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重生从离婚又结婚开始 > 第三十九章;一年省4000万

第三十九章;一年省4000万

    杨海顿时无语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只有当人工的成本持续增长,很难招到工人的时候,资本家们才会想办法搞科技研发,搞智能数控设备自动化生产,研发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

    而现在,即便是在临海市这样经济发达的地方,普通生产线的员工月工资也不过就是1000多块,最多也就2000块钱,一天两班倒生产,两个员工一个月的支出,也就4000多不到5000块钱的样子,一年不过才5,6万。

    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固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但是研发生产这种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也是需要成本的。

    而这个成本显然不止5,6万,甚至有可能是这个数字两三倍,所以资本家们怎么可能会愿意,投入这些资金,去研发生产这种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关键是手机这种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了,你花大力气研发生产出来的,先进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可能只用了一年,两年时间,就要被淘汰了。

    所以资本家们更加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研发生产这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了。

    进入了无尘车间之后,这里的生产线员工数量,显然比冲压车间跟CNC车间的员工更多。

    杨海精略的看了一下,一条生产线的员工多达三四十人,到处都是人,有的人忙的要死,埋头苦干。

    但是有的人却很清闲,即使他们努力的装做一副很勤奋工作的样子,但没事可干,就是没事可干。

    杨海停了下来,仔细的观察着这些人的工作状态,和操作程序,很快就发现出了问题。

    大家都穿着无尘服从头到脚都包起来了,戴着口罩,只露出眼睛,不是很熟的人,根本认不出谁是谁。

    不过普通的生产线员工穿的是白色的无尘服,组长,物料员,则在手臂上套上了一个袖套,上面标着组长,物料员的字样。

    主管以上的管理人员,则穿的是黄色的无尘服,包括杨海穿的也是黄色的无尘服。

    而质检QC穿的只是粉红色的无尘服。

    “你们都是产线的员工?然后你们都是QC部门的,对吧?”杨海对正在流水线作业的工人问道。

    “对!我们是属于生产部的,他们是属于质检部的。”一个生产部的员工回答道。

    “哦!完了就是你们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由质检部的QC来抽查,如果抽查到不合格的话,这批产品就要返工,对吧?”

    “对!我们这里总共有四道程序,每一道程序加工完之后,我们产线都要进行全检,然后再由QC抽检,如果有抽检到不合格的产品,就要返回给生产部的全检,重新检查一遍。”产线的组长在一旁说道。

    “那我看你们这一盒产品,大概有60片吧!你们QC抽检一般抽检几片?”杨海又问道。

    “大概会抽检10~15片的样子,如果抽查到有三片以上不合格产品,就要返还给生产线,重新检查。”一位QC说道。

    “那也就是说,如果抽检的10~15片产品没有问题的话,就算是合格产品?”杨海又问道。

    “是的,如果抽检没有问题,那就会进入下一道工序。”还是那个生产线的组长说道。

    “那如果这一盒60片的产品,刚好抽到的15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另外45片产品,里面有不合格的产品怎么办?”

    这一下,没有人敢吭声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杨海的这个问题。

    “如果这些产品到了客户手上,被客户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的话,是由质检部门负责,还是由生产线负责?”杨海又继续问道。

    “我猜质检部的人肯定说,这个产品质量有问题,肯定是生产部的问题。”

    “QC只负责抽检,又不是全检。”

    “生产部的人肯定也会说,这个质检抽检是合格的,跟我们生产部没关系。”

    “最后就是跟谁都没有关系,客户退货,继续返工就可以了。”

    “每两个生产部门的全检,就配一个QC抽检,结果就是生产部门的人,累得要死,忙个不停,而你们QC部门的人,则清闲的要死。”

    “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QC的工资应该比生产线的员工工资,还要高一点吧?甚至绩效奖金也要高一些。”

    “还有,你们长期坐在一起上班,应该也有一点工友的情分在吧,生产线的员工,肯定是每天都有一定的任务要完成。”

    “所以生产线的员工可能会向QC求情,让他稍微放松一点,毕竟完不成任务还得加班,搞不好还是免费加班。”

    “所以QC有可能碍于工友的面子,就放松对抽查的品质管控,甚至直接不用抽查。就这样过了。”

    “反正到了后面,也没有谁知道,这是谁检查的产品,因为你们的产品都没有标识好,是哪个QC负责检查的,所以出现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反正法不责众嘛!又没有证据证明,这是我抽检的产品。”

    杨海说着又看向了沈若冰说道:“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把生产线的全检这道工序,交给质检部门,直接由QC来进行全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抽检。”

    “以后如果再出现产品质量不过关,流到了客户手上,那么就要追究质检部门的责任了。”

    “每一道工序的QC,在他负责全检的产品上,都要贴上他的名字标签,出了问题就要追查到QC身上。”

    “如果按照我说的这种办法做的话,产品质量大概率是要提升不少的。一条生产线可以减少十个工人,我看你们这里有二十四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两个班就可以减少二十人,二十四条生产线,可以减少四百八十个工人。”

    “像这样的车间应该不止这一个吧!如果加起来有五十条生产线的话就可以减少一千名员工。”

    “不只,我们有三个这样的车间,总共有六十八条这样的生产线。”一旁的一位车间主管说道。

    杨海点了点头说道:“除了这种无尘车间之外,肯定还有其他的车间也有类似的情况。”

    沈若冰明显对于杨海提出的这个建议,非常的重视。

    六十八条生产线可以减少一千三百二十名工人,其他的车间和部门,虽然人数不多,但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改革,至少也可以再减少个几百人。

    就按照减少一千五百人计算,每月可以减少300多万的支出,一年就是3600万,将近4000万元.了,这些节省下来的钱,可就是纯利润了。

    所以必须改革了,这还需要考虑吗?

    沈若冰当即命令工厂的运营经理,拿出一个确实有效的改革办法,就按照杨海提的意见,进行改进,看看效果如何。

    再次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沈若冰的脸上,终于有了一点微笑。

    “说吧!你想让我跟你一起去美国干什么?”沈若冰主动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