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90章 军饷太多,将军不满

第90章 军饷太多,将军不满

    校场上瞬间安静了下来。

    连带着朱时泰、张元功两人,个个面目疑惑。

    今天好端端发饷的日子,听说杭州府抄了犯官家产之后,还准备了一大批粮草军械,随着军饷一同带来。

    本该是高高兴兴的日子。

    怎么戚将军还发火了?

    难道当将军的,还会嫌弃上头军饷给的太多了?

    朱时泰、张元功两人对视一眼,赶忙起身,往中军大帐外打探消息。

    他们麾下的官兵们也是机警,在场的队正们带着大伙列队离去。

    原本热闹的戚家军校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时候,中军大帐那边的声音,也终于是渐渐散了出来。

    帐前,两名亲兵持刀护卫。

    帐内不时的爆发出几道争执。

    掀开帐门,戚家军中军大帐内,放置了浙江道沿海防备堪舆图,戚家军往来文书军情急报。

    大明朝未来的定国公徐文璧,就与几名军中文书典吏坐在一旁角落,大抵是因为戚将军的不满,几人都低着头。

    这位国朝未来的公爷,如今在戚家军中领的也是哨总的待遇。

    而在场中。

    一名浙江道巡抚衙门的官员,一名浙江道都指挥使司的将官,正面露难色看着上方的一名年轻将领。

    这人正是浙江道三府参将,浙江抗倭军主将,戚继光是也。

    因为统兵,与手下官兵同吃同住、同炼同行,戚继光肤色黝黑。国字脸不威自怒,面带短须。

    只是此刻的戚继光的脸上,满是愤怒和不满,眼中充满了疑惑。

    今日本该是军饷运抵的日子,为此他还延缓了后续的作战计划。

    本来,戚继光对此是心怀感激的。

    朝廷知晓前线抗倭军之艰难,能以抄没犯官家产充抵军用。

    在今日之前,戚继光早已准备,等军饷军需到手,就立即带着全军出击,寻求继续与倭寇决战,争取今年一举扫清浙江道境内之倭寇。

    以此,报答上官和朝堂之信任。

    但是。

    现在,军饷军需却是到了。

    白花花的银子,沉甸甸的粮草,崭新的军械。

    但戚继光却高兴不起来了。

    主要是因为,今天从杭州府送来的军饷军需……

    给实在太多了!

    多到让戚继光产生了一种,大明朝是不是已经遍地金山银山的错觉。

    天底下就没有哪个将军,会嫌弃到手的军饷太多。

    哪怕是今日刚刚得知的时候,戚继光也不过是在意外震惊之余,觉得只要用一场漂漂亮亮的决战,继续回报上官和朝廷便是。

    但真正让他不满的,是随着这批军饷军需的到来,还有新的要求一并抵达。

    “二位,不是我戚继光不识好歹,想要违背上意。朝廷和上官们增派军饷军需,戚继光铭记五脏,唯有全力清剿倭贼,报效朝廷知遇之恩。”

    作为此次代表浙江巡抚衙门的谭纶,亦是点点头。

    戚继光的态度并没有问题。

    就算是他,也觉得带来的这个要求,实在是有些……不合时宜,强人所难。

    而戚继光已经继续道:“抗倭军今岁再增四千六百零八员官兵,今冬前操练成军。

    末将拜谢朝廷和上官信任,委以重任。

    只是今年乃浙江道抗倭关键之时,我部兵马尽要与倭贼激战,安能成此增补官兵,操练成军之事?

    若要完成上官此意,我部至少留守四哨老卒老将统带新兵,日夜操练,方能成军。如此,则必将拖累当下与倭贼之战事。

    还请二位上官酌情,与胡部堂、京师上官分说清楚。待今岁决战倭贼功成之后,末将必潜心练兵,增朝廷武备。”

    依着戚继光当下对浙江战局的看法,实在是应该集中军队全力攻打倭寇。

    此时哪里能做分出老卒操练新兵的事情。

    都指挥使司来人却是皱眉摇头。

    “戚将军,这不光是胡部堂和军门的意思,还是严侍读的意思。

    戚将军要知道,这一次能有这些军饷送来,全是因为严侍读在京中为你们抗倭军说话。

    命戚将军增募新兵四千余,亦是信任戚将军,届时成军,将军麾下便有近万将士。

    遍览国朝,又有哪个参将能统御近万兵马?”

    戚将军如今四千余人,中军大帐下设有五把总分带各营。

    如今按照严绍庭的意思,再增四千六百零八员新兵,这就凭空让戚家军多出六個把总营。

    近万兵马,大明朝确实没有哪个参将,能有这等受信任的。

    谭纶亦是点头赞同,但他却也认同戚继光的说法。

    毕竟如今上上下下都看得明白,浙江道的倭患,就在今年会有最终分晓。

    难道是严党要坏了浙江道抗倭的大计?

    但这等手段,却也是闻所未闻的。

    谭纶不得不做此揣测。

    就连戚继光心中也是多番猜测,那位自己从未见过的严侍读,到底是不是故意如此,让朝堂上下都无法指摘,然后坏了自己的抗倭大计。

    但还记着自己来台州时,胡部堂叮嘱的谭纶。

    只能是硬着头皮劝说道:“戚将军掌军前线,自然最是清楚前线的事情。

    但这件事,我等来台州前,胡部堂也是亲自多次叮嘱,定要将军今年增募成军。”

    戚继光眉头皱紧,没有实证,自己也不能光凭猜想断定上意。

    只得语气缓和,开口道:“眼下将要与倭寇大战,我部须得全力以赴,便是要增募兵源操练成军,能否等浙江战事完毕后,再行操练新军一事?”

    谭纶和都指挥使司的人,目光平静的注视着满心烦杂的戚继光。

    这事是京中那位严侍读的意思,增募的批文却是胡宗宪下的,亦如嘉靖三十八年九月,当下这支戚家军的建立,也是胡宗宪下的批文。

    这就是军令。

    不容更改。

    见戚继光久久不愿开口应下。

    谭纶叹息一声,从袖中掏出一份书函。

    戚继光眉头一跳,寻眼看了过去。

    谭纶亮出手中的书函,朝着戚继光晃了晃:“这是严侍读送给胡部堂的书函,这一次临行前,部堂托付给在下,要我在将军不解之时拿出。”

    严侍读的书函?

    就是那位京中严党首辅之孙,当下朝中新贵红人严绍庭写的?

    戚继光眉头紧锁,目光锁着谭纶手中的书函。

    谭纶望着戚继光的目光,点了点头:“这里面写了很多,便是在下……此函无有错落,字字在理。

    将军可稍安勿躁,待在下将其中写与将军的内容,一一读出。”