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易象 > 第四十八章 非要闹出人命吗

第四十八章 非要闹出人命吗

    次日,清晨。

    甄勉在办公室低头修改一份文件,文件标题是《关于龙门见习术师在吉城试炼任务中表现情况的报告》。

    助理女术师站在他侧旁等待结果中,忍不住开口:“院长,您这评价是不是过高了?”

    甄勉道:“一点都不高。被分派到吉城试炼的这批见习术师,品行端正,法术熟练,虽然经验不足,导致有所损伤,但都能全身而退,这很不容易。现在,愿意吃苦修炼的人太少了,我们对后辈应该多鼓励,多表扬,而不是苛责。”

    助理女术师若有所悟,接着话锋一转,又问:“给市政署的答复文件,您觉得可以吗?”

    甄勉将手旁的另一份文件拿在手里,又仔细看了一遍,说:“正文中最后的话还是要改一改。把我们能力不足的话删掉,改为对于新衣、琅花之优劣,扶进院因所知有限,无法给予评估。”

    这时,金致、姜婧走了进来。

    金致插嘴说道:“院长,我建议让市政府取缔琅花”。

    甄勉眼睛一眯,问:“为什么?”

    金致略作思考,解释道:我们惠氏医馆曾接待过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在七环公司正式推出琅花之前,他经熟人介绍服用了试用版的琅花胶囊,前期效果的确良好,但后期身体亏空的厉害,所以这琅花恐怕隐患不小。”

    甄勉又问:“患者最后死了吗?”

    金致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吧。此人情况特殊,还涉及其他并发症,我师父无法根治,给开了药后,我们建议他去了吉城警局。”

    甄勉惊讶地道:“警局?事情看来不小啊。”

    金致犹豫了一下,道:“此人还感染了相同型病毒。”

    金致说的含糊不清,甄勉却大致有所猜测,果断没有细问详情,话锋一转,道:“人没死,就没有多少信服力。”

    金致一愣,反问:“非要死了人才能算数吗?人命就这么不值钱?”

    甄勉目光幽远,道:“人死少了也不行。”一顿,又道:“依我的经验判断,想让市政署调整政令,琅花必须有严重的社会隐患,或者危及社会安全。”

    金致几次想要争辩,却不知道如何开口,最终只能无力地说道:“如果非要有一家存在,我情愿是凤凰的新衣。”

    甄勉摇了摇头,说:“事实上,琅花也能达到新衣的某些效果,而且没有出现致人死亡的案例。市民的期待感很高。”然后,又说:“你不懂。我们龙门从不参与治政之事,只是济世为民。”

    金致疑惑地问:“为民,可不仅仅是堪舆风水,预测吉凶,祛除邪祟。既然市政署重视龙门的建议,我们为什么不多做一些?”

    甄勉叹了口气,说道:“问题是,琅花的呼声越来越高,隐隐有超过新衣的势头。我们如此做,背了龙门的处事原则,更不会被民众认可。要知道,在涉及切身利益的时候,从来都说民心可用,没有人说民心至善。”

    金致抱怨地反问了一句:“可是,能影响市政署决策的只有龙门啊。我们就这样什么也不做,眼睁睁地看着事情一步步糟糕下去吗。”

    甄勉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问:“你们有事?”

    金致诚恳地说:“您能不能给吉城图书馆馆长打个招呼,我想去查一个人的阅览信息。”

    甄勉调侃地道:“你一来就给我添堵。现在,又要我帮忙。没这样求人办事的吧。”

    金致尴尬地笑道:“院长。提携后辈,义不容辞。这话可是您说的。”一顿,又说:“您帮帮忙。我对院长的大恩时刻铭记,对院长的教导时刻不忘。”

    甄勉没好气地挥了挥手,说:“去吧,你们去吧。我会打招呼的。”金致抱拳行礼,然后与姜婧离去。

    吉城图书馆位于市中心鸿明大街上,是一幢三层建筑群,其正门前有九十九级台阶,象征着知识的崇高和追求真理的艰辛。

    这座图书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元素。外墙采用深棕色的石材贴面,显得庄重而典雅。屋顶覆盖着青灰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檐角翘起宛如展翅欲飞的凤凰,为整个建筑增添了几分灵动之气。

    金致俩人走进图书馆,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

    高高的天花板上悬挂着华丽的水晶吊灯,散发出温暖而柔和的光线。四周墙壁上排列着高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从古典名著到现代科技文献,应有尽有。

    大厅里,看书的人很多,最多的人是学生。管理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她一边走,一边给金致、姜婧低声介绍着图书馆的情况,声音里满是自豪。

    管理员介绍道:“一楼主要是岱舆、员峤、方丈、瀛洲四国的各类文史典籍,有些书籍即使在四国都不多见。设计上,想上二楼必须穿过七成的书架回廊,这会给人一种身在书海的感觉,走一趟下来,就算一本书不看,总会记住几个书名。”

    金致没有看到蓬莱的书籍,忍不住问:“咱们国家的书都去哪了,我记得以前在一楼。”

    管理员回道:“都搬到二楼去了。”

    金致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管理员解释道:“我们委托第三方公司做过市场调查,现在的人更偏爱国际风,所以就本着方便读者的角度,进行了调整。”

    金致驻足,看了一眼读书的学生,情绪很复杂,违心地赞叹:“了不起。”

    管理员信以为真,得意地说道:“我们图书馆建筑获得过国家明珠奖,阅览模式获得过国际设计金奖。”

    管理员领着两人上了二楼。二楼读书的人很少,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不过,好些书架都是空的。

    金致又问:“怎么这么多书架都是空的?”

    管理员不在意地解释:“咱们国家好些书的观念太旧了,市场需求小,所以都放书库了。馆长打算,再补充一些国际类的书籍。”

    金致所见所听都与心中所想差距很大,感觉浑身不自在,眼神复杂,开口给了一句评价:“你们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