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重生1986:从收养小姑妈开始 > 第8章:借车(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8章:借车(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票)

    陈阳带着张淮波和孟寒松来到了一处玻璃厂,给大爷送了一包4毛5的清定桥香烟,顺手将编制的竹编筐递了过去。

    “李大爷,帮我找一下黄主任,你帮我把这点山货送给黄主任,我今天想借你们厂的卡车,用一天。”

    “你这小子,每次都来这一套,都是熟人了。”李大爷说归说,把香烟接了过去。

    “麻烦你了,下次有空请你吃饭。”

    李大爷听陈砚知如此说,知道这小子不是一个口花花,摆手道:“传句话的事,咱们不搞这些虚的,你要是真想,上次你给我孙女带的大白兔奶糖,给匀一盒。”

    陈阳从兜里拿出两个喜封子,“大爷,这是给你。这个麻烦你帮我给黄主任说一下。”

    李大爷震惊,同行的张淮波和孟寒松眼里有话,李大爷问道:“你要结婚了?啥时候摆喜酒?”

    陈阳“嗐”的一声,笑道:“我结啥婚,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喜欢谁,这是我大哥,好事将近。我这借卡车不就是给大哥办婚礼呢,这下雨天,总不可能用板车拉回去吧,只能麻烦厂里,叨扰黄主任了。”

    李大爷找补道:“你不是喜欢在你家住的女知青嘛,大六岁而已,大一点会疼人。就算不是你不结婚,那也恭喜……你大哥都结婚了,你这小子啊……加把劲,把女知青追到手。”

    以前陈砚知喜欢拿女知青当挡箭牌,80年代十五六就结婚了,比比皆是。

    陈砚知也成了被催婚的人,他总是喜欢拿柳知青挡枪口,一句“非柳知青不娶”,堵的媒人没话说。

    那个年代都喜欢浓眉大眼四方脸,要么就是圆脸婴儿肥的女同志,表叔就喜欢四方脸身材丰腴的,用他的话讲,抱着舒服。

    表叔打心底是一点都不喜欢柳知青,但柳知青是文化人。

    80年代的文化人都很金贵,所以村里人也觉得谁娶了知识分子,家里的祖坟肯定是地下祖宗在打黑工,欠了卖身契,才换的了这么一个姻缘。

    而陈阳是99后的,比较喜欢古典美女类型的,还是个变态的腿控。但在记忆里,柳知青属于御姐范的那种鹅蛋脸美女,属于后现代的美女,陈阳同样不喜欢。

    “追不追的到还两说,我这蹲了苦窑,又是个农村小子,她可是大城市来的,我这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嘛不是。”

    “嘿……不要妄自菲薄,老头子我啊,这一辈没啥大出息,但看人经事也六十多年。人生这件事,说不准,只要你有想追人家的想法并且努力,那么最后的成与不成是天定的姻缘。”

    “没有谁配不上谁,只是说……看姑娘中不中意你,中意你,哪怕你是一坨屎,她就觉得是香的,要是不中意你,那你就惨了,纵使是一块金子,她也会觉得膈应手。”

    李大爷说着的同时拇指捏了捏喜封,知道黄主任的红包有五十块,自己估摸着也有三块,大爷倒没有任何不愉快,看的清楚自己的定位,怕搞错了,耽误了陈砚知的事,他将自己的喜封放进了衣服口袋。

    “哎,田子,过来帮我值一下办。”李大爷对着不远处的值班人员喊了一声。

    ……

    咚咚咚。

    “请进。”黄主任带着眼镜,低头在桌子上写着这一周的规划与方针。

    李大爷推门而入,笑着对黄主任道:“陈砚知来了,这是他给你带来的土特产,这里还有一个喜封,他大哥这几天要结婚,这孩子对家里人都挺好的,这天下雨,想要买一些物件,不太方便,找黄主任想用一下厂里的卡车。”

    将竹编筐放到了桌子一旁,看到黄主任的茶杯空了,立马拿开水瓶将茶杯倒满。

    “黄主任,你看我怎么回?”将茶杯递给黄主任。

    “陈砚知他啊,知道嫂子爱吃山货,上次他嫂子和他提了一嘴,没想到这就给我送来了。”

    “人家把我放心里,总不能让人家说我不近人情,我们这种公职人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再说这也是喜事,群众有难,找到我们帮忙,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老李,你说对吧。”

    “对对对,黄主任说的太对了,俺就不行思想觉悟不够,和黄主任一比……”李老头话没说完,猛的拍了一下大腿,“我想起来了,陈砚知说,等事情忙完了,有空请黄主任吃饭。”

    “吃饭就不必了,这件事,我批了,不过该交公家的费用,一分都不能少。”黄主任摆了摆手,将眼睛摘下,揉了揉鼻梁,一副很疲惫的样子。

    “你去给他说一声,后天厂里要用车,让他早借早还,不要耽误了厂里的效绩。”

    李大爷点头,“知道了……黄主任你悠着点,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厂子还需要你撑着。”

    “这个厂啊,还得是同志共同努力的成果,要说辛苦,厂长操心的事最多,我最多锦上添花在旁替厂长鞍前马后。”黄主任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门口。

    李大爷立马意识到自己多说了一句,说错话了,“有厂长在,厂子一定会再创辉煌。那我先走了。”

    等到李大爷离开,黄主任继续处理公务。

    陈大爷来到值班室,对着陈砚知说道:“黄主任已经同意了,我和卡车队的娇子说了,规矩你都懂,我就不多说了。”

    “OK。”陈阳比了个手势,李大爷不懂,嘟囔了一句:“呕什么几把可?啥意思?”

    十几分钟后。

    一辆卡车从玻璃厂开了出来,张淮波与孟寒松窝在后面,陈砚知坐在副驾驶,与叫娇子的年轻人侃大山。

    在这年头,找个司机的工作,就相当于端了铁饭碗,不仅是个体面的工作,那月薪足足有216块,比八级工种还高。

    老话说——家里养个金鸡银鸡,不如做个司机。

    汽车一响,黄金万两。

    “娇子,我以前咋没见过你啊,这玻璃厂,里面的卡车司机,我都眼缘过,你啥时候过来任职的。”

    厂里的司机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小年轻,陈阳没见过,突然来了新司机,也就意味着里面有位老司机下了,至于什么原因,就需要聊聊看。

    “我叫邓娇,我爸叫邓大海,不知道你认识我爸不?”

    “哎哟,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大海叔呀,我经常请他吃饭了,弄了半天,你是大海叔的儿子。我叫陈砚知,这两个是我兄弟,张淮波,孟寒松。”

    “别的不说,像要是有小混子找你麻烦,跟兄弟言语一句。”

    陈阳恍然,七八十年代在社会普遍实行的制度子女顶替制,又称为顶班制、接班顶替。

    像国有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招工的一种方式。

    像国有和集体入职的职工退休、退职后,可以由其子女办理手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进入父母原工作单位上班。

    邓娇热情了几分,陈砚知也递了一根烟,两人熟络了起来。

    “我跟你说,北街居民楼有一家好吃的私房菜,到时候我请你吃,咱们好好的喝一壶。”陈阳热情洋溢。

    张淮波看着陈砚知嘴巴,巴拉巴拉不停,挺佩服他,记得有一次喝酒,陈砚知喝醉了,捞着胡同里的大黄都能聊两个小时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