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当转世者遇到穿越众 > 第34章 战后前程

第34章 战后前程

    苏家虽然在餐桌上有食不语的家教,但在饭后茶点闲聊的时候,可就没有那么多禁忌了。通常这种时候,是考校两只小的功课的时候。

    另外两只小的虽然不是亲的,但好歹学习是在一起,也就顺手考校。要是学习好,还能当成榜样,鞭策一下自己的亲儿。

    要是学习不好……那就成了难兄难弟。不光教训起来比较不会心疼,也能起到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一举两得。所以太子陪读什么的,对于孩子教育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不过这几天里,苏家老爷跟夫人都没什么心思考校几个孩子。他们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家,接触到的层面也不全是平头百姓。一般人在考虑的都是这场战争胜利后,究竟什么时候可以回老家。

    这些人里头会有少数人,考虑是不是继续留在山城。毕竟他们在山城也留下不少痕迹,放弃这里经营的基业离开也不是那么容易决定的事情。

    以苏家老爷夫人的身份地位,他们可以得到更多消息,自然也会谈论不一样层面的事情。

    ”老爷,听说北面那位圣上,要和南面这位争抢正朔的问题?难不成这局面,还得继续乱下去?”

    龙椅之争,从来没有平平静静的,只是乱的层面有多大的问题。但想要弄到全国大乱,那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一如历史上的八王之乱。是以徐夫人才有此忧虑。

    对于这点,苏家老爷倒也没有多担心。他说道:”这事儿不大。不说这场战争是在南方朝廷领导下才带来的,北面那位圣上早早就投降,成了别人的魁儡。就是国际上,也不支持他。”

    ”哦,怎么说?”

    ”我前阵子才遇到克莱尔‧李将军,他用联邦国人的角度跟我说,我觉得是最清楚的了。假如我们认北面那位是正朔,那我们就是战败国。南面这位为正朔,那我们就是战胜国。”

    徐夫人噗哧一笑,说:”那这下连选都不用选了。除了北面那位圣上,就是靺鞨宗室都不可能支持大金位列战败国阵营。”

    ”是啊。虽然这多少也有国政被外国干涉的意思在里面,但终究是对南面这边有利的,而且那些话也不是摆在台面上说。所以听说果亲王跟恒亲王两位,可是毫不考虑地用这样的理由堵住了北面那边的想法。”

    ”是啊,不怕不行呀。听说欧罗巴洲那边,同盟国向独逸帝国要求的赔款多达一千多亿金马克。换成大金银元,也有四百多亿。这笔钱,怎么可能付得起呀。”徐夫人感叹道。

    ”没错。而且按照当今的架势,这笔钱想要全部用关税与税收来抵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第一步,绝对是先拿几个宗室成员抄家。反正理由现成的,他们全是投降份子,卖了大金的国贼。

    ”所以要是没这理由,或许还有可能放他们一马。但假如逼得朝廷缺钱,第一刀不砍他们是不可能的。谁叫他们手上一点兵马都没有,就一群待宰的羔羊呢。”

    徐夫人好奇地问道:”只是真要我们赔的话,赔款数字会订得那么高吗?”

    ”虽说这事不可能让他发生,但也姑且来捋一捋。”苏涣算道:

    ”八洲国这边,主要对其开战的只有联邦国与罗西亚联邦;最多再加上南洋那边,联合王国与高卢共和国的殖民地利益。他们没有什么平民损失,所以无法要求太多赔偿。

    ”真正遭受损失大头的还是我大金,大半国土都打成一锅粥了。要是被归到战败国阵营,怕不是八洲国都要笑出来。大头不用赔不打紧,其余列强的赔款还有人分摊。

    ”北面那位要是真敢打这样的想法,信不信隔天就有人举旗造反。凭北面手上那五病七痨的伪军,还真不够打的。更何况还没剩下多少,指挥得动、指挥不动还是个问题。”

    本应作为八洲国在侵略期间补充兵力的占领地伪军,事实上到最后也没有起到什么大作用。或许是没有足够信任的问题,他们只分配到少量枪械,大部分人还是拿着棍子协助维持治安。

    而在八洲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宣告后,有很多地方的伪军害怕事后遭到清算,直接烧毁名册成鸟兽散。也有抢了和寇一批武器,准备占地为王,或是上山做土匪的。此皆后话。

    ”嗯,确实如此。”徐夫人问道:”那之后会怎么处理?”

