努力学习。

    三十不立:胡克为了报复牛圣,带着三十个高手一起围攻牛圣,牛圣才会站起来陪他们玩玩。

    四十不惑:只有胡克带上四十个高手前来,牛圣终于不疑惑胡克为啥这么有勇气了。

    五十而知天命:哪怕胡克带上五十个高手前来,牛圣也知道天命在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牛圣说了,他不想做的事情,谁也不能强迫他做,否则牛圣就让对方尝尝科学的力量。

    我的规矩就是规矩:牛圣,作为一个身高九尺的壮汉,最爱好和平了,对于只有一个诸夏这件事,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对此提出质疑的,都被牛圣送去西天见胡克了。

    真理:牛圣说,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仁义:牛圣从来不屑于往炮弹里面添加砒霜。

    ......

    政哥看的一直在憋笑,很难想象牛圣(牛顿)到底是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教育他的弟子的。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么有趣的祖师爷,才能培养出袁华这种怪胎吧。

    若是让扶苏跟着袁华去学习科学家的知识,肯定不会是个迂腐之人。

    政哥这样想着,直接把儒家淳于越的名字划掉,换成了科学家袁华。

    有的时候,改变历史的,很可能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人事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