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华娱氪金之王 > 第六章 轩哥,你嘛时候火啊

第六章 轩哥,你嘛时候火啊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王轩盘点完繁星家产,也被先吓了一条。

    一家小型唱片公司,最有价值的是渠道,这方面自不必说,王轩最看中的就是这个。

    当然,这条渠道也是最费钱的,每月支出将近5万。

    繁星旗下只有一位叫姚苗苗的艺人,长相、唱功和音色,没救了,这位艺人事业心也不重,早就回归了家庭,领着每月500的低保混日子,也不解约也不出来营业。

    繁星也懒得主动解约,都不够解约费的。

    算下来,艺人成本几乎没有。

    版权倒是不少,但不出众,也就曹老板的歌勉强能收到些收入。

    这么一算下来,如果没有其他临时收入的话,这家公司的每月净利润是-5万。

    没有大动作还好,万一大动作扑街,公司都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也就是说,王轩空手套白狼很帅,但个人背上了百万负债,而公司随着时间,财务黑洞也会越来越大。

    不过,对于文抄公王轩来说,很难吗?

    “难!”

    蓝启很委屈,从小角色升职成公司大管家,很美好,但工作内容反而不美好了。

    哪个新人歌手上来就灌录五万张唱片啊?

    专辑售卖的步骤很简单,第一步灌录唱片,第二步卖出去。

    同样的步骤,差距极大。

    天王歌手发专辑,电视、电台、报纸轮番报道,各路大咖不仅让档期,还出来帮忙带货。

    百万张唱片,顷刻间请铺满大街小巷的音像店。

    歌迷抢购,路人凑热闹,连音像店老板都爱推销。

    新人则相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宣传事倍功半,售卖也多半是靠着时间来推广,更多时候只能在音像店角落生灰。

    老板怎么敢的啊。

    唱片公司备货越多,越亏本,库存压力不提,这卖不出去也是占用成本的。

    计算来计算去,哪怕蓝启也看好《嘉宾》,但五万张也有些多了,只能硬着头皮来请示老板。

    王轩也明白蓝启的顾虑,但这点在最初就想到了,他对着墙上孙南海报指了指,

    “这是谁。”

    “孙,孙南?”

    “我是谁,”

    “你是老板啊。”

    “连起来”

    “孙南,你是老板。”

    “蠢,跟着我念,我是孙南。”

    不久之后,王轩从蓝启这里拿到了专辑的实体唱片,样品。

    封面上,大大的孙南字样,仔细看左侧还有个小小的“小”字,照片也是刻意模仿这孙南的角度,只是脸是另一个人的。

    碰瓷打法,小邓莉君、小苏锐,用过的都说好。

    专辑是所谓的杂牌专辑,主打歌只有一首《嘉宾》,剩下9首冲量歌,来自前老板曹轩。

    感谢曹轩的馈赠。

    《郎爱上羊》:这把高端局。

    这边唱片马上灌录,另一边员工就带着样品,开始发行。

    发行过程不多赘述,毕竟没有人是傻子。

    碰瓷打法又不是第一次玩,骂名音乐公司背了,利润可都是音像店赚了的。

    五万张也就刚够分,这还是这些音像店老板收敛的。

    毕竟这是真金白银。

    繁星公司给到音像店,磁带零售价10元,光盘20元,这也是这个年代的正常售价。

    据说市场上卖的最高单价是王妃,一张光盘80元,还是三首新歌。

    你看这韭菜,又鲜又可口。

    正版唱片利润也是行业惯例,一盒磁带繁星其中拿2元,光盘拿7块。

    据说盗版只拿其中的一块,不敢想。

    如果五万张唱片全部售进的话,繁星能拿到手22.5万,当然这其中有60%属于王轩个人,剩下除去灌录服用,也足够繁星,活下去了。

    卖的越好,灌录费用占比越低,繁星也就赚的约多。

    所有筹备工作完成后,繁星也陆陆续续铺货。

    同时,宣传资源也开始启动,歌曲登上京津冀内的电台,为专辑造势。

    什么都会骗你,钱不会,一百万里没有一分钱是白花的。

    这不,《嘉宾》轻松进入京城广播电台的晚间黄金档《你的月亮我的心》。

    “听众朋友们,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今天的,代班主持。”

    略显无聊且陌生的体育新闻后,主持人终于谈到歌曲方面,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第一首歌曲,来自孙南,”在导演提醒下,主持人磕磕绊绊改口说,“孙南小,新人王,轩的歌曲,《嘉宾》。

    想必这是一首赞美爱情的歌曲,请大家欣赏。”

    主持人将频道切换到音乐,随后传来旋律响起,王轩的声音传出,

    “...当所有人都替你开心

    我却才傻傻清醒

    原来早已有人为你订做了嫁衣...”

    “轩哥,你嘛时候火。”

    “你说呢。”

    “就在今天,就在今天。”

    北电宿舍,黄脖关掉收音机,一脸肯定的说。

    社会混过的人,比谁都懂的多。

    买下繁星,他已经非常高看了,没想到这么快就火了,

    这一次,黄脖就改口叫轩哥了。

    旁边朱亚纹又又又羡慕了,“京城人都说《你的月亮我的心》,不是收听率最高的综合频道,但它是最火的。

    轩哥,你这次真要火了。”

    这两人都知道的事情,王轩不仅知道,而且知道的更多。

    根据蓝启那边消息的汇总和预测,《嘉宾》的京城电台宣传之旅才刚开启,之后陆续登录京津冀主要城市。

    繁星做过大概统计,仅京城合作的电台方面,听众差不多五百万人,其中音乐占据多数。

    持续宣传下,预计一周之内,最少有百万人听到过这首歌。

    这些人买不买专辑,是另一回事,反正歌是传播出去了。

    这就是繁星的价值。

    一百万,那是在曹老板手里的价格,在王轩这里,翻着倍往上走。

    回到现实,黄脖、朱亚纹又讨论起来,

    “老黄,你出过唱片,这专辑能卖多少,几万张?”

    “估计不止,”黄脖难得没回怼,“电台受众都百万,不好说。”

    黄脖没说的是,这首歌跟正流行的李胜杰风格太像了,火起来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几万张恐怕真就是零头了。

    这真是黄脖梦中的场景。

    “轩哥,我唱的怎么样。”

    黄脖模仿王轩长了几句,“我一直有个音乐梦想,赴汤蹈火啊轩哥。”

    “唱的还行,就是,”

    “这要还行的话,那我也行。”朱亚纹也忍不住了,他也想进步,“轩哥,我也有个音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