    ”最大的可能,还是请北面那位发退位禅让诏书,尊为太上皇。南面这位早已登基称帝,要不要做第二次,就看给北面那位留下多少面子。”

    ”那首都呢?总不会继续留在山城吧。”徐夫人又问。

    ”这当然不可能。山城安则安矣,终究只能是战时的陪都。这里交通太不方便了,就算盖再多条铁路,也不比京师的腹地辽阔,四通八达。”

    ”所以还是会迁都回京师。不是听说京师被八洲国祸害得十室九空,就是北面的圣上也以关外的盛京为都,没能回皇城呢。”徐夫人说道。

    ”定都于京师,着眼的还是交通便利,方便统治全国。建筑物与人口什么的,都在其次。难不成那座城市是凭空变出来的?还不是几百年前,人们一砖一瓦盖出来的嘛。”

    ”那……我们也跟着回去?”

    这一问,让苏家老爷沉默了好半晌,才开口说道:”我想回乡,不想再去京师了。虽说学得文武艺,贷与帝王家是世俗所追求,但好歹也有’良禽择木而栖’这句话。”

    ”老爷,在你眼中,今上非良主?”徐夫人这话问得有些大逆不道了。但夫妻之间,也没这么多遮遮掩掩的。又不是想造反,只是想回家耕读,专心做学问而已。

    苏涣摇摇头说:”今上好坏,非我等可议论。我只是觉得,要强国,不是只有投身入朝堂一条路而已。战前朝堂诸公,只是做着缝补匠的活儿。战后换了一批人,他们会怎么做,还得看看。”

    ”那你想怎么做?”

    苏涣也是茫然,说:”我也不知道,还在琢磨着呢。”

    ”你就没打算入主中央,一展身手?”

    面对自家夫人的犀利问题,苏涣苦笑说道:”哪有那么容易。大战胜利,大金也算是有中兴气象。一堆功臣良将在前,妳丈夫我可还排不上号呢。就算进了朝堂,也顶多拿个清贵的闲差,还不如现在。”

    ”那就把中央大学搬到京师去?”徐夫人再问。

    对这个选项,苏涣洒然一笑,说:”我也就是占着山城这边没有大学堂的便宜,抢快别人一步建起来而已。京师水深,我当初也不过是京师大学堂的一个教习。真搬回去了,还是得跟以前一样受那些老学究的气。”

    苏涣虽然算得上是当世大儒,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还是有一批老家伙不比学识,只比年纪,稳稳压着胡子还没白的苏家大儒。纲纪伦常在前,苏涣也不好甩这些老人脸色,只能憋着。

    ”那不搬了,继续办学?”

    苏涣说:”大半教授都是为了躲避战祸,才接受我的邀请,顺道来此授课。别看教的课多,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也就是翻译外国书籍,拿到课堂上跟学生们一起学习讨论而已。

    ”如今战争结束了,跟我一样想回乡的人不在少数;也有想往京师,又或是去外国继续深造的。尤其在经历过这场战争,看到外国究竟有多强大后。

    ”不说我自己也有出国的念头。这些人就算强留,也不过一两年的时间,这还是靠卖我的面子去耽搁人家呢。何必。”

    ”所以,中央大学要解散了?”

    苏涣摇头说:”这应该也不会。我在想,应该会把大学移交给当地人,或是愿意留在山城的教授们。可能名字会被改掉,但好歹底子都在。

    ”毕竟要建立一个大学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些山城本地的富商们,老早就有意愿插手了。因为这里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还不得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至于学生的问题,两人都没有去考虑过。毕竟山城中央大学学制特殊,大部分都是军队或政府派来短期受训的,少部分是跟随着各个教授的学生。教授们去哪儿,他们十之八九也要跟去哪儿。

    想明白了事情,徐夫人笑着说道:”既然我们要回乡,那我可就要提早做准备了。”

    ”欸,这倒不急。大学的事情要让其他人接手,也得有个时间,安排妥当了才好走。而且南方朝廷那边,珍公也在留我。他于我家有大恩,不好说走就走。”

    ”珍公能回朝堂吗?”徐夫人问。

    朱珍,算是梁先生与康先生等人变法之际,因想法过于激进而被排挤出朝堂之外的份子。也正是他被下放到南方之故,才能在大变之时迅速拉起兵马,成为南方朝廷的军政大员。

    苏涣说:”珍公的功劳压不了,他手中嫡系部队众多,啥时候来个黄袍加身都不让人意外。不论是北面那位伪帝,或是南面的小皇帝,对这样的人只能安抚,没办法像开国皇帝一样想杀就杀。他重回中枢是大势,但想到达什么样的高度,得看珍公自己的意思。我琢磨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