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当转世者遇到穿越众 > 第15章 南朝秘辛

第15章 南朝秘辛

    其实南方朝廷的建立过程,远比外人所见还要更复杂。

    京师城破,大金皇帝投降,并通电全国,这代表大金朝实际上已经亡了。

    但实力仍在的诸省可没有跟着一起沉船的意思。和寇所破,不过是关外与直隶一带。说白了,就是靺鞨八部的地盘。属于汉人的可没多少损伤。

    问题在于,接下来要怎么办?

    在谁也不服谁的状况下,诸省大有干一架,谁赢谁为王的架势。一如历史上军阀割据,诸侯并起的模样。

    身为亲王,时任两江总督的恒亲王这时跳了出来,私底下串连起几个地方大员。本意是自个儿披上黄袍,建立南方朝廷,率众抵抗。

    然而进展却没那么顺利,大伙儿的态度都十分暧昧。那些连谈都不谈的人就不说了。

    这时传来两广总督通电随皇帝旨意投降,随即全家被灭,所辖各省各自通电抵抗的消息。这让恒亲王心念一转,推了个同样是靺鞨八部,完颜部的倒霉宗亲出来。

    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虽姓完颜,按照正常状况,完颜这个大姓得要死上好几百人,才有可能轮他顺理成章成为皇帝。所以这家伙平日里也是被当猪养,被派来南方,凄凄惨惨地混日子。

    简单地说,一个没根基、没靠山也没本事的人当皇帝,除了维持着靺鞨最后的体面外,他什么都不能做。唯一值得说道的,就是他真是龙子龙孙,不是随便一个剃着鼠尾辫的靺鞨。

    然后开议会,各省派代表,走君主立宪制。这些都是康梁变法就开始做,但没做彻底的事情。如今都被恒亲王一股脑地许了出去,唯一的要求就是大金仍在,依旧有个皇帝在大家上头。

    总之南方朝廷做的一切,不是前朝有过前例,就是已经在做的,但没有贯彻的变法内容。这些东西被迅速支棱起来,也获得了通电抵抗的诸省认可,成为了大家的主心骨。

    看似大金朝中兴之举,其实那是在有外敌压力下的妥协。可以说要是没有八洲国的威胁,各省军头就要自己打起来了,南方朝廷更不可能建立的那么顺遂。

    再说要不是恒亲王退让许多,以一堆前例与现成的规矩让南方朝廷得以迅速建立。时间拖得长了,难保不会跑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到时局面会更乱,处境会更糟,不论是靺鞨或汉人。

    而且在南方朝廷建立的初期,还是有不少省份面和心不和,暗自保留着实力。但随着八洲国侵略力度加大,反而促使了南方朝廷真的将没被攻陷的诸省捏合起来。

    从大势来看,显然八洲国没有准备好要攻下’整个’大金朝。以为就跟他们自己人打仗一样,打掉带头的大名,剩下的就会望风而降。然后就是谈条件,分地盘。

    这块土地从始皇帝开始,哪回不是从头杀到尾,从北杀到南,杀他的人口对半折,把对手推下海,这才算得上是征服或统一。

    很显然,区区一个蕞尔小国,适应不了这样的规矩。而且以他们的国力,打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也差不多是扩张的极限了。更不用说前不久他们还在太平洋上招惹了另外一个强国,这就等于是两头开战。

    前线虽然依旧支持得艰辛,但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和寇为了资源而把侵略重心转移到南洋,大金这边以维持现有局面为主。

    大金南方朝廷也趁这样的机会进行战略调整,这些许混乱的局面让恒亲王按捺不住了。

    大金朝续命有望,接下来就是想办法重新夺回属于靺鞨的权力。至于要怎么做,自家老祖宗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拉拢读书人。拉拢一大半,杀掉一小半,那么事情就成了。

    虽然今时今日,杀是不能杀,也没有那个本事杀了,但拉拢人还是做得到的。

    也别以为南方朝廷看起来光鲜,朝中大员个个的权倾一时。一旦战争结束,有一个算一个,想要究责,不愁找不到理由的。

    打输另说,假如战争最后打赢了,是每一场都赢吗?每一个决策都没有错误?被牺牲掉的人没有家属?这些人不想讨个公道?不论这个’公道’要从谁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王朝新建也好,中兴也罢,功臣尽戮是常态,更能阴暗地说是传统。到时朝廷上上下下还不换一批人,一批在战争中没有犯下过错的人。而这就是靺鞨最后的机会了。

    在恒亲王眼中最佳的人选,则是中央大学的校长苏涣。

    论功劳,他不比前线的将军,真正拿命去抵抗侵略者。但是没人敢说苏涣做的事情一点也不重要,谁来都能替代。论过错,他犯得更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因为他根本就不干政。

