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金末:从小兵开始崛起 > 第102章 礼贤下士

第102章 礼贤下士

    李天秀在内院一边休息,一边吃着各种水果。

    得益于近几天前来拜访之人不少,每天都有数名、十数名小官吏或者商人来拜访,诸如此类的小福利都会主动送上门。

    本来李天秀也不愿意占这些小便宜,奈何拜访者坚持要送,为了不浪费食物,李天秀等几位主人只好收下。

    在这个时代,以自己三人的身份,还愿意接见商人富户的,着实太少,这些身份低微的人也都是受宠若惊。

    特别是口碑传开后,汴京城中叫得上名号的大商人,有不少都来拜访过自己三人。

    金承宋制,不管是北宋,还是金国,这两朝官员之间可以相互拜访,送礼,是被允许的,就连皇帝有重要活动也可以收臣子的贺礼。

    总之李天秀三人可以放心大胆地收下这些数额适度的贺礼及福利,好办的事情也都帮着办一些,难办的事情则选择退回去,也不会拖着,主打一个公平交易。

    但积少成多,自六月二十八入住郡王府以来,不过四天半时间,平均每天都会接见好几波人,贺礼中的钱币积少成多,已是不少。

    关键是还有些水果特产等,也丰富了府中生活,李天秀一家人连水果茶叶等都不用买了。

    李天秀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在脑海酝酿特殊兵种的事。

    他想到在军营中,还有府邸中看过的十八般兵器,除了一些通用武器,数量最多的如刀剑枪矛,弓盾槊棍,破甲锥等等,还有极少量的展示兵器,各有一二,展示兵器数量稀少。

    李天秀把各类兵器都在脑海中反复过了一遍,觉得那部分没有大批量列装的兵器,虽然有一定有用处,但被冷落也是因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或者需要特定场所才能发挥优势,不具备高效简洁以及普适性等优点。

    李天秀选择特殊兵种,是想着要具备一兵多用,最好是用途足够多,具备一定普适性才好,所以他十分谨慎。

    他对这部分偏门兵器的用法,设想了不下十余个兵种,但并不是很满意。

    他之前在忠孝营中,第五都作为预备都,兵种稍微多一点,但对其中三个中队跳荡兵的设置就很满意。

    这也得益于穿越以前,他看过的一些历史网文中的情节,两军巷战对垒时,若无弓弩压制,有时候会遇到矛阵对矛阵,枪阵对枪阵,僵持不下的局面,这时候跳荡兵便可以上场破局。

    这一兵种在城门争夺,还有巷战之中,可有效辅助枪兵或矛兵,具有奇效。

    未时即将结束,申时未到之时,彩珠进屋汇报,说李宝回来了,还带着人,想要见李天秀。

    李天秀去到正厅后,看到了李宝。

    李宝汇报道:

    “堂哥,你叫我出去游历两天,结交些朋友,我昨天找到几个游侠儿,他们的身手极好,让我很是羡慕,便找了个机会与他们相互结识。”

    李天秀笑着说: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李宝也可以适当练武强身,只需要在军中拜一个好师父就行,若没有满意的师父,我亲自帮你物色一个。”

    他想到了李菩萨,由于最近没有见到这位奇僧,李天秀猜想李菩萨若没有不告而别,多半已经跟随南下,在暗中保护李冶和孙武二人。

    李宝苦恼道:

    “堂哥,我二人确实是起步太晚,错过了练武的年纪,根骨快要定型了,我在军中也是找过那几位高手,他们虽给了建议,还教了些实用武艺,但也没有收徒。”

    李天秀听完一边点头,还一边安慰道:

    “李宝,看来这些军中高手也不想让你走错路,既然练武已经晚了,我们练点力气,学些实用技就够了,人与人的际遇各不相同,不合适也不必强求。”

    他想着等李菩萨归来时,再请教下,对李宝想学武还有没有办法。

    李宝这时一摸脑袋,恍然说道:

    “对了,我光顾着说自己的事,把结识的几位游侠儿还忘在大门外,需要堂哥点头,才能接见。”

    得到李天秀同意后,李宝连忙去把人从边门引了过来,来人的身份不够开中门迎接。

    李天秀在正厅中见到了这三个高大的汉子,一看就是长期练武的体格,他们的武器在进来前已交到门口亲兵手中。

    这三人也看着气度不凡,俊逸出尘的李天秀,在李天秀身旁两名亲兵的注视下,连忙低下头行礼道:“草民见过东海郡王。”

    见礼之后,李天秀示意免礼,几人也不敢抬头直视。

    李天秀直截了当问道:

    “吾弟李宝乃是兴海军水军第一营副官(为了不暴露军制),他认为你们三人武艺很好,三位是否愿意到院中展示一番?”

    几人连忙表示愿意,在移步院中的过程中,李天秀多问了句:

    “吾刚才光顾着想看武艺,忘了问你们三人的名字,失礼了,还有你们应该是三兄弟吧?”

    几人中看起来最年长的那个汉子连忙表示不敢:

    “郡王殿下愿意问起吾等草民贱名,已是礼贤下士,草民不敢托大,我们确实是三兄弟,吾名郭解,这两位分别是郭仲,郭叔。”

    这名壮汉一边介绍名字,一边用手指着另外二人。

    李天秀知道古人取名,往往从老大到老四,会直接用伯仲叔季来代替,不过郭解之所以没叫郭伯,想来是父辈勉强会取名字,只是老二老三为了方便,便直接用通用名字。

    几人来到院中那处练武场,这里足够三人演示一番。

    得到李天秀示意后,亲兵将几人的兵器取了过来,逐一交给三人演练。

    老大郭解使一柄宋棹刀,此刀和唐代陌刀接近,刀身两刃,刃首上阔,山字之制,长柄施鐏,形制如桨,因称“棹刀”。

    这柄棹刀,制作精良,刀锋锋利。

    郭解独自一个人在练武场中央矗立,独树一帜。

    他双手握住刀柄,人刀合一,威震四方,杀气扑面而来。

    若围观者胆小,必会心惊胆寒。

    然后郭解动了起来,舞刀如风,仿佛在挥砍杀敌。

    这套刀法大开大合,被郭解使得虎虎生威。

    切削劈砍,撩剁扫拦,或拍或挂,灵活度一点不比使用短刀的人差,腾挪转折间带起地面落叶尘土,已技近乎道。

    李天秀内心直呼过瘾。

    到结束之时,他立即大喊一声:“好刀法。”

    郭解退场后。

    老二郭仲使双锏,先是一个标准的预备势,足立八字,身胸挺直,双手握锏屈肘抱于胸前,锏尖向上,目视前方,一看就很专业。

    紧接着一个叔宝把门,两脚为轴,向左转体九十度,成高虚步,同时左手锏前指,右手锏屈肘端于锏间右侧,两锏尖前向。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节奏逐渐加快。

    之后是一连串打马上阵,摧马冲营,泰山压顶,打虎抱头,力劈华山……连环破敌,收招归原等二十余个动作下来,如行云流水。

    有几处高难度动作极为亮眼,能看出基本功极好。

    李天秀看着这两个人所使兵器,很是强大,要么是适合骑兵作战,要么是猛将独享,潜力很足。

    都是一等一好汉子,完全可以收为己用。

    至于为何这样的猛士之前没有到军中效力,而是流落民间,被自己捡漏,李天秀并没有去深究。

    只要几兄弟被考察没有问题,能编入军中充实自己实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