    这样的人选,也能获得那些将军的信任。只要运作得当,保不齐又能演上一出杯酒释兵权的佳话。能够安稳退下当富家翁,而不是杀头抄家,这样的抵触会减少很多吧。

    一条真正通往大金中兴的康庄大道,就铺开在恒亲王眼前,不由得他不去积极运作。所以第一步,成功拉拢苏涣很重要。

    虽然不是没有备用人选,但苏涣就是最好的那一个。老实讲,可能也是最难的一个。不过就是这样,才有争取的价值。

    至于自家兄弟的那点委屈,不就是一只鹰的事情。只要能够拿回靺鞨的天下,回到北边,到草原上抓鹰组成一个师都不是问题。所以眼前就只能让他憋着,天大的委屈都得往肚里吞。

    幸好自家亲兄弟还是识大体,给面子的。帮着将主宴的花院好一番收拾,将伺候之人毛手毛脚的地方做了些整理,让这次赏花宴找回了一些在北边时,老家人都在的味道。

    赏花会是在下午的时间。最初时间很短,是学着洋人喝下午茶的习惯而来的。

    但后来逐渐延长,变成过午之后,到傍晚之前都算。任何时候都能加入,也都能离开。虽然不是流水宴,也多少有几分形似。

    不过受邀而来的宾客,大多会在未时许,也就是下午一点之后陆陆续续抵达。

    离开的时间视情况而定,毕竟是在战争期间,不说工作繁忙,再怎么醉生梦死,炸弹来时谁不跑啊。这种情形不说频繁,但也不是没发生过。

    论身份,除了皇帝亲临,否则没有哪个客人需要恒亲王亲自接待的。哪怕对方再受看重,有些事也不能做过头,否则那就是捧杀。

    看不懂的人,会跟猪仔有同样的下场;看得懂的,那可就结怨了。所以不管恒亲王有多焦虑,他就只能装出游刃有余的模样,待在院子里,招呼着每一个有资格跟他见面的客人。

    因为今天的赏花会邀请特意提到了,欢迎带孩子一同来玩儿。所以这时院子里的声音,可有不少孩子们的嬉闹声。

    别说什么教养差不差的问题。在这战争时分,受人景仰的都是些战争英雄。不管男孩女孩都活力十足,一个个叫着长大后要上战场之类的。

    文文静静的养在家里,逃命时都不利索,在紧要关头那可是要命的。就算家里生的是姑娘,当成男孩儿养,在这个时代是常态。

    所以一群孩子聚起来的时候,很快就不分大小,玩在一起了。

    花树环绕的院子又是很好的玩闹地点,自然就有人在前边跑,有人在后边追。还将手比划成枪,哒哒哒的,叫嚣起打鬼子来。

    大部分时候,懂事的大孩子会扮坏人,让年纪比较小的孩子过一过英雄的瘾;男孩再让着女孩儿一点。反正玩闹归玩闹,画面看起来也十分和谐。

    这群孩子们年纪小归小,在那种人精家庭成长,还没成精就只是修练不到家而已,不太可能养废成欺男霸女的败家子。

    也不是说这样的家庭就没有坏孩子,只是他们的坏会更加的高明与隐晦一些。不是动不动就张牙舞爪,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多混账,然后落人口实。

    但是在一群大人火眼金睛的环视下,想使坏也没处使,大伙儿只能乖乖地装乖,摆出一副兄友弟恭的姿态。

    好不容易,有下人通传,苏先生一家三口到了。虽然不该在门口相迎,但恒亲王还是忍不住跑到了前厅,这能算是相当重视,又不失礼节的态度了。

    在管家的接待下,苏涣一家三口走进了前厅,一眼就看到等候在这里的恒亲王。苏家老爷不失礼数地主动迎了上去,问候道:”王爷,怎敢劳烦您来到前厅。该我过去请安才是。”

    一身黑色西服的苏家老爷看起来得体,但却没有如恒亲王那般低调藏着奢华。虽不至于补丁满身,但他从家乡带来的钱财,倒是有泰半都投入到大学建设中,没舍得花在自己身上。

    原本临时借助的院落,合并了周围的空地,大半都被改成了大学校地。带来的苏家老人,则无偿成为学校的第一批校工。

    中央大学说是苏家一力支撑起来的也不为过,南方朝廷所提供的不过是营运的经费而已。况且战争期间,还不一定能保证全额拨付到位。

    在这种情况下,苏家上上下下,一顿饱是没有问题。但要说过的多好,却是远不如外人所想象了。

    正是知道这样的情形,更让恒亲王中意眼前之人。激动地握住苏涣双手,益发舍不得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